2014-12-31

2014 年终音乐

转眼一年又要过去。 希望大家在过去的一年里过得充实开心! 是时候来点音乐歌舞。

今年我选爱沙尼亚国歌手 Sandra Nurmsalu (又是她!原谅我……) 五首不太为人知, 但是我自己很喜欢的演出作品。 外加一首爱沙国歌手 Laura 的歌曲。

话说倪飒璐小姐还是科班 jazz pop 声乐专业出身。 这是一个 2007 年的视频, 歌曲很好听, 充分显示她的 jazz 科班功底。 当时她在舞台上还是有点肢体动作的, 怎么后来就没了呢? 总之, 这个视频是她的演出中我最喜欢的之一: Lootusetult hoolin sust ma, G 神译为: 《绝望的我在乎本质》




下面这个视频,歌曲题目为 Skopion,意即天蝎。 当时 2009 年,倪小姐美得不像真人,她身后负责乐器的也都是美人, 尤其是那个弹竖琴的。 歌曲非常好听,不可错过:

2014-12-30

James Krüss: Das Arche-Noah-ABC 《诺亚方舟 ABC》 中译

第 86, 87 页。 这首诗有 12 节, 所以横跨了两页。 作者詹姆士·柯律斯(James Krüss)已经在 《冷杉的耳语》 那篇里介绍过

第 85 页开始新的一辑, 标题为 《大自然——纤柔,微妙细小的痕迹……》, 主题是动物与植物。

这首诗,其实是为德国小朋友学习动物名称写的, 我读着没什么诗意, 只是名词罗列而已。 全诗我不认识的字至少有一半, 当然要请 G 神帮忙。 Google 有个神来之笔, 第五节中的 Häher 他译作 “周杰伦”, 本桑喜心翻到也!


2014-12-29

可爱的 Google 自动驾驶小汽车

Google 自动驾驶小汽车。 照片来源: 互联网


上周看到消息说, Google 计划在明年某车展上展示她的自动驾驶小汽车。 很久以前就看到这辆车的原型, 当时就觉得它小熊般的外貌十分可爱,实在是很想抱抱它。

Paul Gerhardt: Geh aus, mein Herz, und suche Freud' 《走出去啊,我的心,寻找快乐》

第 76 页。 作者保尔·葛哈德 ( Paul Gerhardt )生于 1607 年 3 月 27 日, 是德国新教赞美诗(Hymn) 作家。

这位作者恐怕是全书中年代最为久远的作家了吧? 也不知是年代久远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总之这首诗于我是各种隔,好几个句子不明白意思,或者找不到主语,或者难以分清主语与宾语, 译得十分吃力。 原诗有 15 节, 书中只选入 8 节。 我有浏览了一下余下的 7 节,哎呦果然是四百年前教堂里唱的诗歌,这诗到后面就全是上帝啊主啊什么的,饶了我吧……我就只译前面 8 节 ^_^。

话说四百年前,德国正是路德教兴盛的年代, 那个年代我有在另一篇网志里稍带提过 (那篇网志用英文写的)。我有看过这首诗的一篇解读,里面说到,诗里的 “天才夜莺”,有可能是指马丁·路德, 因为路德外号夜莺。 汗……

又话说,这首诗写成以后,有好几位音乐家为之谱曲。 直到今天都很流行的是 August Harder 写于 1813 年的版本。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确实很好听, 不过我没有研究过是不是 Harder 那个版本。



这一辑至此就全部译完。 下一篇译文开始新的一辑,以大自然中的动物和植物为主题。

2014-12-28

Christine Busta: Der Sommer 《夏》 中译

第 75 页之二。 作者克莉丝缇娜·步思塔 ( Christine Busta )有在 《少年寻宝所得》 那篇里介绍过






他戴一只蜂箱当作帽子,
他的天丝织成的外套飘动着蓝色,
黄色庄稼地里的那些红色狐狸
知他甚深。
他的胡子都烤焦了。最离奇的传说
他对着太阳哼唱,因她喜欢,
为此她每天为他烧制
蜂蜜和浆果。

—— 克莉丝缇娜·步思塔


德语原诗:

Friederike Mayröcker: Tannenblau 《杉蓝》 中译

第 75 页之一。 作者傅丽丽·麦若珂 ( Friederike Mayröcker )生于 1924 年 12 月 20 日, 是奥地利诗人。

这篇开始是关于夏天的诗歌,总共只有三首, 倒颇合德国夏天短暂的特点。


杉蓝


杉蓝
敲入空气
流到窗口
孩子们说是的
六月
如美妙的豌豆


——傅丽丽·麦若珂


德语原诗:


Joseph von Eichendorff: Frühlingsgruss 《春之问候》 中译

第 74 页之二。 作者约瑟夫·冯·艾欣铎 ( Joseph von Eichendorff ) 已经在《月夜》《圣诞节》 两篇中有过介绍。 另外, 这本书前言中的诗也是出自艾欣铎之手

这首诗, 怎么说呢, 我觉得平淡了些。


春之问候


一座山矗立在火焰里,
火一般的朝霞里,
山巅
一棵冷杉高踞大地之上。

在最高的树梢
我站立并从树上俯瞰,
哦世界,你这美丽的世界,你
几乎隐没不见于浩荡的花海!


——约瑟夫·冯·艾欣铎


德语原诗:

Ludwig Uhland: Frühlingsglaube 《春之信念》 中译

第 74 页之一。 作者陆德维·吴兰德 ( Ludwig Uhland ) 生于 1787 年 4 月 26 日, 是德国诗人, 语文学家和文学史家



Wikipedia 上展示的这张邮票上居然有这首诗的第一句。  但是很奇怪,我对这首诗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春之信念


温柔的和风已经醒来,
她沙沙低语又殷殷辗转日日夜夜,
她在所有角落奔波忙碌。
哦清新的气息,哦新鲜的乐曲!
现在,可怜的心,不要忧惧!
现在必定一切,一切都会好转。

世界会一天一天更加美丽,
没人知道,它还会变成怎样,
花事繁盛没有终点。
鲜花开在最远,最深的河谷:
现在,可怜的心,忘却痛苦!
现在必定一切,一切都会好转。



——陆德维·吴兰德


德语原诗:

2014-12-27

Christian Morgenstern: Der Frühling Kommt Bald 《春天就要来》 中译

第 73 页之二。 作者克利斯蒂安·莫艮旦( Christian Morgenstern )曾在 《冬天到来时》《冬夜》 那两篇介绍过。

话说,昨夜今晨我这里总算下了比较像样的一场雪。大约一个月以前有飘过一阵鹅毛大雪, 但是地气还是太暖, 不得积雪。 今天有积雪,可以堆雪人。 总算!

至于春天, 还早着呢。 但是趁这几天假期, 多译几首。 圣诞前几天倒是温暖如春, 我前几天说过了。


春天就要来


冬先生,
走去后面,
春天就要来!
冰块正在浮游,
小花已经绽开
树林将会转绿。

冬先生,
走去后面,
你的王国已经终结。
所有小鸟,
用欢腾的鸣叫,
宣告五月到来!


——克利斯蒂安·莫艮旦


德语原诗:


Georg Heym: April 《四月》 中译

第 73 页之一。 作者 Georg Heym (葛奥格·海穆) 生于 1887 年 10 月 30 日, 是德国表现主义文学早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1912 年 1 月, 年仅 24 岁的他在哈弗河上溜冰时为了救一位溺水的同伴不幸身亡。 他 12 岁就开始写诗, 去世前写了大约有 500 首诗。

这首诗颇有中国古代田园诗词的笔法。 不同的是,中国的不少田园诗多少有点赋兴感怀在里面, 这首诗就是比较纯粹的 “无我之境” 了。


四月


雨水浸润的, 播种后的第一抹绿,
伸向远方的层峦叠嶂。
两只大鸦惊飞
向着绿色峡谷里的褐色荆棘。

正如波澜不惊的湖上一朵云彩留步,
群山安憩在这片蓝,
之上一川细雨飘落,
仿佛银纱,单薄且颤抖的灰色。


——葛奥格·海穆


德语原诗:

Emanuel Geibel: Hoffnung 《希望》 中译

第 72 页。 作者艾曼诺·盖柏( Emanuel Geibel)生于1815 年 10 月 17 日, 是德国诗人和戏剧作家

原诗一共有七节, 选入这本书时删去了三节。 我只译书中选入的四节。 :P  这首诗中的宗教说教十分直白……


希望


冬天还是这样欲走还留
以不可一世的姿态,
他在四周洒落冰雪,
春天必将到来。

咆哮吧,你们这些风暴, 用蛮力咆哮,
我不会因此忧惧,
穿过长夜的足印之上
是春天正轻轻走来。

四下一片寂静! 不管天气多么冰冻,
哦心,请满足平静,
这是一个盛大的五月天
授予整个世界

若你经常忧心恐惧,
仿佛地域就在人间,
只须毫不犹豫信仰上帝!
春天必将到来。


——艾曼诺·盖柏



德语原诗:


2014-12-26

Arno Holz: Winter 《冬》 中译

第 84 页。 作者阿诺·霍词( Arno Holz ) 生于 1863 年 4 月 26 日, 是德国自然主义诗人和戏剧作家

这是本书中以冬天为主题的最后一篇。 下篇开始跳回第 72 页, 翻译春天主题的诗歌。





你可爱的春天, 去了哪里?
我的心还跳动着, 你鸟儿的歌唱。
彼时整个世界宛如一束鲜花。
而那些都消逝已久!
整个世界现在是, 哦惨痛,
赤足站在冰雪里!
黑色的树木呆立冻结。
烤箱里的烤苹果奏着乐曲,
屋檐挂满冰凌。
然而! 很快你会归来,我知道,我知道!

    很快你会归来,
    哦,还有一小会儿,
    蓝色的歌谣
    闻到紫罗兰!


—— 阿诺·霍词


德语原诗:

Friedrich Wilheim Güll: Will Sehen, Was Ich Weiss, vom Büblein auf dem Eis 《看看,我知道的,冰面上的小男孩》 中译

第 83 页。 作者傅立德·魏海穆·古尔 (Friedrich Wilhelm Güll) 生于 1812 年 4 月 1 日, 是德国诗人。 他的作品以儿童歌谣著称。

这首诗是古尔的代表作之一。


看看,我知道的,冰面上的小男孩


今年的寒冷
还没有完全结成坚冰。
那小男孩站在池塘边
轻轻自言自语:
“我要冒一次险,
这冰面,它应该可以承受。”
谁知道呢?

小男孩跺踩踩跺跺
用他的小靴子。
冰面突然开裂,
喀嚓! 已经破碎。
男孩溅起水花挣扎抓取,
就像一只螃蟹并且狂乱
叫喊

“哦救命,我就要沉没
在大堆冰雪之中!
哦救命,我就要淹死
在深深,深深的湖!”
要不是有人大发慈悲
走过来——
哦下场悲惨!

他在火把莲丛旁边抓住小男孩
然后把他拉上岸
从头到脚
像一只水老鼠。
小男孩滴滴答答,
回到家
他爸爸敲敲打打。


—— 傅立德·魏海穆·古尔


德语原诗:

2014-12-25

Matthias Claudius: Ein Lied, Hinterm Ofen zu Singen 《炉边吟》 中译


第 82 页。 作者马缇亚斯·柯劳笛有在 《晚歌》 那篇里介绍过

这首诗本身我不是特别喜欢。 但是——话说今年德国又有一个暖冬。 至今为止还没怎么真正冷过, 我这里气温在零度左右也只有一两天而已。 平安夜的前一天,气温达十多度, 又是艳阳高照, 几乎可以穿着短袖上街, 完全没有德国冬天惯常的气氛。 昨天平安夜也还是温和。 但是今夜开始,有点降温迹象。 现在外面就冷得很, 坐在温暖的屋里看着街上节日的灯饰在寒气中发着桔黄色的光,总算有点浪漫感觉。气象预报说明天后天会更冷,后天要零下了。 冬季终于“君临”, 那这首诗也总算应时。


炉边吟

冬季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核般坚定并且耐力恒久;
他的肌肉感觉像铁
也不回避甜甜酸酸。

如果只有一个健康的人,那就是他;
他从不生病,
不知道什么是夜汗或者烦躁
而且睡在寒冷的房间。

他去到户外只穿衬衣
并且之前不必热身
他嘲笑牙病
和肠绞痛。

鲜花和鸟鸣
他不知有什么用,
他痛恨热烈的欲望热情的声音
和所有温暖的一切。

但是当狐狸频频吠叫,
当炉火中的柴木噼啪作响,
炉边仆人和主人一起
搓手并且瑟瑟发抖;

当石块和骨头在霜冻中开裂
池塘和湖面冰块碰撞,
他听着很受用,他不恨这些,
他会开怀大笑。

他的冰宫座落在远方
北极的岸上;
但他也有一座夏屋
在可爱的瑞士乡间。

他一会儿在那边,一会儿在这里,
好好施行他的统辖
当他君临, 我们肃立
看着他并且冻僵。

——  马缇亚斯·柯劳笛


德语原诗:


2014-12-19

Christian Morgenstern: Winternacht 《冬夜》 中译

第 81 页之二。 作者克里斯蒂安·莫艮旦在 《冬天到来时》 那一篇介绍过


冬夜


那时有一口钟,
她奏着梆, 梆……
那时还有一片雪花,
她随钟声飘荡如在梦乡……

她随钟声飘荡如在梦乡……
她缓缓降落如此轻盈,
宛如一片天使的羽毛
来自那银色的星河。

那时有一口钟,
她奏着梆, 梆……
钟声里还飘着一片雪花,
如此轻盈似在梦乡……

如此轻盈似在梦乡……
当几千片轻轻落下,
整个大地一片洁白,
仿佛披着天使的绒絮。

整个大地一片洁白,
仿佛披着天使的绒絮。


—— 克里斯蒂安·莫艮旦



德语原诗:

2014-12-18

Hans Baumann: Wenn Es Schneit 《下雪时分》 中译

第 81 页之一。 作者汉斯·鲍曼 ( Haus Baumann ) 生于 1914 年 4 月 22 日, 是德国诗人, 歌曲作者, 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

下面这首诗虽然短小, 但是意境阔远, 最后又返照一种神秘的生命之力, 我很喜欢。


下雪时分


当大地寂静无远弗届,
谁在一个冬夜,
从第一段睡眠中醒来,
只因外面下着雪下着雪下着雪:
在屋顶上, 在桥梁上,
在梧桐树上松树上,
古迹狮像的背上 ——
他就能听见冬的生长。


—— 汉斯·鲍曼



德语原诗:


Christian Morgenstern: Wenn Es Winter Wird 《冬天到来时》 中译

第 80 页, 开始讲冬天了。 作者克里斯蒂安·莫艮旦( Christian Morgenstern ) 生于 1871 年 5 月 6 日, 是来自慕尼黑的作家,诗人。 他的很多作品,灵感来自于英语的“废话文学”,开学究的玩笑,至今还十分流行。

话说德国今年冬天, 至今为止还没有真正冷过。 今天德国好多地方都是创纪录的高温, 我这里有 11 度, 科隆那里有 14 度多, 简直像是秋天不走, 或者春天提前到来。 去年圣诞没有下雪, 本来想今年有个白色圣诞, 看来又是奢望。 我的家乡, 十二月底都比这里冷得多。 唉, 真没冬天的感觉啊。。。。。



冬天到来时


那个湖长了一层肤,
这样人们几乎可以在上面走,
要是一条大鱼游上来,
就会撞疼他的鼻。

你拿一块卵石
掷向湖面, 它就会开裂
然后喀嚓 —— 喀嚓 —— 喀嚓 —— 嗒……
嗨呀, 你这好玩的石头!

它叽叽喳喳像小鸟
起落宛如小燕飞翔——
我的卵石最后还是停下
在外面很远,很远的湖面上静躺。

那里来了一大群鱼
通过透明的冰窗张望
心想, 那块石头是食物。
尽管它们极力用鼻子拱冰面,
冰面太厚实, 冰面太牢固,
它们只令鼻子受了冻。

但很快, 但很快,
我们可以自己穿上鞋
走到外面捡回那石头。


—— 克里斯蒂安·莫艮旦


德语原诗:


Josef Guggenmos: Nebel 《雾》 中译

第 79 页。 作者约瑟夫·古更默 (Josef Guggenmos) 曾在 《我知道一颗星星》《我的房子》 中有介绍过。 这首诗, 风格跟他的另外两首有点不太一样呢。

到此为止这本书里有关秋天的诗全部译完。 没有里尔克的名篇 《秋日》。 看来编者韩仁济小姐也认为里尔克的 《秋日》 并不适合小孩读。 我读着那篇确实感觉是中年心境,不选入给小孩的诗集是明智的。





迷失
在雾的海
我走着
穿过那条大道,
小心翼翼。

寂静
将我围绕。

没有什么
可以听到。
只有这
噼啪声
偶尔
在碎石上。
我知道, 那是
我的脚。
它们在下面寻找
路,
那不可见的。

一时间
一阵低语,
自左侧,
传来。
一棵枫树
在枫树大街
问别的树:
你还在吗?



—— 约瑟夫·古更默


德语原诗:


Peter Hacks: Der Herst Steht auf der Leiter 《秋天站在梯子上》 中译

第 78 页。 作者彼得·韩克斯 ( Peter Hacks ) 生于 1928 年 3 月 21 日, 是德国剧作家和散文作家, 曾经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奖。


秋天站在梯子上


秋天站在梯子上
描画着叶片,
一位有趣的森林工人,
一位开心的画匠。

他勤奋地点染和涂刷
在每一株有叶的植物上,
要是来了一只顽皮的黄雀,
嗖,他也得到一个斑点。

杉树对秋天说:
这很糟糕呢,
别的树木都上了色,
为什么不染我?

树叶欢快地飘扬
觉得很美好。
她们会日益缤纷。
最终她们降落大地。


—— 彼得·韩克斯



德语原文:


Friedrich Hebbel: Herbstbild 《秋日影像》 中译

第 77 页之二。 作者傅礼黎·何柏( Friedrich Hebbel ) 生于 1813 年 3 月 18 日。 据维基百科中文版说, 他是:
德国剧作家,诗人。其作品擅长处理复杂的心理问题,代表作有《吉格斯和他的指环》(Gyges und sein Ring)。

这首诗的最后两行我有些不太明白。 欢迎方家指教。


秋日影像


这是一个秋日, 我未曾见过!
空气凝停, 好似人们并不呼吸,
而最美好的果实自每一棵树
萧萧掉落, 远远近近。

哦不要打扰,这自然的盛典!
这场丰收,她留给自己,
今日从枝头消散,
在太阳温柔的光线中落下。


—— 傅礼黎·何柏



德语原诗:

Eduard Mörike: Septembermorgen 《九月清晨》 中译

今天开始译新的一辑。 卷首标题为 “ Die Natur: Geh aus, mein Herz, und suche Freud....” 中文为  "自然: 走出去啊,我的心,寻找快乐...." 这一辑入选的诗歌依次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为主题。 这几天德国天气很反常, 明明是冬天, 却比较暖和。 气象预报说圣诞节的时候这里气温有可能升到两位数。 那我就从写秋天的诗歌开始译吧, 力求与季节同步。

第 77 页之一。 作者爱德华·莫里克有在 《午夜时分》那一篇介绍过


九月清晨


雾霭中世界还在沉睡
森林和草场流连梦乡:
很快你就看见, 当轻纱落下,
蓝色的天空毫不矜持,
秋天的伟力令这氤氲的世界
在温暖的金光中涌动。

—— 爱德华·莫里克



德语原诗: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Music Characteristics


Recently I'm listening to professor Robert Greenberg's audio lecture How to Listen To and Understand Great Music while I'm commuting to work or doing household chores. 

Today I encountered lecture nine: Rise of German Nationalism. From late 15th century on, German music starts to differ vastly from the Italian music. There is certainly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background for it: Martin Luther published 95 theological thesis to claim "that a sinner is freed of his guilt not by priestly absolution but by inner grace and faith". He also held that each individual might read the bible and freely make his own interpretation according to his own conscience....He also regards music the most spiritual and lifting activity of human, and wrote music curriculum himself. All these of course helped the prosperity of music in Germany. But there is a more important factor to form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German music, and distinguished it from the music from the South Europe countries. That is, the German language. Professor Greenberg said in his lecture: "....the nature of the language set to music will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the melody that results."



2014-11-29

Theodor Storm: Weihnachtslied 《圣诞之歌》 中译

第 36 页之二。 作者狄奥多·史托姆已在 《海边城市》 介绍过。 刚刚还译了一首他的 《柯内希·卢雷希》

这是本辑的最后一篇。 接下来几周会非常忙。 忙过这一阵以后, 开始译第 71 页开始, 以“大自然” 为主题的新一辑。

先祝各位圣诞节快乐!


圣诞之歌



从天空到最深的鸿沟
一颗温柔的星星投下微笑;
冷杉林中升起芬芳
气息穿透冬天的风,
夜晚会有烛火辉耀。

我的心中有如此幸福的惊惶,
这是可爱的圣诞时节!
我听到远处飘来的教堂钟声
甜甜蜜蜜, 宛如乡愁萦绕
陶醉于童话般静谧的美好。

一个虔诚的魔法拉住我,
我只能崇拜着,惊讶着站立;
我的眼睑上
降落一个金色的童年梦想,
我感觉到,  奇迹正在发生。

 
—— 狄奥多·史托姆



德语原诗:


Joseph von Eichendorff: Weihnachten 《圣诞节》 中译

第 36 页之一。 作者约瑟夫·冯·艾欣铎在 《月夜》 那篇里介绍过




圣诞节


市场和街道茕茕孑立,
家家户户的灯光静静亮起,
我若有所思穿过那条小巷,
一切都是如此祥和恬适。

妇女在窗上
虔敬地装点了缤纷玩具,
千百个小孩伫立观望,
他们是这样幸福平静。

我信步走出重重的墙
往前直到开阔的原野,
高贵的闪光,圣洁的颤栗!
这世界多么广阔静谧!

星星在高空盘旋成环,
从雪的寂寥中
她上升如悠扬的吟唱——
哦你这恩典的时节!


—— 约瑟夫·冯·艾欣铎



德语原文:


2014-11-28

Theodor Storm: Knecht Ruprecht 《柯内希·卢雷希》 中译

第 34 至 35 页。 作者狄奥多·施笃姆有在 《海边城市》 那一篇介绍过。我很喜欢的翻译家钱鸿嘉先生早年翻译过他的抒情诗集, 钱先生用的是史托姆这个译名,挺好听的。

有必要介绍一下这首诗的文化背景。 柯内希·卢雷希 (Knecht Ruprecht)在德语文化圈中是常常和圣诞老人一起出现的一个角色。 他穿棕色的长褂,一只手持拐棍因为他的腿有在童年时受伤, 另外还常常手持竹杆示人, 以随时惩戒那些对基督不太虔诚的小孩。 不同的德语地区对这个人物有不同的说法。 有的地区把他说得像个凶神, 但是有的地区则简单认为他是基督的仆人。 Knecht 这个字, 在德语中就是仆人的意思。

圣诞时节, 他也会四处奔走, 查看小孩子们会否虔诚地祈祷。他给乖小孩的礼物是苹果, 果仁和姜饼, 不乖的小孩可能会被他打几下。

这首诗里的卢雷希还是挺乖巧亲切的。



柯内希·卢雷希



从外面的树林我来到这里;
我必须告诉你们, 圣诞时节正当盛大!
所有圣诞树顶
我看到金色的光芒盘踞;
上方的天门里面
圣诞老人睁大眼睛看向这里,
当我这样在幽暗的杉树林中流窜,
一个明亮的声音呼唤我:
“柯内希·卢雷希”, 它喊, “老家伙,
抬起双腿快快走!
蜡烛燃亮,
天门开启,
老人和小孩现在应该
在生活的奔忙之后修养静憩;
明天我将飞临地面,
因为又到圣诞时节!”
我说: “哦亲爱的圣诞老人,
我的旅程已近尾声,
我只还须在这座城里办事,
这里有骄傲的好孩子。”
“带了你的小袋子吗?”
我说: “那个小袋子,  它在这里:
苹果, 核桃和杏仁
虔诚的小孩喜欢吃。”
“带了你的竹竿吗?”
我说: “竹竿? 它在这里;
但是只打,那些坏小孩,
它会打在, 恰当的地方。”
圣诞老人说: “这就对了;
就跟着神走吧,我忠实的柯内希!”

从外面的树林我来到这里;
我必须告诉你们, 圣诞时节正当盛大!
话说, 我对孩子们的印象怎样!
他们是乖小孩呢, 还是坏小孩?


—— 狄奥多·施笃姆


德语原诗:


2014-11-26

Heinrich Seidel: Der kleine Nimmersatt 《小贪心》 中译

第 32, 33 页。  这首诗有点长, 所以横跨了两页。 作者韩立希·赛德曾在 《秋千》《母鸡和鲤鱼》 那两篇里介绍过。

圣诞节了,小孩子们可以理直气壮向大人要礼物。 我觉得近年来中国社会风气不好,任何节日都搞得物欲横流,大人小孩随时都可以有借口要礼物。 德国当然也有任何节日都商业化的倾向, 但是抵制这种风气的人也不少, 所以情况没有中国那么严重, 所以圣诞节还可以很特别。

话说下面这首诗, 毕竟是几十年前写的, 小朋友的愿望有些过时。 今时今日,幻影箱万花筒什么的, 该换成 Raspberry Pi 或者  Banana Pi。。。。。


2014-11-24

James Krüss: Tannengeflüster 《冷杉的耳语》 中译

第 31 页。 作者詹姆士· 柯吕思生于 1926 年 5 月 31 日, 他是德国少儿文学作家,插图画家,诗人, 剧作家和翻译家。 曾因在少儿文学事业上的杰出贡献于 1968 年获颁安徒生奖。

冷杉,即用作圣诞树的树材。


冷杉的耳语


当第一场冰霜噼啪作响,
在巴伐利亚的森林里,
耳语悄悄传开
在冷杉之间,
一阵嬉笑一片哼哈
四处风传。

一棵冷杉学着吟诗,
一株落叶松侧耳倾听。
一棵粗大,老迈的云杉
恼怒地说: “静一静啊!
烛光和圣诞时节
还早得很呢!”

二十四个长长的日子
她们会烫发和修剪
这小森林无疑
会打扮得美丽璀璨。
谁还在问:“怎么啦? 为什么?!”
那他就是不识趣。

这里的耳语都说些啥,
就连巢里的燕儿都了解:
每棵冷杉都在准备
容光焕发过圣诞,
因为成为一棵圣诞树:
很美妙!


——詹姆士·柯吕思



德语原诗:

2014-11-22

Rainer Maria Rilke: Advent 《将临节》 中译

第 30 页之二。 作者里尔克, 这本书里还有他的 《旋转木马》我还有试着译过他的 《秋日》。 

这篇 《将临节》, 里尔克专家陈宁先生有介绍过它的民俗背景

说实话这首诗我没有读出什么特别的地方。。。。。


将临节


大风在冬季的森林
驱遣席卷的雪絮如一位牧人,
某株冷杉知晓,她即将
虔敬并披上神圣的光;
她聆听着远方。 树枝伸展
向白色的小径 —— 准备就绪,
抵抗着风并且生长
对着一个绝美的夜晚。


—— 莱纳·玛利亚·里尔克


德语原诗:


Advent


Es treibt der Wind im Winterwalde
die Flockenherde wie ein Hirt,
und manche Tanne ahnt, wie balde
sie fromm und lichterheilig wird;
und lauscht hinaus. Den weißen Wegen
streckt sie die Zweige hin - bereit,
und wehrt dem Wind und wächst entgegen
der einen Nacht der Herrlichkeit.

- Rainer Maria Rilke

Elisabeth Borchers: Dezember 《十二月》 中译

Elisabeth Borchers 1926 - 2013

翻回第 29 页, 开始翻译关于十二月的一辑诗歌。  圣诞月在德国许多地方被视作最浪漫的月份。 今天上街买菜, 市中心的国王广场上已经搭起了圣诞市场的小木屋。 再过几天, 空气里就会弥漫带着肉桂气息的甜香。 天会黑得越来越早,氤氲的橙黄色灯火会久久浮现。 去年冬天太暖和,几乎没有什么雪, 人们在户外讲话时也不会白气缭绕。  希望今年冬天可以冷一点吧,下几场雪,外面呵气成冰, 屋里才会更有圣诞的感觉。

第 29 页是本辑的封面。 上书 “我在家里:  天际一道金光回溯流连”。

第 30 页之一。 作者伊丽莎白·薄何思 ( Elisabeth Borchers ) 生于 1926 年 2 月 27 日, 是德国作家和诗人。 她在离法国很近的洪柏(Homberg)市出生,在法国阿尔萨斯长大。 她在 1976 年获得罗薇塔奖 ( Roswitha von Gandersheim Medal ), 该奖项为杰出德语女作家而设。 她为德国 Suhrkamp 和 Insel 出版社工作直到 1998 年, 曾经在工作中帮助波兰诗人辛波丝卡在德国的出版事务。 她的诗作清晰而温暖。

这首 《十二月》 我就十分喜欢, 果然是 “清晰而温暖”。 辛波丝卡的德译本如果是薄小姐经手,品质当有保证。 


2014-11-20

Hans Manz: Blödsinn 《 胡言乱语 》 中译

第 70 页之二。 作者汉斯·孟慈在 《日常奇迹》 那篇中介绍过。话说 《日常奇迹》 那篇平白如话的小诗, 我竟觉得诗力不浅, 颇喜欢。

这一整辑名为 “胡言乱语”, 连卷首语都是出自这一篇。 这首诗是这一辑压轴的一篇, 果然胡闹到几乎没法译。 就算朱生豪再世恐怕也是要费很大力气。 假如我的译文读着感觉莫名其妙, 还请读者原谅, 原诗的德语特征太过浓重,中文里缺乏那些造字组意的基因啊。。。。。

明天开始翻回第 29 页的另外一辑, 卷首语:  “我的家: 天际一道金光回溯流连”。 那一辑讲的是 12 月的事。 圣诞月在德国很多地方被视为全年最浪漫的一月, 希望读者们能在十多篇胡言乱语之后, 享受到圣诞月诗歌带来的美感。


胡言乱语


恶作剧
刮擦自己的颈。

之字形
折出锐利的弯。

抽水车
与镍点点头。

花哨的废物
听起来是废物——和花哨。

所有的东西一起大叫:
“特啦哩特啦啦,
我们喜欢闹哈哈。”


—— 汉斯·孟慈



德语原诗:

Boy Lornsen: Verkehrte Welt 《 颠倒的世界 》 中译

第 70页之一。 作者薄伊·龙森 (Boy Lornsen) 生于 1922 年 8 月 7 日, 是德国雕塑家和儿童文学家。


颠倒的世界


一片红草坪上
一只黄猪
和一只蓝牛
一瘸一拐跳着华尔兹

一只山羊, 粉红色的,
吹着口哨给他们打节拍。
五只白鸦嘶鸣:
呐努? 呐努? 呐努?

一只绿色条纹的猫
倒立着鼓掌。
三只蛙拉小提琴。
他们有棕色的格子纹。

鲤鱼骑在鹅上。
刺猬吹着小号。
狗鱼从鼠洞里向外张望
快乐地咕哝。

月亮闪耀紫色的光华, 空中
一匹乌黑的白马飞翔
盘旋并吠叫:
今天世界颠倒!

谁相信, 就旁观如我和你。
谁不信, 就合上他的眼睛。


——薄伊·龙森



德语原诗:


Kurt Schwitters 《无题》 中译


第 69 页。 作者库特·史维特 (Kurt Schwitters) 生于 1887 年 6 月 20 日, 是一位德国艺术家。

译后: 这诗好像也有点太平淡寡味了吧? 我也快要 “睡着了因为无聊”。 这一辑,带这首也只有三首了, 曙光就在眼前, 坚持就是胜利。。。。。


无题


在一本蓝色的儿童书上
静静躺着一位熟睡的糕先生。
他来自一大盘平板蛋糕,
被藏起来了, 等着被找到。
但是没有人发现他,
时间慢慢消逝。

他睡着了因为无聊,
糕并不着急。
来了一个小孩他看见糕
在蓝色的书上稳稳睡觉
他开开心心把糕吃掉
就这样所谓蛋糕
跟着来到小孩的肚里。


—— 库特·史维特



德语原诗:

2014-11-19

Robert Gernhardt: Die weißen Riesenhasen 《 巨人白兔 》 中译

第 68 页之二。 作者罗伯特·耿哈德 ( Robert Gernhardt ) 生于 1937 年 12 月 13 日, 是德国作家, 画家,漫画家和诗人。德国最著名讽刺杂志 Titanic 的创始人之一。 艺术上他是新法兰克福学派成员。 他的讽刺风格带有蔑视文化和文学传统的态度。

这首诗,特点在于, 诗人找了一些发音相同, 但是具有动词名词双重意义的词放在一起,在句尾形成很有趣的叠音, 比如 “Rasen rasen”, “Beeten beten”, “Graben graben”, 等等,这些要不损原味译成中文简直是 mission impossible。  文意上倒是没什么特别。 大家读着译文要是觉得闷, 还请原谅。




巨人白兔
 

当巨人白兔
在夜的草坪上驰骋
金色翅膀的蟾蜍
静静在她的花圃祈祷,
当黑色的啄木乌鸦,
在沟渠中深挖
丰满的岩石水母
傻笑着掉入陷阱 ——:
人们就记下, 正如每一年,
这是一月一百十二日。

什么? 你们不知道, 这一天?
快去查查日历本!


——  罗伯特·耿哈德


德语原诗:


Joachim Ringelnatz: Im Park 《公园里》 中译

第 68 页之一。 作者岳阿行·林格纳已经在 《孩童的沙》 那篇介绍过。 前两天还译过他的一首 《蚂蚁》。 这本书的编者好像很偏爱林格纳。


公园里


一只小小的鹿倚着一棵小小的树
静止且迷糊仿佛在做梦。
那是夜里十一点零二。
清晨四点
我又来看她,
这动物还在做着梦。
现在我蹑手蹑脚——摒住呼吸——
迎风蹭到树旁边,
轻轻推下那只鹿,
她就不再是土木。


—— 岳阿行·林格纳



德语原诗:


ernst jandl: ottos mops 《奥托的狗狗》 中译

第 67 页。 作者恩斯特·杨豆( Ernst Jandl )生于 1925 年 8 月 1 日, 是奥地利作家, 诗人, 翻译家


这首诗是全书最难译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的 feature 在于她整篇只用到一个元音 o, 音韵极度整齐统一。 译文应该尽力表现这一点,文意差多点倒是没有太大关系。 这个页面上有一个英译本,几乎做到这一点, 但还不是全部,因为原诗里是轻快伶俐的短音,而英译本里的元音比较长 —— ok 是我太过吹毛求疵。 本来这首诗我想放弃不译, 但是为了全书的完整,还是硬译一下。 高手可以译来玩玩。 说过了, 意思差多点无所谓, 这首诗最要紧是声音。

这里有一个杨豆先生自己朗诵这首诗的视频:


德语版原书的版面设计很有匠心。 在这页上, 该大写的字母也全部小写了, 视觉上的整齐划一与诗中音韵的整齐划一相呼应。


奥托的狗狗


奥托的狗狗抖又扭
奥托:走狗狗走
奥托的狗狗跳着走
奥托:哦哦

奥托收有肉
奥托收有豆
狗狗竖耳听
奥托: 狗狗狗狗
奥托切切候

奥托的狗狗叩叩手
奥托:来哦狗狗来哦
奥托的狗狗悠悠走
奥托的狗狗忽然呕
奥托:天哦天哦


—— 恩斯特·杨豆



德语原诗:


2014-11-18

Alwin Freudenberg: Vom Riesen Timpetu 《巨人拓跋图轶事》 中译

第 66 页。 作者安文· 符登博 ( Alwin Freudenberg ) 生于 1873 年 11 月 19 日, 是德国作家, 教育家。

说过了, 这一辑都是嘻嘻哈哈开玩笑的顺口溜,带这首在内还有 7 首。


巨人拓跋图轶事


安静! 我要爆料。 听好了:
从前有一个巨人拓跋图。
这可怜的家伙曾经 —— 哦恐怖!——
夜里睡着时吞了一只鼠。
他跑去拜访医生肥肥酷:
“啊,医生,想想看,这多痛苦!
我睡着时吞了一只鼠,
它在我体内泡吧压肚肚。”
医生是个明白人,
戴上眼镜看清楚,
查查巨人的喉管处:
“怎么? 什么? 你吞了一只鼠?
再吞一只猫去配,
这样鼠的动静就全无!”


——  安文· 符登博


德语原诗:


2014-11-17

Wilhelm Busch: Fink und Frosch 《雀与蛙》 中译

第 65 页。 魏海穆·卜诗 ( Wilhelm Busch ) 生于 1832 年 4 月 15 日, 是德国画家, 诗人和雕刻家, 以其讽刺漫画故事闻名于世,是现代连环漫画的先驱之一。

这诗讽刺一只处处效颦的蛙。


雀与蛙


雀儿在苹果树上放歌
咕咯咕咯!
一只树蛙辛辛苦苦向上攀
直到叶片繁茂的树冠
他鼓起胸膛大叫: “是, 是!
邻居先生, 我也还在这里!”

就像那鸟儿清新甜美地
唱出她的春之歌,
蛙儿迫不及待插入嘶吼
如低音提琴轰鸣。

“ 呦嗨呀, 嗨呀!” 雀儿开腔。
“我轻快利落去翱翔!”
转眼翻飞在高空。

“等等!” 树蛙叫,“那个我也能!”
他尝试一跃但太笨拙,
栽到花园的硬地上,
摔得扁扁, 就好像烘烤中的蛋糕,
他疼得不停呱呱叫。

如果有人,费尽力气才勉强
爬上树梢,
却认为, 他是一只鸟,
他不过是自欺。

—— 魏海穆·卜诗


德语原诗


2014-11-16

Franz Graf Pocci: Das Krokodil 《 鳄鱼 》 中译

第 64 页之二。 法兰兹·葛拉夫·潘琪 ( Franz Graf Pocci ) 生于 1807 年 3 月 7 日, 是巴伐利亚路德维希一世时期著名公务员。 但是, 他最为著名的成就是在慕尼黑 Marionette 剧院担任了第一任总监, 皮影戏技师,木偶戏作者以及儿童故事作家。

译后: 这可真是一条乐天知命的老鳄鱼。 其实生老病死都寻常,豁达一点是好事。


鳄鱼


我是一条老鳄鱼
生活静止且无语,
或者在水里, 或者上岸
在水边温暖的沙滩

悠闲是我的生活节奏,
路障出现,我就吞掉,
眼前那是一整个,
肚里就成一团糊。

我已经活了一百年,
去世也是不可免,
我会躺进芦苇丛
死在夕阳的晚照中。


 —— 法兰兹·葛拉夫·坡其


德语原诗:


2014-11-15

Heinrich Hoffmann: Der erste Ostertag 《 复活节的第一天 》 中译

第 64 页之一。 韩立希·霍夫曼 ( Heinrich Hoffmann ) 生于 1809 年 6 月 13 日, 是德国心理学家, 儿童文学家。

有关复活节风俗的介绍可以看这里。 跟这首诗有关的是:

为什么复活节还有第一天呢? 好像复活节在这里是放好几天假的, 是有第一天第二天这么一回事。

那个复活节彩蛋当然不是兔子生的, 但是这首诗里说成是兔子想生蛋, 也没什么啦。

这首诗,韵脚很好听,重点应该也是在音效。


复活节的第一天


五只兔兔,坐着
紧紧相依,
每一个
都垂头丧气。
她们埋怨并恸哭:
阳光不知在何处!
下那么大的雨,
我们怎找地方去
给小孩子们生彩蛋?
哦喂, 哦喂!
兔子国王说:
静一静啊静一静!
忘记哭泣和担忧,
彩蛋明天就能有!


—— 韩立希·霍夫曼



德语原诗:


2014-11-14

Joachim Ringelnatz: Die Ameisen 《蚂蚁》 中译

第 63 页之二。 作者岳阿行·林格纳在 《孩童的沙》 那篇介绍过

注: 诗中的 “阿通纳” 是汉堡市的一个区。

话说这辑诗歌好像都是在开玩笑。。。。。



蚂蚁


在汉堡住着两只蚂蚁,
它们想去澳大利亚旅行。
阿通纳的公路上
他们感觉腿脚伤,
他们英明地放弃
在这旅行的最后一程。


—— 岳阿行·林格纳



德语原文:


Die Ameisen


In Hamburg lebten zwei Ameisen,
Die wollten nach Australien reisen.
Bei Altona auf der Chaussee
Da taten ihnen die Beine weh,
Und da verzichteten sie weise
Denn auf den letzten Teil der Reise.


- Joachim Ringelnatz

Heinrich Seidel: Das Huhn und der Karpfen 《 母鸡和鲤鱼 》 中译

第 63 页之一。 作者韩立希·赛德( Heinrich Seidel ) 曾在 《秋千》 那篇里介绍过。  两篇作品里, 我更为喜欢这篇, 颇有点戴美 ( Dehmel ) 味道。



母鸡和鲤鱼


牛奶场上
有一只神气的母鸡,
她生蛋, 就如别的母鸡,
每天一只蛋 
然后咯咯咯咯,
大惊小怪,
高声嚷嚷,
好像发生奇迹般!

边上有一个池塘,
一条神气的鲤鱼坐里面
气定神闲正用餐。 
她听到那大叫:
咯咯咯咯,
大惊小怪,
高声嚷嚷,
好像发生奇迹般!

鲤鱼就说: “哎!
一年到头我生一百万只蛋
也没有自夸过一句:
要是我为每一只蛋
都像你一样咯咯咯咯,
大惊小怪,
高声嚷嚷 ——
这里就会吵到翻!



—— 韩立希·赛德



德语原文:


Lügenmärchen 《天花乱坠》 中译

第 61 页开始进入新的一辑: 《朋友们: 特啦哩 特啦啦, 我们喜欢闹哈哈》 ( "Die Freunde: Trari trara, wir lieben das Allotria" )


第 62 页。 作者不详。



天花乱坠



我只是给你们唱歌并非说谎:
我看到三只烤熟的鸡飞翔,
她们飞得居然很快,
她们的肚子冲上天堂,
背脊跌下地狱。

一块铁砧和磨石,
一起浮游在莱茵河,
他们静静地游,
一只青蛙吞下发光的犁具
在圣灵降临节的冰面上。

有三个家伙想抓野兔,
他们拄着拐杖来踩着高跷走,
一个聋,
另一个盲, 第三个哑,
第四个纹丝不动。

现在我唱给你们,发生些什么:
盲人先看到兔子
从田野里快快跑来。
哑巴把它喊瘸了,
他抓住它的脖子。

他们在大地上久久航行,
他们在风中升起船帆
并航行在田野上面。
他们航行在高山之巅,
他们溺死在树林里面。

一只螃蟹将那只野兔追猎。
真相带着威严出现
并且不再保持沉默:
一整张牛皮摊在屋顶,
它是自己爬去上面。

这样我的歌即将结束,
它要是立刻令人生厌,
我不会再说更多的谎。
在我的国家苍蝇是那么地大,
就好像这里的山羊。
 

—— 佚名


注: 圣灵降临节一般在五月, 天气应该比较暖和了, 莱茵河面不可能结冰的。


德语原文:


2014-11-09

上帝总是急于召回他的宠儿——悼陈宁先生

前段时间有在网上找里尔克诗歌的中译本, 以解惑, 以印证。 一而再地, 网上的资料指向豆瓣上一位 ID 为 Dasha 的 “民间里尔克专家”。 大家都说, 汉语里的里尔克研究, 无人能出其右。 匆匆读过他在豆瓣上的一些讨论, 此君应该是精通德语, 发言确实每有洞见。 最难得他付出那么多时间精力, 全是出于对里氏诗歌的一腔赤诚, 不为名利, 不为意气之争。 他自己的译笔也好。 今天又因为里氏的一首短小却费解的诗跑去 Dasha 的豆瓣专页。 终于纳闷他为什么好久都没有更新了。  是热情冷却了吗? 追究之下, 方知 Dasha 真名陈宁, 辽宁沈阳人, 已于 2012 年 12 月 因突发心肌梗塞而过世, 年仅 42 岁。




陈先生生前任 《沈阳日报》 时事部副主任, 被同僚称为新闻奇才。  他 1992 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 大学里并没有学过德语。 十多年前, 他爱上里尔克的诗歌, 却不满意中文文本里的里氏诗歌。 于是就发心自学德语。  陈先生好学不倦, 多方向人请教, 过世前有译完里尔克的全部德语诗歌。  因为里尔克还有用法语, 俄语, 和意大利语写诗, 德语之外, 陈先生还自学了意大利语和俄语 (他有个懂法语的好朋友何家炜, 里氏的法语诗歌, 他多倚赖何先生的意见)。 人们说他 “精通” 多国语言。 在欧洲多语环境中生活工作的我, 深知这 “精通” 二字背后所需要的巨大毅力和热情。 除了他的大才, 最最感动我的还是陈先生对一份理想的不懈追求, 对一份情怀的恒久执着。 读他的发言时, 我每每觉得安慰: 有陈先生这样执着努力的人在, 精神就还在, 我饱经沧桑, 多灾多难的祖国和祖国人民, 勃勃的生气毕竟还没有死绝。 我的同胞毕竟可爱。

去世前他译完了里尔克的德语诗, 刚刚开始研究另一位德语诗人荷尔德林。 许是上帝看到他的成绩, 太过喜爱, 急急招他到另一个世界。 我们失去一位热情的歌者, 他的文字和他的精神却与我们长在。

陈先生和他的法语朋友何家炜先生合著的 《里尔克诗全集》 据说将于 2014 年 11 月 出版。 尽管我对陈先生的了解极为有限, 他的发言我读过的不到百分之一, 但还是很有信心地说, 他的译著将是里尔克诗歌在汉语文本中一个新的高峰。 我满怀热情期待这部书的出版, 期待里尔克在陈先生的中文里的复活。

陈宁先生千古!

这里是他自己译的里尔克 《如此多的天使在光里寻找着你》:

如此多的天使在光里找寻着你,
他们以头颅碰撞着星辰,
渴望从每一道光芒里将你学习。
然而,每当我为你写作诗歌,
他们却扭转面孔
离开你的衣边远去。

你仅仅是自己金光中的过客。
仅仅为了那一刻,为了他们
清醒而冰冷的祷告,
你显现成彗星之王,
自负于额际的光之风暴。

当那一刻烟消云散,你重返旧地。

全然黑暗的是我从中飘出的你的口,
而你的手,是一段乌木。

PS:
这里是豆瓣小组上的纪念陈宁专页

这里是陈先生过世前写完的 《里尔克诗全集》 序言:  我坐着, 读一位诗人

诗人艾洛写的悼念陈先生的 《命途》:


命途
        An Dasha


池中的水
离开平静的表面
冲入凛冽的空
在最高的临界点
四下的风带着大地的声音涌来

那偶然的一滴
落在了背阴的壁上
将缓缓滑下
在一只孩童遗落的贝壳中
蒸发掉一天一周一整个月亮的行程

我们则扑向坚硬的石子路
想要摔碎自己
在正午的太阳下升腾
急着和云一起回到母亲
回到仿佛昨晚才离开的海


——艾洛



艾洛的悼文见这里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Blumengruß 《花信》 中译

第 60 页之二。 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友情这一辑的最后一首。 作者歌德, 不必我多说了吧


花信



那束鲜花, 那束我亲手采摘,
向你致意几千次!
我曾经频频屈身蹲矮,
啊, 总有一千次,
并将花束紧压心怀
好像有一百千次!


—— 约翰·沃夫冈·冯·歌德


Heinrich Heine: Leise zieht durch mein Gemüt 《轻轻渗满我的心》 中译

第 60 页之一。 海因里希·海涅( Heinrich Heine ) 生于 1797 年 12 月 13 日。 中文版的维基百科这样介绍他:

。。。。。。19世纪最重要的德国诗人和新闻工作者之一。海涅既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浪漫主义的超越者。他使日常语言诗意化,将报刊上的文艺专栏和游记提升为一种艺术形式,赋予了德语一种罕为人知的风格上的轻松与优雅。作为批评家、热心于政治的新闻工作者、随笔作家、讽刺性杂文作家、论战者,他既受喜爱,又遭惧怕。他是作品被翻译得最多的德国诗人中的一员。海涅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诗可能是由门德尔松为之作曲的通过音乐传播的《乘着歌声的翅膀》。

门德尔松也有为海涅的这首小诗谱曲。 Youtube 上有好几个演唱版本。 窃以为,门德尔松的这些歌, 始终是多声部合唱比较好听。  就选了一个合唱的版本, 贴在这里, 大家可以欣赏下。 话说, 那首 《乘着歌声的翅膀》, 我中学时唱过的, 女低声部。



轻轻渗满我的心



轻轻渗满我的心
悦耳的钟鸣。
唱吧,小小的春之歌,
歌声飞翔远入云。

飞翔,到那间屋帷,
花朵婷婷袅袅。
若邂逅一朵玫瑰,
说,我向她问好。

—— 海因里希·海涅


德语原诗:
 

2014-11-08

Friedl Hofbauer: Mit Dir 《和你一起》 中译

第 59 页之二。 傅莉德·胡芙葆 ( Friedl Hofbauer ) 生于 1924 年 1 月 19 日。 她是奥地利诗人, 翻译家和少儿文学作家, 德语文学专业出身。


和你一起



和你一起我会
涉过河流,
只要给我你的手
并说: 来吧!
和你一起我会
涉过河流,
去向美国或者印度,
用双脚
涉过河流, 我相信,
我们已经在路上 ——


—— 傅莉德·胡芙葆 


德语原诗:


Jürgen Spohn: Hallo Du da 《嗨你吶》 中译

第 59 页之一。 作者游艮·施波, 我曾在 《窗》 这篇介绍过昨天还刚刚译过他的 《算术》


嗨你吶


嗨你吶
站住啊
嗨你吶
看看吧
嗨你吶
啊,请允许
我支开你的
棉花糖
你吶
用一只条纹短袜
把你的黑眼睛
吸引
嗨你吶
小开心
就再回头
看一眼吧



—— 游艮·施波


德语原诗:


Hanna Hanisch: Meine zweimal geplatzte Haut 《我两次爆裂的皮肤》 中译

第 58 页。 韩娜·韩尼诗 ( Hanna Hanisch ) 生于 1920 年, 是德国作家。





德语原诗:

Hans Manz: Wunder des Alltags 《日常奇迹》 中译

第 57 页之二。  瑞士教师, 翻译家, 儿童文学作家汉斯·孟慈 ( Hans Manz ) 生于 1931 年 7 月 16 日。 现居苏黎世。



日常奇迹


有时, 我感到恐惧。
有时, 我心里有气。
有时, 我勃然大怒。

有时, 我没有朋友。
有时, 我没有信心。
有时, 我没有勇气。

但是有时,
有人忽然过来
问我: “ 来,你,你怎么啦?” 


—— 汉斯·孟慈



德语原诗:


Max Bolliger: Das böse Wort 《伤人的话》 中译

第 57 页之一。 本诗作者马克斯·薄立歌曾在《恐惧之来去二首》 中介绍过。 



伤人的话



怎样发生的呢?
谁的错呢?
你还是我还是那伤人的话?
但是,求你,不要走!
你想要葡萄牙的邮票
还是更喜欢那只蓝色的球?

不要留我一个人!
我还能给你那宝石,
那个魔法盒子
或者金色的流苏,
甚至我的印第安帽子,
但是求你, 别再生气吧。



—— 马克斯·薄立歌



德语原诗:





Frantz Wittkamp: Du bist da, und ich bin hier 《你在那边, 我在这边》 中译

第 56 页.  本诗作者傅朗慈·魏勘 (Frantz Wittkamp) 已经在 《小熊回家时》 那篇里介绍过


你在那边, 我在这边


你在那边,
我在这边。

你是植物,
我是动物。

你是巨人,
我是矮子。

你是河谷,
我是山峦。

你轻,
我重。

你丰盈,
我冲虚。

你热,
我冷。

你年轻,
我老迈。

你是她,
我是他。

你是大地,
我是海。

你黝黑,
我苍白。

你慢条斯理,
我急不可耐。

你纤细,
我丰满。

你是西装,
我是长裙。

你寂寞,
我孤单。

来吧, 我们想要
做友伴!


——  傅朗慈·魏勘


德语原诗:

Georg Bydlinski: Wann Freunde wichtig sind 《何时朋友是重要》 中译

第 55 页其二。 作者葛奥格·毕林吉我有在 《花园》 那篇介绍过


何时朋友是重要


朋友重要
在造沙堡时,
朋友重要,
当别人打你时,
朋友重要,
在找蜗牛壳时,
朋友重要
在吃蛋糕时。

上午,晚间,
在户外, 房间里......
何时朋友是重要?
其实从来不能少。


—— 葛奥格·毕林吉


德语原诗:


Wann Freunde wichtig sind


Freunde sind wichtig
zum Sandburgenbauen,
Freunde sind wichtig,
wenn andre dich hauen,
Freunde sind wichtig
zum Schneckenhaussuchen,
Freunde sind wichtig
zum Essen von Kuchen.

Vormittags, abends,
im Freien, im Zimmer ...
Wann Freunde wichtig sind?
Eigentlich immer!


- Georg Bydlinski

2014-11-07

Michail Krausnick: Pausenliebe 《爱在课间休息时》 中译

第 55 页之一。  米侠·柯劳尼 ( Michail Krausnick ) 生于 1943 年 11 月 30 日。 他是德国作家,剧本作家。

译后记: 这位作家果然是个写剧本的, 这诗中有温柔可喜的动作细节。


爱在课间休息时


法兰克喜欢安妮。
课间休息时,
他看见安妮,
他不知道, 这是如何发生:
他正匆匆前行
忽然脸上一个微笑驻留。

安妮把头发掠向后面,
瞥了他一眼。
后来在车站
安妮飞快轻撞他
若无其事向前走
就是这样 —— 仿佛只是不小心。

“哎!”  —— 法兰克在巴士里浮想,
“哎呦!那简直就是一个吻!”
刚刚回到家, 他就热望着
下一次课间休息。


 —— 米侠·柯劳尼




德语原诗:


Jürgen Spohn: Rechnen 《算术》 中译

第 54 页上的第二首。 作者游艮·施波已经在另一首译作 《窗》 的页面上简单介绍过

这首 《算术》 与上一首 《泪水中的算术题》 一样, 也是形式远大于内容。 为了使译文在形式上与原文尽可能一致, 我对诗中内容有少许改动。



算术


1 当兔宝宝们练习算术
2 它们会用黄色的菜蔬
3 二加二
4 再加一
5 就是五


—— 游艮·施波


德语原诗:


Rechnen


1 Wenn Hasenkinder
2 rechnen üben
3 dann tun sie das
4 mit gelben Rüben
5 Drei und drei
6 und eins
7 ist süben

- Jürgen Spohn

Christine Nöstlinger: Rechenaufgabe unter Tränen 《泪水中的算术题》 中译

第 54 页之一。 奥地利作家克莉丝缇娜·那思琳 ( Christine Nöstlinger ) 生于 1936 年 10 月 13 日。 她对少儿文学贡献巨大。 2003 年获得瑞典艺术委员会颁发的阿斯特里德·林德仁纪念奖。 该奖是儿童文学界的至高荣誉。

这首 《泪水中的算术题》 重点在于偶数句句尾的词与上一句中最后一个数字的押韵, 数字本身不是重点。 我翻译的时候, 先把偶数句文句的大致意思写出来, 再用数字的普通话发音去凑上一句的韵脚。 所以那些算术题我全换掉了。 在这诗里, 我觉得关系不大。


泪水中的算术题


1 + 2 = 3
你给我写了一封信函。
3 + 4 = 7
这封信令我心戚戚。
7 - 2 = 5
你再也不愿见到我。
5 + 1 = 6
往日种种似水流。
6 + 3 = 9
好吧,我不挽留!
9 - 8 = 1
但也不愿你欢喜! 


—— 克莉丝缇娜·那思琳


德语原诗:


2014-11-06

August Heinrich 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 Der Weg zur Schule 《上学的路》 中译

第 53 页。 这本书第 48 页上也是德国诗人奥古思·韩里希·霍夫曼·冯·法乐雷 (August Heinrich 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 的一首诗, 我有译在这里。 话说我觉得他这首比那首皮球跳来跳去的要好一些。



上学的路


冬日里, 当大地冰封,
冬日里, 当天空飘雪,
上学的路
实在是加倍地远。

当布谷欢呼,
那是春天来临,
上学的路
实在是折半地近。

谁如果孜孜好学,
就没有路途是太远。
冬日里也一如在春天
我开开心心去学园。


—— 奥古思·韩里希·霍夫曼·冯·法乐雷


德语原文:


Victor Blüthgen: Ach, wer doch das könnte! 《啊, 谁又可以这样!》 中译

最近公务繁忙, 好在告一段落, 可以稍事休息, 继续译那本书。 第 52 页。 德国诗人, 作家维克多·布吕艮(Victor Blüthgen) 的诗作, 上个月有译到过一首 《夏洛特》。 这首也是一样的童趣盎然, 而且优美。


啊, 谁又可以这样!


收割过的田野,剩茬之间风瑟瑟,
高高的空中我的风筝正站着,
肋骨用木条, 身体用纸;
两只耳朵, 一条小尾都是她的装饰。
我想: 就这样躺进灿烂的光芒 ——
啊, 谁又可以这样, 哪怕只有一趟!

那里我望向夏巢里的鹤:
早上好,鹤小姐,很快就要上路何?
我透过烟囱向房子里瞧:
爸爸,妈妈,你们怎么那么小!
深深的低处我看见河流, 丘陵还有河谷苍茫 ——
啊, 谁又可以这样, 哪怕只有一趟!

再往上, 升到令人晕眩的轨道,
我触摸云朵, 她们的风帆正在招摇;
我欢迎燕子和乌鸦的访问
也能看见云雀,  正唱着戏文 ——
我听到天使在天上的殿堂 ——
啊, 谁又可以这样, 哪怕只有一趟!


—— 维克多·布吕艮


德语原文:


2014-10-28

My Favourite Looks of Year 2014

An incomplete list of my favourite looks of year 2014. Copyright of all images below belongs to COS:

This print top is visually bold and at the same time clean and sleek, got a lot of praises when wearing it:



Clean but not boring, my favourite dress this summer:



2014-10-25

Rainer Maria Rilke: Das Karussell 《旋转木马》 中译

第 50 页。  德语诗人里尔克 ( Rainer Maria Rilke ) 生于 1875 年 12 月 4 日。 这位诗人就不用我再介绍了吧。

想起去年的一件事。 当时我在德国北方一位客户处做项目。 该项目中有不少文档要写。 项目一开始时, 客户不太满意我用英文写文档, 差点炒掉我。 但是很快, 我手底的代码令他们备感满意, 不肯放我走了。 有一天工作间隙休息时,我对我词性错误百出的书面德语表示很抱歉。 客户连连说, 不介意不介意。 我又说, 其实我很喜欢德语文学的啦, 中学时还不懂德语呢, 就很喜欢读茨威格小说的中译本。 客户说: 是伐是伐? 喔呦我等身为讲德语的人,与有荣焉! 然后我又说,里尔克在中国有好多人崇拜呢, 而且崇拜他的都是中国的一流大诗人。 里尔克的诗歌我们中国人好像正准备收入语文课本 (当然这句只是哄德国同事开心)。 这话刚说完, 办公室里顿时笑得人仰马翻。 有一位同事差点把口里的咖啡喷出来。 就这位同事, 他定了定神,咽下他那口咖啡, 对我说: 侬晓得伐?  阿拉德国的语文课本, 正准备把这个人的诗歌清扫取缔。 那时我当然不懂他们为什么这么说。 只记得他们那天后来不停拿里尔克开玩笑, 我也没有完全听懂同事们在说什么。 大意是他写的东西太过神神叨叨, 让人读了摸不着头脑, 整个办公室的工程师们都认为, 那种神秘莫测的讲话方式不是一个好习惯, 应该取缔。    

上个月我试着译过他的 《秋日》。 那首诗我很喜欢。 但是读了他的另外几首, 对翻译他的诗作心生恐惧。。。。。有点理解了为什么当代德国的工程师们高呼要取缔他的诗歌。。。。。

今天碰到里尔克写的 《旋转木马》, 硬着头皮译。。。。。。。阿拉也就这点德语程度和诗歌欣赏水平, 还是更加喜欢傅何思, 艾欣铎和施笃姆啦。:P

译后记: 天哪, 这么篇幅不算长的一首诗, 翻译花去我近三个小时!!! 倒数第三段和最后一段的文法实在太混乱了 (也难怪事事讲究清晰明白的德国工程师们笑破肚皮)。 我不停地揣测, 这几句, 逻辑上到底是个怎样的句子, 又该用怎样的中文去表现它们。。。。。 不过, 译完以后还是挺喜欢这首诗的, 蛮有味道的我觉得, 隐喻仿佛是匆匆转圈,忙乱而无目的的人生。 网上找了一下, 这诗有好多中译本呢,今天太晚了, 这就睡觉去, 人家译成怎样, 我改天再看。  


2014-10-24

Erich Kästner: Weltreise durchs Zimmer 《房间里的环球旅行》 中译

第 51 页。 德国作家, 诗人, 讽刺剧作家艾黎希·柯思纳 ( Erich Kästner ) 生于 1899 年 2 月 23 日。 他的诗作以幽默和敏锐的社会触觉著称。 他给少儿写的书也很有名。 他的自传 《 当我还是小男孩时 》 曾在1960 年获得国际安徒生文学奖。

译后: 觉得这诗不是我的茶。 有几句颇费解,比如

Wenn ihr dann eine Zeitlang fröhlich wart,
vom Vertiko herab auf Löwen zieltet
und Mutters Zopf für eine Schlange hieltet,
geht ihr zum Tisch, auf dem ihr heimwärts fahrt.

我也是揣测了许久才想出一个大概合理的解释。 不一定对, 欢迎方家指正。 


2014-10-23

Richard and Paula Dehmel: Schaukel 《秋千》 中译

这是第 49 页上的第二首秋千。 作者李察·戴美和包腊·戴美夫妇的诗, 月初的时候也有译过这里还有太太包腊的另一首诗。 《小坏蛋》 和 《龙蓬蓬的生日》 这两首诗, 就比较类似。 但是这首稍有点不一样, 我还挺喜欢的。

同样都写秋千, 大家更喜欢哪一首呢?


Heinrich Seidel: Schaukel 《秋千》 中译

第 49 页上的两首诗, 题目都是 “秋千”, 作者不同。 韩立希·赛德 ( Heinrich Seidel ) 生于 1842 年 6 月 25 日。 是德国工程师, 诗人, 和作家。

1866 年他参与了柏林 Anhalter 火车站的建设, 成功建造了自由跨度为 62.5 米的大厅拱顶。 1880 年以后他就停止了工程师的工作, 专心为儿童写诗写故事。 今天他最为人们记得的是他的诗歌和故事。 他最有名的一句诗是: 对工程师没有什么是太难的 ( “Dem Ingenieur ist nichts zu schwer” )。

那么他的诗, 你们喜不喜欢呢?

2014-10-22

August Heinrich 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 Mein Springball 《我的皮球》 中译

第 48 页。 奥古思·韩里希·霍夫曼·冯·法乐雷 (August Heinrich 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 是德国诗人, 生于 1798 年 4 月 2 日。

这位诗人名字很长, 来头不小。 他最著名的诗作 《德意志人之歌》, 第三段是现在德国国歌的歌词。 话说以前, 被选作德国国歌歌词的不止第三段, 可是二战以后, 嫌这首诗中,其他的段落太过自命不凡,把德意志人看得高于一切, 有点政治不正确, 就从国歌歌词中删掉了。 现在保留的那段只是歌颂德国的统一, 法治和自由。

除了歌颂德意志人, 法乐雷先生还写过不少很流行的少儿歌曲的歌词。

他的出生地 Fallersleben, 现在叫做 Wolfsburg,  离汉诺威不远, 现在是大众汽车公司总部所在地。 当时 Fallersleben 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真难得法先生那么爱德意志。。。。。

译后记: 这首诗, 德语原诗中每两句都押韵, 全诗的主要构成部分, 我觉得还是她的声音跟形式。 这个就比较难以译出原味了。  译文我自己不是很喜欢。 说实话, 原诗也并不是很喜欢。 法先生的 《德意志人之歌》 比这首有味多了。


Frantz Wittkamp: Wenn der Bär nach Hause kommt 《小熊回家时》 中译

第 47 页。  傅朗慈·魏勘 (Frantz Wittkamp) 生于 1943 年, 是奥地利画家, 作家。 他的作品曾在 1995 年获得奥地利国家儿童文学奖。


小熊回家时


小熊回家时,
大家都很开心,
因为他总是带回蜂蜜
有时还有别的东西。

小熊想要睡觉时,
侧身躺在耳朵上。
熊小姐拿来他最爱的书
娓娓给他讲故事。

小熊遇到熟人时,
挥挥帽子打招呼。
人家问: “喂, 你好吗?”
他说: “谢谢, 好的。”

小熊想要倾诉时,
会讲精彩的事。
有时悲伤
有时又好笑。

小熊去游泳,
熊小姐也一起。
如果他们有访客,
那么三人一起去。

小熊想要旅行时,
整理他的旅行包:
干净的衣服,充饥的食物
还有大把的零食。

没什么可吃的时候,
小熊会四处找食物。
要是自己找不到,
他会问问他妈妈。

有时小熊一个人,
他就会来找我玩。
我们一起喝杯水
还吃大理石花纹的蛋糕。

小熊出去散步时,
一边会唱散步歌。
可惜, 他只知道一首,
那首歌他一再一再唱。

明天天气会很好,
小熊会坐在花园里。
他和朋友们一起玩 “捉帽子”
还有多米诺和纸牌。


—— 傅朗慈·魏勘



德语原诗:

2014-10-21

Jürgen Spohn: Fenster 《窗》 中译

第 46 页之二。 游艮·施波 ( Jürgen Spohn) 生于 1934 年 6 月 10 日莱比锡。 是一位德国画家, 儿童书籍作家。

Suppengrün, photo source: internet
这首诗里有一个字 Suppengrün, 这里正好介绍一下。 正如中国人煲汤常常放些诸如八角桂皮之类的香料, 德国人做汤也是放香料的。 不同的是, 德国汤里的香料常常是来自新鲜蔬菜。 露天的农贸市场和超市里最常见的汤料配方是: 一块西芹根, 几支胡萝卜, 一束香芹叶(Petersilie,parsley) 和一段粗壮的蒜白或者蒜叶。 常用皮筋捆成一捆售卖。

这些植物香味柔和清新, 胡萝卜又有些甜味, 我自己做鸡汤时必定加这些。 汤煲成了, 这些香料可以捞出来扔掉。 大家如果有机会在德国自己做汤,可以试试看, 味道很好的。


Bruno Horst Bull: Komm in mein Haus 《来我家吧》 中译

今天开始译新的一辑: 朋友们。 这一辑的 tag line 是: 嗨,你好呀!

还不知这个翻译 project 的前因后果的读者, 可以读一下简介和前言

第 46 页, 之一。 布鲁诺·霍思特·卜尔 ( Bruno Horst Bull ) 生于 1933 年 3 月 17 日, 是德国作家。 他的作品多为写给儿童少年的诗歌。



来我家吧


来我家吧,
来我小小的家。
窗子开着,
门开着,
那里我们一起
从屋里看向外面。


—— 布鲁诺·霍思特·卜尔


德语原诗:


儿子的幼儿生活阶段小结

九月开始儿子上学前班了。 是时候作个阶段小结。

我们住的这个城市, 大约两年前, 城里的幼儿园入学名额还十分紧张。 当时我给我家方圆 5 公里之内所有公立私立幼儿园一间一间打电话, 得到的回覆都是本店客满, 而且等待队列很长很长。 真是令人灰心丧气。 年轻女同事说的,刚刚开始准备怀孕就必须去幼儿园的 waiting list 上登记了, 可不是说笑话。 恰逢本市地选前夕, 满街都是各党派的造势招贴画。 我有对老公说过, 别的我们什么都不管, 谁给我们一个幼儿园学额, 我们就把票投给谁。 有一次我对上司提起找幼儿园的难处。 他告诉我城里一间家政服务公司跟东家有合作关系, 他们也帮着找幼儿园的。 于是我就联系了那间家政服务公司。 他们很快寄来一大叠幼儿园的资料。 其中有一个幼儿园, 我以前没有在 google map 上注意到, 离家也不远, 就给他们打了电话。 出乎意料地, 那间幼儿园的园长 B 女士很热情, 表示还有一个两岁组的学额空缺, 愿意为我们留着。 然后我们又约定了一次参观时间。

2014-10-17

Düsseldorf 掠影

今年八月有往杜塞尔多夫拜访亲戚。 杜塞尔多夫 ( Düsseldorf  ) 是德国西部人口大州北威州西部的一座名城。 莱茵河穿城而过。 在今日的河两岸漫步, 颇有点小型上海外滩的感觉。 莱茵河水比黄浦江水干净得多。

以前工业时代, 整个北威州盛产煤矿, 因此重工业发达。 后来重工业渐渐衰落, 杜塞尔多夫成功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 之中又以广告, 服装, 建筑设计和通讯业最为发达。 全城艺术设施遍布, 人文气息浓郁, 德国历史上不少文艺名人曾在这里居住。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灯光设计就是位于杜塞尔多夫的一间公司完成。 2010 年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的决赛也在杜塞尔多夫举行, 比赛会场在 Esprit Arena.  目前欧洲最大的基建工程斯图加特 21 的新站设计也是由位于杜塞尔多夫的 ingenhoven 建筑师事务所完成。

杜市也是全德国最大的日侨聚居地。 城内有很大的日本人社区, 德日双语小学,中学。 城里的很多宾馆都提供日式早餐。

这个帖子就贴一些八月在城里散步时随手拍的到此一游照片, 不一一讲解了。  只用到一支镜头:  Sony Zeiss FE 35mm f2.8 ZA。  

先发一张这一辑中我自己最喜欢的:


2014-10-15

初访巴符州最大功能社区 Milaneo 米兰霓虹

上周四, 也就是 10 月 9 日, 巴符州至今为止的最大功能社区, 位于斯图加特市欧罗巴区 ( Europaviertel ) 的米兰霓虹 ( Milaneo ) 开门营业。 出于好奇,周六的时候我们一家过去见了一下世面。  我忘记带相机, 文中用到的照片全部来自互联网, 点击可以放大。

斯图加特市欧罗巴区中的 Milaneo,途中绿色屋顶的三组建筑就是。 图片来源: 互联网
在说米兰霓虹本身之前, 先要简单介绍一下斯图加特市新辟的欧罗巴区。 话说德铁处心积虑近四十年, 要把斯图加特市的中央火车站整个搬到地下,并整合优化斯图加特市周围的铁路网, 这个工程是目前全欧洲最大的基建工程, 简称斯图加特 21 (S21).  S21 从立项至今, 各种话题没有断过, 两年多前我就想开始写一组讲述这个工程来龙去脉,以及跟进工程进度的长期报道。 可是因为种种原因至今没有动手。  这个工程的庞大背景和有趣细节且先按下不表。 就简单说, S21 建成以后, 欧洲大陆人口最稠密的中心地带,将有一条西起巴黎,东至布达佩斯的高速铁路大动脉,斯图加特就位于这条主干线的中心。 德国政经界人士是有心通过这个工程将斯图加特建成新的欧洲心脏 (Das neue Herz Europas)。 既然是以未来欧洲心脏自居, 市政府就在城市的西北部新辟了一大片土地出来进行改造。 新区命名为欧罗巴区。 这个区里的街道和广场都以欧洲名城命名, 比如伦敦大街, 巴黎大街, 米兰大街, 斯特拉斯堡广场, 等等。 这片新区, 至今还到处都是工地。 建成于 2012 年, 位于米兰大街的斯图加特图书馆是这个新区最早落成的建筑, 处于欧罗巴区的中心, 也就是说, 这个图书馆乃是心脏的心脏。 话说这个图书馆, 得到 2012 年德国最佳建筑奖, 建筑师是一位韩国人。 上面电脑合成的效果图中, 位于图中央的立方体形状建筑就是那个图书馆。  而这次要说的米兰霓虹,就在斯图加特图书馆的南门外面, 上图中绿色屋顶的三组建筑就是。

米兰霓虹其实还没有完全完工, 不过里面有约 200 家店铺已经可以开门营业。下面这张图,就是今天晚上 20 点 40 分工地 webcam 的实时截图, 从中大家可以得到一点工程实际进度印象。


2014-10-12

Eduard Mörike: Um Mitternacht 《午夜时分》 中译

第 44 页。 爱德华·莫里克 (Eduard Mörike) 生于 1804 年 9 月 8 日, 是德国浪漫主义诗人。 他生于德国南方施瓦本地区的 Ludwigsburg。 早年学习神学并从事神职工作。 后来因健康原因从神职工作退出, 自 1851 年开始在斯图加特担任德语文学教授。 自此他一直生活在斯图加特直至去世。

他的诗歌,擅长客观观照世间万物, 曾经影响了后世德语诗人里尔克 (Rainer Maria Rilke)。说实话这首诗我没有全部读懂 (果然是里尔克的师祖啊。。。。), 第二段那行: der flücht'gen Stunden gleichgeschwungnes Joch.  不太明白说的是什么。 查了好多回字典, 又自己杜撰想像一下, 才出来我那句中文 “消逝的时间绘出等摆的弧线”, 其实没有什么把握, 欢迎方家指正。 现在真正觉得德语是一种神奇的语言。 同样是描绘夜色, 也同样是浪漫派作家, 艾欣铎的句子就比较好懂, 而更年轻一点的莫里克却可以讲得很费解。

这一辑有关夜色的诗歌中, 《午夜时分》 是最后一首。 下一辑是有关朋友。 下周开始很多事, 关于朋友的那一辑可能要过些时候才能译。

Sarah Kirsch: 无题

这是第 43 页上的第二首诗。 没有题目。 莎拉·柯诗 (Sarah Kirsch) 生于 1935 年 4 月 16 日, 是德国 1930 年代出生的作家中最具代表性的女诗人。


无题


绝美的
灰蓝色在
傍晚。

歌唱的天鹅飞翔
月亮闪耀长长的光华
在她们身后。


—— 莎拉·柯诗



德语原文:


Das samtschöne
Schieferblau am
Abend.

Die Singschwäne fliegen
Der Mond scheint lange
Hinter ihnen her.

- Sarah Kirsch

Joseph von Eichendorff: Mondnacht 《月夜》 中译

第 43 页上又有两首小诗。  第一首是约瑟夫·冯·艾欣铎 (Joseph von Einchendorff) 的 《月夜》。 艾欣铎生于 1788 年 3 月 10 日。 是德国诗人, 小说家。 被视为德国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 他的作品在 250 年后的今天都比较流行。

话说我本来并不知道艾欣铎。 前几天补译这本书的前言部分, 前言中开篇这四句非常美丽:

一支歌曲在万物之中沉沉睡去,
她们做着无穷无尽的梦,
然后整个世界飞升歌唱,
只要你说出那个魔法词语。

——约瑟夫·冯·艾欣铎

Schläft ein Lied in allen Dingen,
die da träumen fort und fort,
und die Welt hebt an zu singen,
triffst du nur das Zauberwort.

- Joseph von Eichendorff

当时觉得,译到现在, 最喜欢的是略带伤感同时底色明亮的 《傅何思: 给一个小孩》, 其次就是这四句了。 这短短四句中,有广角镜头的豪迈铺张之美, 有动态对比,有合唱的声音,还有一种直指内心穿透灵魂的情景营造,真的是十分浪漫, 但是句法却十分平实简单。 自此牢牢记住艾欣铎这个名字。 下面这首小诗 《月夜》 也没有让我失望, 很有他自己的语言特点。 这一辑有关夜晚的诗歌中,最喜欢的是这首。

据说许多音乐家深爱这首诗,为这首诗谱的乐曲版本超过四十个。 我是一个都没听过, 大家可以自己去 youtube 上找啦。

桑纹锦译注: 德语中, 天空是阳性地是阴性, 所以第一段的后两句, 应该是地梦到了天。

2014-10-11

Clemens Brentano: Wiegenlied 《摇篮曲》 中译




第 42 页。 柯雷们斯·卜仁塔诺 (Clemens Brentano)  生于 1778 年 9 月 9 日。 是德国诗人和小说家, 是德国浪漫主义作家中的重要人物。

一点文化背景: 诗中有 die Linde 这个字。 字面意思是椴树。 椴树在日耳曼文化中有特殊意义。 据维基百科说
椴树被日耳曼人尊奉为爱情与幸运女神弗蕾亚。以前中欧的很多地方每个村落中心都有一棵椴树,椴树下经常是聚会、信息交流或者是举行婚礼的地点。五月初大部分的舞蹈节都在椴树下举行。

由于日耳曼人在椴树下举行集会(Thing)的传统,这里也经常成为村庄法院,所以椴树也常被称作“法院树”或者“法院椴树”。与欧洲橡木相对,椴树常被认为是女性的植物,由于其名字与德语"柔和"一词"lind"音近。在日耳曼人心中,椴树是神圣的。

瑞典著名博物学家、“植物学之父”林奈 (Carl von Linné),其姓氏也是来自瑞典语的椴树(lind)。而德国的莱比锡、俄国的利佩茨克和拉脱维亚的利耶帕亚三市的名称在各自的语言中都是“椴树”的意思。其中后两者的市徽都有椴树的图案。  

然而我在译文中将之译为菩提, 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1. 普通话中椴树这两个字声调是向下抑的,听起来比较滞重, 而这首诗是摇篮曲,菩提这两个字声调上扬, 听起来轻柔一些。

2. 椴树在华语文化中似乎难以引起人们基于其日耳曼文化的种种心理感受, 会使华语读者觉得隔。 而椴树在日耳曼文化中的意蕴, 却不难在华语文化中找到映射(mapping)。 Google translate 显示, 已经有前人在别的文本中将这个词译为菩提, 我猜大概采用的是它的柔性, 慈悲等等的意味, 所以用菩提这个译法。 


Ernst Moritz Arndt: Ballade 《歌谣》 中译

第 41 页。 恩斯特·莫理茨·安特 (Ernst Moritz Arndt), 生于 1769 年 12 月 26 日。 据维基百科说:

(他)是一位德国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作家及诗人。早年曾经为到废除农奴制而斗争,后因反对拿破仑对德国的主导及反法观点而离开德国前往瑞典。他是德国民族主义及德国统一运动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收在这本书里的这首安特诗, 是一首轻灵可诵的民谣体晚歌, 很适合小朋友读。


2014-10-10

Matthias Claudius: Abendlied 《晚歌》 中译

第 40 页。 马缇亚斯·柯劳 (Matthias Claudius) 生于 1740 年 8 月 15 日, 是德国诗人。

毕竟是几乎 300 年前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 这诗我译得辛苦。 诗意也沉郁且有说教意味, 跟四,五岁的小朋友们会颇费解释。 



Mascha Kaléko: Einem Kinde im Dunkeln 《给暗夜中的小孩》 中译

Mascha Kaléko
第 39 页上还有一首。 马莎·卡蕾蔻 (Mascha Kaléko) 生于 1907 年 6 月 7 日。 是犹太德语诗人。  维基百科上选了她的三首诗, 感觉她的语言比较平实朴素,但是句子与句子之间, 音乐上的形式感比较强, 很可读,但是不太好翻译。 页面上的英译非常非常棒, 有努力再现她原诗中的音乐感。

这本书里选的下面这首诗,有人给她谱了曲。 youtube 上有一个视频, 但是收音效果不太好, 大家凑合着听吧。


2014-10-09

Hans Stempel + Martin Ripkens: Pst! 《嘘!》 中译

第 39 页上有两首小诗, 这是其中一首。

Martin Ripkens 和 Hans Stempel。 照片来源: 慕尼黑晚报
汉斯·史丹裴 (Hans Stempel, 照片里右边那位) 是德国新教神学家, 擅长安慰人们在战争中受到创伤的心灵,曾因此得到德国红十字勋章和法国的骑士勋章。 

马丁·李朴肯 (Martin Ripkens,照片里左边那位) 是德国作家, 电影审片员, 和电影导演。

李朴肯和史丹裴相识于 1957 年, 相爱并共同生活直到史丹裴去世。 二人共同发表的文章常常讨论有关同性恋议题。 此外二人还为少年儿童写过书籍。

这首小诗,情境优美。

话说这辑里的诗歌都是关于夜晚, 幽美静谧还将陆续有来。

2014-10-08

Theodor Fontane: Am Abend 《夜幕降临》 中译

这本书从第 29 页到第 36 页都是圣诞主题的诗。 我打算到十二月再译她们, 比较应景嘛。 现在直接跳到第 36 页。 第 36 页上, 章节新标题为:

我在家里
—— 轻轻地, 轻轻地树叶沙沙


第 37 页。 狄奥多·冯塔纳 (Theodor Fontane) 是德国作家, 生于 1819 年 12 月 30 日。 维基百科中, 他的词条有中文版。 下面是从维基百科上抄来的 (上面那个英文版的词条链接有更详尽资料):

。。。。。。是德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他1819年出生于胡格诺教徒家庭,6岁成为药店学徒,20岁写出处女作,在莱比锡进修。他参加了1848年的革命事件,1849年从药店辞职成为全职作家。代表作有《沙赫·封·乌特诺夫》(1883)、《艾菲·布里斯特》(1895)和《燕妮·特赖贝尔夫人》(1892)等。他被认为是19世纪最重要的德语作家之一。

这首小诗读着感觉挺优美呢! 句法又极简单, 真是很适合小朋友读的床头诗, 尤其德语原文柔软的韵脚, 温柔动听, 推荐。


2014-10-07

那个忧伤的世界之子

前两日读到德国作家,平面设计师君特·布鲁诺·傅何思(Günter Bruno Fuchs) 的一首小诗, 一读之下倾心不已, 就试着在网上寻找有关他的资料。 德国 《时代》 周报 1977 年第 19 期上一篇有一篇悼念傅何思的文章, 以简练却带感情的笔触回顾了傅何思患难的一生和他的主要成就。 我把它翻译在下面。—— 题外: 这篇悼文尽显德语的精炼紧凑,怀人文章里都可算上乘。 不愧是 Zeit 的文章。 维基百科说, 二战中他曾经上过前线, 在英国做过战俘。 他出版的诗集, 从字体设计, 排版, 到插图, 都由他自己手绘完成。




那个忧伤的世界之子



那个男子是如此纤柔, 他一定是吃掉喝下了防护装甲。 否则, 他怎么可能在这世上走过 48 年?

这个体重可观的人, 他的一切都是那么轻柔安静: 他讲话的声音和他的走路时的动静, 他的身体姿态和他的双手, 他的诗句和他的歌谣。 这个天生的哀歌者只有一件事是沉重的: 他的生活。 这世上的炎凉令他受尽折磨;  但他是柏林人, 他不让别人看到他的哀伤,他更爱写幽默好笑的诗文, 把他的伤痛隐藏在一个双关语后面, 把他的鼻子藏到啤酒杯里, 或者一次叫十六根柏林烤香肠, 一边还要安抚旁边吓得魂飞魄散的侍应小姐: “我吃那些香肠, 当然是出于对您的烧烤艺术的崇高景仰。”

2014-10-06

为了你——《魔咒》 第一部分译后记及前言补译


《神奇的词语——四百年来最美的童诗》 原书封面

大约三周前, 我开始为我自己四岁大的小孩翻译一本德语童诗集 《魔咒——四百年来最美的童诗》。 大致是每天译一首的进度, 译到现在大约已有 20 几篇, 全书大约五分之一篇幅已经译出。 翻译过程中, 自己也学了不少生字, 认识了一些平时根本发不起心去领略的德语诗歌作品。 印证了一个说法: 教育小孩,就是教育自己。 开始喜欢上这本书。

原书编者是莉塔·韩仁济(Rita Harenski) 和克莉丝缇娜·卜朗德 (Christine Brand)。 亚马逊链接在这里.

书中收录的诗歌风格很多样。

数量比较多的是幽默明快, 朗朗上口,稚趣横生的童谣, 比如 《古更默: 我的房子》《戴美: 小坏蛋》《戴美:龙蓬蓬的生日》《弓身猫腰的小人儿》 等等。 年纪小的小孩, 比如我儿子, 最为喜欢这一类的诗歌。音响和节奏是这些诗歌的重点所在,意思容易懂却很难译得好。 汉语里辅音太少太单调, 而且字与字之间好像没有接连成串的辅音,原诗中的辅音音效真的很难译出来。 译 《小坏蛋》 那一篇时也有谈到这个问题: 不是说在汉语普通话里就一定构建不了相似的音效映射, 但是这比意境或者语义映射要难得多, 简直难倒我了。 想像一下, 上海弄堂童谣 “笃笃笃,卖糖粥, 三斤胡桃四斤壳。。。。。”  如何才能不失神韵地译成洋文呢? 够难吧? 一样的道理。 在下不才, 如果大家读着觉得寡淡无味还请见谅。

2014-10-05

Günter Bruno Fuchs: Für ein Kind 《给一个小孩》 中译

第 28 页。 君特·布鲁诺·傅何思 (Günter Bruno Fuchs) 生于 1928 年 7 月 3 日,  是德国作家, 画家。

这个周末德国统一日放长假, 所以我多译了几首。 可是昨天今天译的几首,自己并无多大感觉。 直到读到这一首。 寓绝美的情境于冲淡洗练的语言, 是我很喜欢的类型。 先放文字, 以后找到或者拍到合适的图,再贴上来。

译完再读一遍, 这诗真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美, 译不出来是另外一回事, 美就是美。 今天读到这诗也算不枉。 全书译到现在我最喜欢这首。 心满意足睡觉去。。。。。


Paula Ludwig: An meinen Sohn 《给我的儿子》 中译

第 27 页。 包腊·陆德薇 (Paula Ludwig) 生于 1900 年, 是奥地利作家和画家。
 

给我的儿子


从小脚直到卷曲的头发
想起你我总是微微地笑
我要用阳光和风
用面包和牛奶和水果
一起建造你

让风雨在你身上降临
令你的肩膀宽阔伟岸
让你的道路悠长
你的脚步能轻易征服

当你身处远方:
我感到自己就像大地
当你扬帆启航
我就是那海水
你永远稳稳坐在我的双膝


—— 包腊·陆德薇


Max Bolliger: 恐惧之来去二首中译

第 26 页。 马克斯·薄立歌 (Max Bolliger) 生于 1929 年 4 月 23 日, 是瑞士儿童文学作家。 这一页上他的两首诗都是关于恐惧。 所以放在同一篇里译出。


令我恐惧的是


当地板开裂并嘎吱作响,
当柴堆后面有物事轻刮,
当天空阴云密布,
当雷鸣电闪,
当公牛迎面奔来,
当冰雹降临烈焰滔天,
当风暴席卷大地
树冠颤栗摇摆

当我穿过森林漫步
突然迷失方向,
当灌木丛中鬼影出没
石头后面人形蹲卧,
当巨人在梦中潜藏
夜里将我惊醒,
当妈妈差我去地窖,
一只小鼠从我跟前惊慌逃窜。


—— 马克斯·薄立歌


2014-10-04

Das Bucklige Männlein 《弓身猫腰的小人儿》 中译



第 25 页。 这首诗选自德国 19 世纪出版的诗集 《少年魔法号角》。 该诗集中, 诗歌的作者名字已经无从查考。 后世有几位德国大作曲家, 比如门德尔松, 舒曼, 勃拉姆斯, 马勒等为该诗集中的诗歌作曲。 上面这个视频就是为这首 《弓身猫腰的小人儿》 配的乐曲。


弓身猫腰的小人儿


我要去我的花园,
浇灌我的洋葱;
弓身猫腰的小人儿站在那,
就要开始打喷嚏。

我要去我的厨房,
做我的羹汤;
弓身猫腰的小人儿站在那,
敲坏我的小锅子。

我要去我的客厅,
吃我的麦片餐;
弓身猫腰的小人儿站在那,
已经把它吃一半。

我要去我的楼梯间,
拾取我的烧火柴;
弓身猫腰的小人儿站在那,
已经把它偷一半。

我要去我的地下室,
打取我的葡萄酒;
弓身猫腰的小人儿站在那,
打碎我的大酒杯。

我跨上我的单车,
想要出发上路去;
弓身猫腰的小人儿站在那,
按住轮子不让它转。

我走进我的卧室,
想要铺好我的床;
弓身猫腰的小人儿站在那,
开始放声咯咯笑。

当我跪在蒲团上,
想要祈祷;
弓身猫腰的小人儿站在那,
开口说道:

“亲爱的小孩, 哎, 求求你,
别忘了弓身猫腰的小人儿!”


—— 选自 《少年魔法号角》



Das bucklige Männlein


Will ich in mein Gärtlein gehn,
will mein' Zwiebeln gießen;
steht ein bucklicht Männlein da,
fängt als an zu niesen.

Will ich in mein Küchel gehn,
will mein Süpplein kochen;
steht ein bucklicht Männlein da,
hat mein Töpflein brochen.

Will ich in mein Stüblein gehn,
will mein Müslein essen;
Steht ein bucklicht Männlein da,
Hat’s schon halber gessen.

Will ich auf mein Boden gehn,
will mein Hölzlein holen;
steht ein bucklicht Männlein da,
hat mir's halber g’stohlen.

Will ich in mein Keller gehn,
will mein Weinlein zapfen;
steht ein bucklicht Männlein da,
tut mir’n Krug wegschnappen.

Setz ich mich ans Rädlein hin,
will mein Fädlein drehn;
steht ein bucklicht Männlein da,
läßt mir’s Rad nicht gehen.

Geh ich in mein Kämmerlein,
will mein Bettlein machen;
steht ein bucklicht Männlein da,
fängt als an zu lachen.

Wenn ich an mein Bänklein knie,
will ein bißlein beten,
steht ein bucklicht Männlein da,
fängt als an zu reden.

"Liebes Kindlein, ach, ich bitt',
bet fürs bucklicht Männlein mit!"

- aus "Des Knaben Wunderhorn"

Peter Maiwald: Fürsorge 《关爱》 中译

第 24 页。 德国作家彼得·麦瓦德 (Peter Maiwald)生于 1946 年 11 月 8 日。 他的作品多次获奖, 诗歌受到德国战后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  Marcel Reich-Ranicki 的热烈追捧。

这首诗讲的就是 “我” 堆了一个雪人, 对雪人有各种各样的悉心照料。 全诗用字挺简单的, 但是个别几句我不太理解。 第二节第三行 (anheben 是举起的意思,但是为什么要为雪人举起墙?? 我的译文里改了这个动词),和第三节第三,四行 (磨刀霍霍保卫 “我” 的小孩吗?)。 欢迎理解这几行的同学请指点迷津。  

译到现在感到最没味道的就是这首了。 原文诗意不是特别活泼幽默, 又不是十分深情婉约, 又没有比较特别的想像。 音效也是中规中矩。 总之不太过瘾就是了。 


Paula Dehmel: Rumpumpels Geburtstag 《龙蓬蓬的生日》 中译

Paula Dehmel
第 23 页。 包腊·戴美生于 1862 年 12 月 31 日, 是德国儿童文学作家。  前几天我有译过她和丈夫李察·戴美一起写的 《小坏蛋》。 


龙蓬蓬的生日


公鸡清晨就喔喔,
高声叫唤, 远近听见:
早上好呀,龙蓬蓬,
你的生日就在今天!

小松鼠望望下面,
是时候了, 是时候了!
早上好呀, 龙蓬蓬,
你的生日就在今天!

小兔兔跳过来,
开开心心扮小人:
早上好呀, 龙蓬蓬,
你的生日就在今天!

蛋糕站在桌子上,
挺起胸膛, 鼓出肚皮:
早上好呀, 龙蓬蓬,
你的生日就在今天!

还有爸爸和妈妈,
所有小孩所有人
大声呼喊:  祝你快乐龙蓬蓬,
你的生日就在今天!

—— 包腊·戴美


德语原文:

Gustav Falke: Der Kleine Ritter 《小小骑士》 中译

第 22 页。  作家顾斯塔·方可 (Gustav Falke) 生于 1853 年 1 月 11 日, 德国北方城市吕贝克 (Lübeck)。 他的多数作品为印象主义诗歌, 受到李察·戴美等的影响 (昨天有译过一首戴美写的童谣)。 他也有写过保守的民歌式作品,以狄奥多·施笃姆等为榜样 (网主有译过施笃姆的 《海边城市》)。 有为儿童写过诗歌和散文作品。 一战时,也有写过战争宣传作品, 还为此得过奖章。

译完觉得, 方可先生真的有点好战, 给小孩子写的诗中还有腰斩。。。。。。最后两段,句法趋文, 我是试着模仿小孩扮大人说话的语气, 很可能添油加醋用力过度, 或者是不够火候。


2014-10-03

德国统一日

刚过 24:00, 漂亮 Google doodle 提醒我, 今天是德国统一日。


祝德国人民健康快乐, 德国国运昌隆! Herzlich Glückwunsch zum Tag der Deutschen Einheit!!

今天晚点上街看看, 要是有拍到好的照片稍后分享。 先贴一首我全家都十分喜欢的德语诗歌。 我做不到逐字翻译, 因它几乎纯以音韵成诗。 大意是奥托 (Otto) 和他的爱犬 mops 之间的互动。 老公说这首诗很有爱: 狗狗撒娇耍小性,奥托唤它来, 跟它讲话安慰它, 给它各种食物,还用心倾听它的动静, 希望它能开心起来, 可是狗狗吃了以后吐了一地, 奥托叹道, 天哪天哪。 儿子总是一边读一边咯咯笑, 儿子一笑我也会笑。。。。。

2014-10-02

Victor Blüthgen: Charlotte 《夏洛特》 中译

德国作家维克多·布吕艮 (Victor Blüthgen) 生于 1844 年 1 月 4 日。


夏洛特


夏洛特无底罐大吃货,
他的胡子直长到耳朵,
舔舔盘子舔舔碗,
厨房里地窖里啃零嘴 ——
快向锁匠保尔要把锁
防谁呢?
防馋猫。


—— 维克多·布吕艮


Paula and Richard Dehmel: Der Kleine Sünder 《小坏蛋》 中译

第 21 页上的两首诗, 很好懂,但是翻译难度很大。 音效是这两首诗的主要构成部分。 不是说在汉语普通话里就一定构建不了相似的音效映射, 但是这比意境或者语义映射要难得多, 简直难倒我了。  想像一下, 上海弄堂童谣 “笃笃笃,卖糖粥, 三斤胡桃四斤壳。。。。。” 如何才能不失神韵地译成洋文呢? 够难吧? 一样的道理。 然后, 这首诗 《小坏蛋》 描写一个戏剧冲突场景: 调皮捣蛋的小彼得躲到树上吃东西, 妈妈气急败坏地四处寻找他。 句子里很多嗔怪骂人用的俚语俗语。 这是一幕生动的戏剧。 读着就见自己的小孩, 哈哈。 

李察·戴美 (Richard Dehmel) 是德国诗人, 作家。 这首童谣是他和第一任太太包腊·戴美 (Paula Dehmel) 同著。



小坏蛋


昨天彼得跑掉了,
蜘蛛一样, 鬼鬼祟祟。
妈妈束起头发:
等着, 看我将你捉拿!
浑球彼得,
骗子彼得,
小坏蛋,你在哪里?

公鸡站在草地上;
喔喔叫向树丛。
告诉我, 五彩的公鸡,
我们的彼得在哪里?
魔王彼得,
无赖彼得,
小坏蛋, 你在哪里?

她来到花园,
还是看不到他;
她驻足芦笋田边
她站在李树下面。
但是,彼得,
哪里都找不见他;
小坏蛋, 你在哪里?

她听到一串笑声, 听,
从树上传来;
彼得坐着神气活现,
随手摘下一颗李子。
抛掷果核儿,
晃晃小腿儿,
呼地跳下 —— 妈妈, 我在这里。


—— 包腊·戴美 和 李察·戴美


Joachim Ringelnatz: Kindersand 《孩童的沙》 中译

第 20 页。 岳阿行·林格纳 (Joachim Ringelnatz) 生于 1883 年, 德国萨克森州。 早年曾是水手。 写过不少讽刺诗。 他的作品在德国纳粹时期曾一度被禁。


孩童的沙


给孩子最美妙的东西是沙。
到处都有很多。
渗漏时无与伦比
温柔穿过双手。

鼻子还在,
当你在它上面摔倒,
它是如此柔软。
沙地里挖掘,
小小手指感觉
虚无与充盈同在。

没有孩子会嘲笑
大地的丰饶。

—— 岳阿行·林格纳


2014-10-01

Georg Bydlinski: Garten 《花园》 中译

奥地利作家葛奥格·毕林吉 (Georg Bydlinski) 生于  1956 年 5 月 30 日。他写过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并得过儿童文学奖项。



花园


我坐在花园里缄默不语。
天空澄蓝如大海。
风推树枝,
轻轻摇摆,来来回回。

我并非独处, 我看到
风,  在樱树枝头荡着秋千,
蝴蝶, 在近旁
慢慢悠悠翩翩扑来。

我听见画眉和椋鸟。
我看见香草中的甲虫。
风掠动我的发,
阳光轻抚我的肤。


—— 葛奥格·毕林吉



德语原文:


Garten


Ich sitze im Gras und schweige.
Der Himmel ist blau wie das Meer.
Der Wind bewegt die Zweige,
sie schwingen leicht, hin und her.

Ich bin nicht allein, denn ich sehe
den Wind, der im Kirschgeäst schaukelt,
den Schmetterling, der in der Nähe
ganz langsam vorübergaukelt.

Ich höre die Amseln und Stare.
Ich sehe die Käfer im Kraut.
Der Wind bewegt meine Haare,
die Sonne berührt meine Haut.


-- Georg Bydlinski

2014-09-30

Erwin Moser: So im Schatten liegen möchte ich 《我想这样在树荫下静躺》 中译

第 18 页。 作者艾文·莫泽 (Erwin Moser) 生于 1954 年, 奥地利儿童文学家。


我想这样在树荫下静躺


我想这样在树荫下静躺
看着飞鸟,
看她们御风而行
有如箭簇。
端详白云
捕获光影
流转变幻的艺术。

我想这样在树荫下静躺
观看毛毛虫
享用午餐
并细数她的刚毛。
看着颤抖的小草
凝视,
她们的种子怎样飘落

我想这样在树荫下静躺
感受,
阳光怎样
爬上我的双腿。
观看,
猫猫怎样
梳洗整齐,
还要试试,
是否能用她的视线
看这世界。

—— 艾文·莫泽


2014-09-29

Christine Busta: Verse zu den gefundenen Dingen eines Knaben 《少年寻宝所得》 中译

第 17 页。 这本书译到现在, 这首诗最难懂了。 我初读一遍完全不知所云。 光是题目中就有两个关键实词不懂, 必须查字典。 Verse: 诗歌, Knabe: 男孩。为了译这诗,查了好多次字典。 查完字典还是喜欢不起来。 整首诗从头到尾就是一个长句, 读断气哉。。。。。。不喜欢还是译了, 以保持全书完整。

克莉丝缇娜·卜思塔 (Christine Busta) 是奥地利诗人。 


秋日

今天偶然在网上读到北岛谈里尔克的诗歌。 文章很长。 开篇一首他自己译的 《秋日》, 一读之下很是惊艳。  读了之后找来里尔克的原诗读, 之中一两个关键的实词, 北岛先生的译法我有点异议。 据文中说,他并不懂德文, 他的译文是参照了几位前辈 (冯至和绿原) 的中译和几个不同的英译。 我试着在北岛先生近乎完美的译本中改几个字, 力求更为贴近德语原文。 有几句我觉得译自德语原文的冯至译本处理得更为准确,语感也好, 就借用了。 自己都知道很有可能是在焚琴煮鹤啦, 就试一下下, 不好可以说的嘛。。。。。。

南德秋日艳阳, 小米摄于德国斯图加特, 2014.09

2014-09-28

Martin Auer: Alles Kann Man Nicht Sagen 《不是一切都可以言说》 中译

翻译到此, 突然想到版权问题。  中文译文是我自己的。 那些一两百年前的德语诗歌, 应该是已经在 public domain, 网志中全文贴出应该也不会有问题。 比较麻烦的是那些作者还健在的诗歌。 我这样不经人家书面同意就全文贴出算不算侵权?  所有的诗歌我都有注明原诗作者, 有时还写点关于原作者的中文介绍, 是不是也有点帮原作者做义工的性质呢? 他们应该不会告我怎样怎样吧? 我这个网志完全无广告, 纯个人兴趣, 译诗无非是给自己的小孩提供中文学习材料, 不是用来卖钱。 各位原诗作者大人大量, 但愿不要太过为难我哈。。。。。当然, 各位原诗作者有意见就说啦, 我可以把原诗去掉, 只留自己写的译文。

今天译到第 16 页。马丁·奥尔 (Martin Auer) 是奥地利作家, 生于 1951 年 1 月 14 日。 他早年曾做过演员,并曾是奥地利几个民歌乐队的成员。 也曾做过几年记者, 魔术师。 还曾在广告公司和公关公司做事。 自 1986 年起, 他成为自由写作人, 还从事舞台表演和文学作品翻译。 他写过许多儿童文学作品, 其儿童文学作品曾多次在德奥两国获得各种奖项。


2014-09-27

Regina Schwarz: Wen Du Brauchst 《你需要怎样的人》 中译

今天译到第 15 页。 这辑译文缘起见这里。 译到现在, 最喜欢的一首是 Storm 的 《海边城市》, 可是网志统计显示这首最没人读, 尴尬中。。。。。


你需要怎样的人


可以合眼亲吻,
可以呵痒痒。
会寻找彩虹
也会脚踏实地。
可以怒吼, 可以细语,
会令你笑, 也会令你哭。
无论如何, 是个喜欢你的人,
今天, 明天, 和每一天。 

—— 雷吉娜·施瓦茨



德语原文:



Wen Du Brauchst


Einen zum Küssen und Augenzubinden,
einen zum lustige-Streiche-erfinden.
Einen zum Regenbogen-suchen-gehn
und einen zum fest-auf-dem-Boden-stehn.
Einen zum Brüllen, zum Leisesein einen,
einen zum Lachen und einen zum Weinen.
Auf jeden Fall einen, der dich mag,
heute und morgen und jeden Tag.

-- Regina Schwarz

Regina Schwarz: Du 《你》 中译

雷吉娜·施瓦慈 (Regina Schwarz) 女士 1951 年出生, 是德国著名儿童文学家。 她为儿童写的诗歌多次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以及儿童文学杂志。





我在你脸孔上散步。
一切都亲切:
你的嘴,
你的鼻子。
我感受着
你柔软的皮肤
你笑眼盈盈处
我不禁停步。
细数你肤上的纹路。
偎紧我
在你的臂弯,
感受我缩成一团。
你是如此温暖。


—— 雷吉娜·施瓦慈


德语原文:


Du


Ich geh in deinem Gesicht spazieren.
Alles ist vertraut:
dein Mund,
deine Nase.
Ich fühle
die weiche Haut
und muß halten
bei den lachenden Augen.
Ich zähle die kleinen Falten.
Kuschle mich
in deinen Arm,
fühle mich geborgen.
Du bist so warm.

-- Regina Schwarz

2014-09-26

Strasbourg 到此一游


上周和两位友人, 我的儿子, 四人一行到德法边境的 Strasbourg 玩了半天。 有去了城里著名的圣母大教堂和小法兰西区。 因为时间仓促,欧洲议会办公区没有来得及去。 下面是随手拍来的到此一游照片, 因为与友人和小孩同行, 于我是很有纪念意义。 照片贴一些出来分享一下 (部分照片可以点击放大)。

美女与小兽 1


下面照片中, 建筑物立面风格很法国, 色彩很漂亮。
从火车站步行去圣母大教堂的路上街景

德国 ICE 与法国 TGV 的粗浅比较

网主在欧洲读书工作十多年, 平日工作通勤或者出差多坐火车。 德国的高铁 ICE 我可以说是十分熟悉。 另外, 荷兰和意大利的火车我也有坐过。 孤陋的是, 法国的高铁 TGV 是最近因友人来访,一起去 Strasbourg 玩才坐了一次。 坐过以后颇有一些心得, 跟大家分享下德国 ICE 和法国 TGV 的粗浅比较。 火车的机械设计制造我是完全不懂的, 所以没法从发动机性能或者别的工程技术方面进行比较。 本文从观感, 乘客舒适度, 和两者的乘客服务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 外观, 当然是一图胜千言:

法国 TGV. photo source: internet


德国 ICE 3。 Photo source: internet

法国 TGV 的车身配色是低对比度的蓝灰设计, 德国 ICE 是高对比度的红白设计。 都挺顺眼的。 ICE 跑在路上更醒目耀眼些,不过说不上谁家的更为好看, just a matter of taste。

2014-09-15

Werner Bergengruen: Der Kobold 《小妖》 中译


source: Spielorado Kinderwelt GmbH

Der Kobold 这个词, 据维基百科说, 是德语民俗中特有的精怪,个子大概有小孩那么高



小妖




房子我已经造好
从地窖到屋顶。
是谁安置了那小妖,
在楼梯下面?

他喝我的酒水,
他啃我的火腿。
他把糖藏在口袋,
他享受我的烟草,
他消耗一切存货。

还有墨水都去了哪里?
在夜里, 没人醒着的时候
他靠近我的邮票盒
没人知道, 他写信给谁。

他怎样报答我呢?
他在午夜奏提琴。
他照看我的孩子们,
没人从楼梯坠下去。

他还有什么回报?
他把月牙擦亮。
就有银辉皎皎
在我的窗台闪耀。


—— 魏纳·白更顾



德语原文:


Der Kobold



Das Haus hab' ich erbaut
vom Keller bis zum Dach.
Wer hat den Kobold eingesetzt?
der unter der Treppe wohnt?

Er trinkt von meinem Wein,
er nagt am Schinkenbein.
Er steckt sich Zucker in den Sack,
er schmaucht von meinem Rauchtabak,
macht allen Vorrat klein.

Wo nur die Tinte bleibt?
Des Nachts, wenn keiner wach,
da geht er an mein Markenfach.
Weiß niemand, wem er schreibt.

Was tut er zum Vergelt?
Er geigt um Mitternacht.
Er gibt auf meine Kinder acht,
daß keins die Treppe fällt.

Was tut er noch zum Dank?
Er putzt das Mondhorn blank.
Damit es silberrein
in meine Fenster schein.

-- Werner Bergengruen



Josef Guggenmos: Mein Haus 《我的房子》 中译

第四首又是德语儿童文学家古更默的童诗。

2014-09-14

Josef Guggenmos: Ich Weiß Einen Stern 我知道一颗星星

image source: mrwallpaper.com, author unknown
这首总算比较契合我心目中 “童诗” 的印象。 作者约瑟夫·古更默 (Josef Guggenmos) 是德语儿童文学专家。 既然是童诗, 语气什么的我就扮扮嫩了。。。。。。

2014-09-13

Theodor Storm: die Stadt 《海边城市》 中译

Theodor Storm 的家乡 Husum,位于德国北海边。 照片来自 Wikipedia
上次说的那本书中,第二首就是 Storm 的 《海边城市》。 前两段意象颇为萧瑟伤感, 我奇怪怎么把这样凄凉的诗歌选给儿童读。 第三段首句总算热情迸发, 原来是诗人恋家的乡愁。

2014-09-12

Bertolt Brecht: Der Rauch 《烟》 中译

按: 日前给儿子买了一本德语诗集 - Zauberwort: Die schönsten Gedichte für Kinder aus vier Jahrhunderten ( 《魔法词语: 四百年来最美的童诗》)。 粗略翻了一下, 觉得书名简直有些误导。 里面大多数诗歌是十分浅近易懂, 但是也颇收录了些句法复杂或者意境隽永的名家名篇 ——比如里尔克的 《豹》 —— 完全不是我想像中的幼儿催眠儿歌集。 也好的, 可以跟儿子一起学习。

我自己很喜欢诗歌。 儿子还不怎么会说话的时候就背简单的五言绝句给他听 。 他小时候发脾气乱扔桌上的书和玩具时, 一边撒野一边念念有词: 花,落, 知, 多, 少。  出去草地上玩, 会得说: 离离原上草。  现在他上幼儿园, 德语环境太过强大, 我没有足够时间教他认中文, 他自己又有许多别的兴趣爱好, 华语诗歌他已经差不多忘光。 他四岁生日的时候,我给他的礼物是一本英文诗集: Carol Ann Duffy: 101 Poems for Children。 他懂得的英文太过有限, 所以那本书他也不爱听。 算了算了, 先跟他的德语环境妥协一下吧, 所以买了上面说的这本书。 今晚跟他试了一下, 他倒并不是十分抗拒听 (可能毕竟是有点听得懂吧)。 我想教他领略中文美感的心却还是没有死绝。 心想, 是不是跟他讲完了德语原文以后再跟他讲一遍中文译文, 他听得懂就不会抗拒听?  中译本只有自己来了。  既然花了工夫译, 就不妨陆续贴出来跟大家分享下。 我不会写诗, 平时工作也并非文职, 译得生硬或者出错在所难免, 欢迎方家指正。

今天很晚了, 先译一首比较短的 Der Rauch 《烟》.

2014-09-10

再谈 Smart Watch 以及给 Swatch 献策

昨天苹果有发布她的第一代智能手表, 作为 developer 当然有关心了一下。 苹果做得不错。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她的表带。 比我手上的三星 Gear Live 表带好多了。 至于别的功能, 我觉得 Google 家已经发布了的智能手表们都能做到。 很期待 Google 明年会推出什么样的新产品作出回应。

智能手表我不是第一次写。 今年六月看完 Google IO  Keynote 以后,立刻写了一篇概述。 之中有提到对表带的想法 (不是已经有可以弯曲折叠的柔软显示屏了吗? 做成表带该多好): 想着以后可以出现色彩纹样甚至形状都可以任意变更的智能表带,这样,把腕表变成饰物就更简单更为低成本。 实在等不及 Moto 360 上市, 买了三星的 Gear Live 之后有写 review

2014-08-31

观星伴侣 Star Chart

Star Chart 宣传画
喜欢观星的你是否想过收一天星辉于腕上一个小小的手表? 或者, 你所在的城市灯火通明,令你难以找到心中所想?

今天刚刚发布的 Android App Star Chart 可以在你的 Android Wear 智能手表上显示你当前位置的星图。 用手指轻触屏幕, 时间快进, 星图加速流转。 再次轻触, 时间回到当前, 星图复位。 用手指向左轻推屏幕,表面显示太阳系各大行星的当地升落时间, 手指向右轻拉, 星图复位。

星移, 斗转, 都在举手,抬头之间。 观星爱好者不妨一试。

Star Char on Google Play

简介北德水手摇滚乐队 Santiano


小时候很喜欢玩日本光荣(KOEI) 制作的 《大航海时代 II》。 游戏中六位不同性格的主角, 浩瀚的海洋, 时而悠扬时而险恶的海风, 各具风情的大小港口, 神秘的不知名村落,是一个人对牢电脑荧幕孤单又爱做梦的少年时光。

今年年初在德国 ESC 外围赛决赛上, 一个来自德国北方的名叫 Santiano 的乐队表演了一首 《甲板上的提琴手》 (The Fiddler On The Deck)。 这首歌曲是所谓 shanty rock 曲风, 节奏比较明朗,简单,欢快。 我感觉旋律里颇有一些 celtic 民歌的味道。 一艘帆船是水手们的舞台, 投影在水手身后的是怀旧色调的航海图。 少年时的航海梦似乎在那个舞台上呼之欲出。 自此我记住这个乐队。 在他们的网站上看到他们要来本市演出, 立刻买票捧场。

Santiano 音乐会门票

2014-08-28

德国高级公务员的薪水和能力

朋友感叹, 高级公务员真是在哪里都是个肥差。 当时没有打听过德国联邦议员的薪水, 只知道总理的薪水其实并不高, 还以为议员也不会太离谱。 但是近日在报纸上看到, 原来, 目前, 联邦议员的税前月薪为 8667 欧元 (70158 人民币, 341720 新台币, 88500 港元), 几乎是德国人均工资的 3 倍。 另外每月有 4204 欧元的免税补贴 (补贴交通食宿什么的)。 除此之外, 每年还有 1.2 万欧元的办公设备支出预算 (题外: 什么办公设备那么贵啊? Lenovo 的高端个人工作站也不过 2000 欧元左右一台吧, 还每年都要买新的?? ) , 一张价值 6000 欧元的德铁年卡, 火车头等舱随便坐。 所有公务员的医疗保险都是质优价廉的私保, 也就是说, 公务员不必向德国的公众医疗体系交钱。 假如在联邦议院里当个小组长什么的, 每月还可多得数千欧元。 上个月世界杯期间, 联邦议院又不失时机地通过加薪法案, 各位议员的基本月薪涨到 9082 欧元 。 本来德国人对这个也颇敏感, 但是赢球以后大家忙着庆祝又心情好, 要么没有关注这条消息, 知道的民众也没有多说什么。

Shanghai Tower 中的德国技术

来源: 德国 Stuttgart Wochenblatt 2014 年 8 月 27 日
预计于 2015 年建成的 Shanghai  Tower (上海中心大厦) 总高度达到 632 米, 将是中国第一, 世界第二摩天大厦。  这样高的大厦没有坚实地基的支持不可想象。 支持该大厦的是一个直径 121 米, 深 6 米的圆形钢筋混凝土地基。 这样一个庞大的地基所需要的 6 万立方米混凝土仅由一支水泥泵在 60 小时内在工地上浇筑完成。 这支高性能水泥泵由中国三一重工 (Sany) 制造, 但是水泥泵中的核心部件 ——  循环搅拌的驱动装置和搅拌好以后的输出泵 —— 均由隶属于德国 Bosch Group, 位于斯图加特的 Rexroth 公司提供。 地基浇好以后,这支水泥泵继续在 Shanghai Tower 的工地上服役, 将为大楼楼体提供 9 万立方米的混凝土, 一直到 580 米高处的云端。 作为一支水泥泵, 这可是独一无二的彪炳功勋。 Rexroth 提供的恒定对冲压力也为这样的伟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呢!


PS:  在德国本地小报上读到这样沾沾自喜的报道免不了也跟着沾沾自喜起来。 一定要分享一下。 只是, 有关水泥泵的工程技术我不熟, 有几个关键的术语很可能译错, 欢迎指正。 

2014-08-27

欧洲礼仪



其实早就想写一下这个话题, 想想还是忍住。 但是昨天读到这篇报道,还有从本地的中国超市里拿来的一份中文报纸里一篇图文并茂的 《怎样举办一场唐顿庄园式的晚宴》, 终于不吐不快。

中国同胞什么时候才能把时间和心思多花点到更为实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去呢? 礼仪固然是重要, 但是唐顿庄园式的繁文缛节在现代社会也不是必需吧? 礼仪的话, 个人认为注意几个最基本的地方就可以了 (本文后面列个简要的不完全清单), 花很大力气去搞懂叉子和刀哪个该放在上面, 个人以为, 于做这个动作的人本身, 不能使其增美增能, 于社会也没什么助益, 有点无聊当有趣的感觉。

2014-08-26

梦回江南: Sylvia Chiang 女士遗作小憩随想

入口

今年清明前几天有和中国的家人一起去浙江祖坟扫墓。 下午时分回程路上,路过一处前几年没有见过的度假村, 就全家进去喝杯茶。

2014-08-20

小议欧洲的几个机场

题外: 很喜欢钟国强先生写的诗歌和诗话, 有订阅他的网志 “生长的房子” 的 RSS。 前些时候读到他写的一篇 《等飞的时间》, 一时间想起自己经历过的几个欧洲机场。 一点点经验, 跟大家分享下。

*****************************

首先, 不得不说的是号称欧陆最大的德国法兰克福机场。 我在德国也有十多年了, 坐飞机常常需要从那个机场往返, 十多年间少说也去了二十多次, 可是至今仍然在那个机场大厅里迷路, 有时会感觉摸不着头脑, 尽管德文英文我都懂。


从机场下面的火车站或者机场旁边的泊车房到候机大厅是颇有一段路要走的。 过去的十多年间, 法兰克福机场的候机楼似乎是永永远远都在扩建改建。  每次去, 机场的地形地貌都会发生变化, 从机场旁边辅助功能区到候机楼的方向指示牌指的都是不太一样的方位, 走路时总要经过若干施工地点, 有时焊接工人正在工作, 火花四溅的。 机场体积大并不是问题。 北京, 上海的国际机场都很大, 但是在那里我就没什么晕头转向的感觉。 法兰克福那个机场, 不光大, 而且形状不太规则, 就好像上面那个 logo 一样。 我相信当初的建筑师一定有考虑过各个功能区域的连接, 旅客在机场内行走路线的优化等等的问题。 但是一再改建之下, 当初的思路难免有被破坏。 说起法兰克福机场, 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许多的电梯上上下下, 还要经过许多连接过道。 机场的电梯, 常常是不能从某一层直接坐到你需要去的那一层, 必须中途换乘。 换乘的时候, 还要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从大厅的一头走到另一头。 简直就像在电子游戏里探险。 如果是从法兰克福起飞, 交行李, 等飞的时候人还不太累, 这上上下下绕来绕去的一切都还好说。 但如果是从中国飞到法兰克福出机场, 这样比较混乱的机场规划有时就会令人很痛苦。 我就有过这样一次经历。

2014-08-17

Android Wear 初体验

我的 Android Wear 智能手表
有关 Google 今年不久前刚刚推出的 Android Wear 开发平台和硬件设备 -- 目前即手表 -- 六月底的时候我就有在这篇网志上写到过

大约两周前买了一只 Android Wear 手表。 正如上面那篇文章里说的,其实我最想要的是 Moto 360, 可是等不及上市。 有时出去跑步, LG的那款 Android Wear 手表没有心率感应器, 感觉少了点什么。 反正是戴个有许多 sensor 的 geek 手表, 当然想要戴全套,所以就别无选择地买了三星的 Gear Live. 

Gear Live 的外观线条其实十分简洁明快, 设计风格上颇契合我近来越来越喜欢的瑞典牌子 COS 服饰。 于是穿戴好也是刚买的 COS 上衣和指环给她们留张合影, 是不是比较和谐的样子啊 XD? Gear Live 的表带不像 LG G 那样可以更换, 但是她软硅胶的材质,贴在皮肤上十分舒适。 一端的表带上有一排孔, 另一端的表带有搭扣可以扣进去。 我扣在最里面的那个孔里, 手表还是并不紧贴手腕, 但是也不至于晃来晃去。 表带够长,手腕比较粗壮的用户应该也可以找到合适的扣孔。

2014-08-16

答琮: 字符表示的方法及其它

本文 Context 見歐洲動態的這篇網誌。 寫在這裡的原因是估計這個留言會較長, 又會被 blogspot 關小黑屋。 琮同學習慣讀繁體字(或者他們叫做正體字),所以這篇就用 “正體字” 寫,請各位習慣讀簡體字的朋友見諒。

--------------------------------------------------

首先, 大家已經用慣了的普通鍵盤上大概有 100 多個鍵,不可能包含世界上所有的字符。 從文本輸入的角度講, 就必須使用一些符號代碼去表示這 100 多個鍵之外的字符。 用 Unicode 的編碼去表示希臘字母 / 中文字符,或者用 \alpha 表示希臘字母  “α” / 用 \cong 表示 “琮”, 其實不過是直接間接的區別而已。 只要你在文件的設定命令中指定用 Unicode 的字符集, TeX 的源碼文件編譯以後, 所有的字符都是用 Unicode (比如 U1234, U2345 等等) 在機器上儲存的。 至於在屏幕上顯示為 “α”, 是操作系統的字符顯示系統讀了 TeX 文件裡的 Unicode 以後, 再到所加載的 font 的碼表中找到相應的 “矢量圖形” (就是 “α” 這個字符) 在屏幕上畫出來的。  我把這個流程極度簡化以後畫了一個圖表:



我是寫應用程序的, 不是系統軟件專家, 估計圖中字符顯示的最後一步應該是 “畫” 在PostScript 文件或者 pdf 文件裡,而不一定是屏幕上。 但就是這麼個大意。 我是想說, Unicode 碼實質上就是輸入輸出之間轉換用的 key。 

而 Unicode 的碼表太過龐大, 估計沒有人能記得住全部字符的代碼,為了 TeX code 寫作的方便, 就約定使用  \alpha \sigma 之類的符號來間接表示那個 Unicode 字符, 這純粹是為了人寫作的方便。 我估計你其實是想在你的論文文件裡直接寫 “α” 這個字符而不是直接寫 0XCE 0XB1, word 那類軟件的毒你中得太深,XD。 不是每台電腦上都裝有希臘字母的輸入法啦,就算裝了也不是人人都懂怎樣調用, 我倒覺得 \alpha \sigma 這樣的表示方法其實很方便用戶哦。 另外, 在 TeX 源文件裡是可以用中文輸入法寫中文的,不必用 \cong 的。 其實純文本文件裡寫希臘文也是可以, 只是, 為了保證數學表達式的通用可讀可見性 (也就是說,在沒有安裝希臘字符集的機器上都可以令人明白 TeX 源文件中那些數學表達式都寫了些什麼),數學式子裡用一下 \alpha \sigma 這樣的表示方法也是情有可原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