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9

再谈德国人的谨慎与保守

笔者在这个网志上几次提到过德国人根深蒂固的谨慎, 保守, 易焦虑的性格。 最近的一篇在这里。 前几天又去中国店买菜,拿来的当地中文报纸 《大纪元》上看到这样两条消息:

1/5 (德国)人不网上汇款


德国人生性保守, 注重安全, 从他们不喜欢使用互联网处理银行事务这一件事情中就能看出来。

据德国媒体报道, 一份由非营利性协会 Initiative D21 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 几乎四分之一可上网的银行客户担心, 在网上进行银行交易会被欺诈。 每五个消费者中就有一个人因为疑虑网络安全, 从而完全放弃网上汇款等银行交易。

调查结果还显示: 76% 拒绝网上操作的银行客户表示, 拒绝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被欺诈。 而且许多人的态度非常坚定,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即使有更好的安全程序、有安全保障承诺、有额外的辅助指导或有额外的保险也不可能让他们动心去上网。

平时就使用互联网的人态度比较开放, 约有四分之三的互联网用户在网上进行转帐等银行交易。 其中只有 8% 的受访者表示: 因为担心会被欺诈, 从而会对网上银行交易更加谨慎小心, 但是并不会采取排斥的态度。

虽然网上诈骗案越来越多, 而且几乎人人都收到过诈骗电子邮件, 也可以在媒体上看到很多被骗的实例, 警察也呼吁用户提高警惕, 但是人们似乎是不轮到自己的头上, 仍然不知道痛。

有一半以上 (54%) 的网上银行客户表示, 即使有更安全的网上银行交易程序, 有更安全的措施, 也不愿为此而去掏腰包购买。 不过, 在过去的两年里, 这个比例有所下降, 2012年此比例为 57%。

尽管对网上银行交易的安金存有疑虑, 但在德国网上银行仍然可以算是比较普遍。 相反使用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付款的方式还未在德国大众消费者中普及。 这种付款方式被称为 “移动支付方法”。

该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 5% 的受访者表示已经使用这种 “移动支付方法” 在零售店结帐或支付公共交通的费用。 另外10%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使用这种支付系统。

虽然这种付款方式非常方便, 但是仍有一半受访者表示,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使用这种支付系统。 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什么是移动支付方法。

这些结果表明, 与在美国和亚洲的发展形势相反, 最近几年’移动支付方法在德国没有取得进展。

自2012年以来,尽管对移动支付方法的认识已有很大的提升, 但在德国时常使用移动支付方法的用户并没有增加。

——记者张清义

另一篇 《最新调查,德国人最重视网络个人隐私》 比较长,就是用电脑自动识别文本以后再校对也比较麻烦, 我就不植字了,直接把扫描件贴在这里。

2014-06-28

Google IO 2014 Keynote 概述



这个长达两个半小时的 Event 我当天就有看。 但是前天昨天事忙, 直到现在才有空写。 先发点感慨。 今年的 Google IO 开幕 keynote 令我有点 Overwhelmed 的感觉。 牵涉广泛又细致入微的各项技术革新,再一次令我觉得 Google 是一间伟大的公司。 伟大在,他们至今秉承自己作为一间技术公司的初衷, 踏踏实实地做好大量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 在很短的时间内,用他们卓越的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和美好。 却并不以救世主或者人民精神导师自居,整个 keynote 没有大而无当,华而不实的口号,说来说去都是很实在的内容。 就算是讲技术,也不使用很多 jargon,很平实朴素的文风台风。 他们拥抱开源精神, 而且是开源社区的积极参与者与领导者。

下面说说这次 Google IO 开幕 keynote 的主要内容

2014-06-26

德国人的负面,悲观与焦虑

昨天去中国店买东西,离开时随手拿了一份 6 月 15 日出版的 《华商报》。 第 54 页 “中德关系” 专版有这样一则简讯 ( 简讯是从英文译过来的,英译中确实比中译英更有难度,尤其是英文句子结构复杂的时候,小处失调在所难免。 引用的时候,原版译文句子里不通及太啰嗦的地方我都改掉了):
最新的 BBC 民调中, “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出现分裂”。 该调查发现,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基本正面的世界民众比例基本稳定, 比去年略好, 达到 42%。 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基本负面的受访者比例也是 42%。 从国别来看, 受访者对中国持正面观点比例最高的国家为尼日利亚,达 85%。其次为巴基斯坦 75%, 加纳 67%, 肯尼亚 65%。 拉丁美洲国家对中国看法也是较为正面,秘鲁和巴西分别有 54% 和 52% 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积极。在欧洲四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中,英国民众对中国的正面看法比上次调查大幅增多, 达到 49%。 英国也是西方国家中对中国看法最正面的国家。 德国则最为负面。 这甚至高于日本的 73%。 中国德国并无纠葛,为什么德国那么讨厌中国呢?

出于好奇在网上找了一下, 这则简讯的来源似乎应该是这里:
Global perception of China becoming polarized: survey
BBC 的相关报道可以见这里:
Russian image has deteriorated - BBC World Service poll

对中国现状我有很多担心。不是这篇重点,不提。 简讯最后那个问题,我觉得问得不好。 我没有看到那个民调的详细结果,但就我在德国十多年的经验来说,令德国民众感到负面悲观的应该不止中国。 英美俄法西班牙等国家在德国国民心目中得分未必有中国那么低, 但一定也是好不到哪里去。 假如把各国民众对某国的评分横向比一比,不管被评分的对象是哪国, 给分最低的国家应该是德国。

先说几件事情,可以令大家对德国人的这种性格有个感性认识。

人工智能时代的球场判决

本届世界杯中裁判该判而未判的严重犯规。照片来源: Business Insider

最近在巴西正在举行世界杯。 我基本不看足球赛,但是最近也有听见大家热议裁判的误判。 听起来,就算在世界杯这种高级别的比赛中,球场主裁判也是频频出错。 有时判得太重,有时又没有看到严重犯规。 随着赛场的摄影机组能够随时从任何角度对赛场上每一个角落进行高清拍摄,裁判的失误也越来越能够被大家看到。 有图有真相的年代,误判就是误判,没什么好争议的了。 那么,赛场上, 一切决定都由球场上的主裁判说了算的规矩是不是也可以改一改了。

我一时想得到的改进方法是:

2014-06-25

漂亮实用的摄影包 Kata Light Pic 20M DL

Kata Light Pic 20M DL。 Photo Source: Internet

我是 Kata 摄影包的忠实用户。 她家的包包,我少说也买过 5,6 个。 其实我的摄影器材并不多,为什么买了那么多包包呢? Well,很久以前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些什么摄影器材,以为会有很多,所以买了几个大号的背包,现在发觉其实用不到。就又买了两个极轻小的包,城里扫街时用的。Kata 每年总有几款新产品,无论在功能上和设计上都无比吸引。看到介绍以后,就不断有添置新产品以 implement 我自己越来越清晰的器材配置和携带思路。最近新添的两只 Kata 包包,用了一段时间以后,终于感到找到极合适的,不必再寻寻觅觅买新的了。 今天先介绍已经使用了两个月的肩包 Kata Light Pic 20M DL, 见上图。

2014-06-24

求医小记,及隐形眼镜心得

上周末和家人一起出游。回家摘隐形眼镜时动作太快,隐形眼镜被我撕破,摘出来的镜片缺了一块, 大约有 3、4颗芝麻拼在一起的大小。 缺掉的一小块一定残留在眼睛里,不取出来的话,时间长了会积聚许多细菌,眼睛一定会发炎的。 我对牢镜子努力了一个多小时,却怎样也找不到残片。 心想可能已经掉出来了吧。 可是,前两天晚上入睡和早起时眼睛里有明显的异物感。于是约了离家很近的一位眼科医生,想在眼睛发炎之前把那个残片取出来。

我在德国还没有看过任何眼科医生。 到了那里先是各种例行检查, 测视力建档案什么的。 再等了一会儿就轮到我了。 这位眼科医生大概五、六十岁的年纪。 先是问我遇到什么问题。 我把事情说了一遍。 他问我是哪种隐形眼镜啊? 硬的还是软的。 我直接告诉他是 Johnson & Johnson 的 Acuvue。他又问我多久换镜片? 我说是用过就扔的日抛型。 他瞪大眼睛用很夸张的语气说, 这个镜片奢侈哦! 哇,你是一位奢侈的小姐! 其实不是, 诊所里我不知怎样澄清好, 没说什么, 但还是有必要澄清一下。 我从初中就开始戴隐形眼镜,基本上各种牌子各种更换周期的都试过,心得又多又深刻,这里可以简单分享下。

2014-06-20

小忆 Sid Meier's Civilization IV

Civ 4 England 4000 BC Screenshot. Source: Internet
Civ 4 England 1945 Screenshot. Source: Internet

Sid Meier's Civilization IV (中文名:文明四,以下简称 Civ 4)是我大学快要毕业,终于有闲暇玩大型游戏时,很喜欢玩的一款回合制战略游戏。真正毕业以后诸事繁忙,很久没有碰过这款游戏。 但是最近发生的许多事情,令我又常常想起她。 

2014-06-16

白发,皱纹及其他

许多中国中老年人喜欢把白发染黑和拉皮手术,一把年纪了还是鹤发童颜。一个人的老迈与青春,并不在于皱纹几许,白发几何,而在于精神,意志,心态和体力。 假如心态积极上进,体力精神都充沛,白发和皱纹则更添历风霜而不颓的气质韵味,深具美感。 假如神态萎靡,鹤发童颜也难掩老态,只是欲盖弥彰的低级伎俩。假如染发拉皮能帮助增添自信而使人精神气质更佳,但做无妨, 但是终究少了点浑然天成的 quality。

欧洲人在外貌这件事上,更为洒脱老练一些。 穿戴比较讲究剪裁配色,女人也讲究化妆,但是白发和皱纹之类,常常顺其自然,更见其美。 Lagarde 不到 60 岁已是满头白发,讲话清晰紧凑,风度迷人。 Juncker 也是满头白发,脸上丘壑万千,看起来似乎比他的真实年龄更加大,但是只要开口说话,就知他其实青春正盛。有一次读报,有整整一个版面,请各界人士对拉皮手术发表意见。有趣的是,在德国,几乎一边倒的意见是:皱纹是我的一部分,我觉得很美,舍不得弄掉它。倒不是矫情。 许多德国的影视明星,真的是完全不拉皮的。 满脸细纹出现在舞台上,自信十足地谈笑风生娱乐大众,确实美丽。  

东亚人的电视主播讲究青春美貌。 而德国大台的主播则很少年轻貌美。 ARD (德国一台)晚八点新闻有位女主播,看上去 40 多岁的年纪,眉眼总是画得不对称的。 ZDF (德国二台)晚七点新闻有一位年约 50 岁的男主播,左右脸严重不对称。 但是这些面孔令人过目不忘,习惯了以后甚至觉得吸引。当然他们播新闻都是很专业的。 

优良的专业素质和自然本色的性情外表,已经够好,很多时候真的不必染发剂和拉皮手术再添蛇足。   

荡气回肠: 马斯克的专利开放宣言

 业已成为历史的特斯拉专利墙。 摄影师: Steve Jurvetson
三天前, 伊隆·马斯克 (Elon Musk) 在他自己公司的网志上发表了专利开放宣言—— All Our Patent Are Belong To You。  读了以后觉得荡气回肠,深感这篇宣言具有历史意义。 我自己对软件开源运动有深厚感情,生怕日后中文媒体的译者因对开源精神缺乏共情而译不到位。 自己先行一步, 将马斯克的这篇宣言全文译成中文如下:

我们所有的专利都属于你  
—— 伊隆·马斯克, 特斯拉电机公司首席执行官

昨天, 在我们位于帕洛阿尔托 (Palo Alto) 总部的前厅里,还竖立着一面特斯拉的专利墙。 现在, 那已是明日黄花。 在开源运动精神的照耀下, 我们所有的专利证书已被移除, 只为了电动汽车技术的长足进步。 
特斯拉电机公司 (Tesla Motors) 的使命就是促成可持续交通时代的早日来临。 如果,我们为了创造令人信服的电动汽车不畏艰险披荆斩棘, 但却在后来者的路上埋下名叫知识产权的地雷, 这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特斯拉不会向任何人, 任何心怀善良愿景而使用我们的技术的人, 提出专利权诉讼。 
当我创立我的第一间公司 Zip2 时, 曾经以为专利是好东西并尽力谋求。 也许,专利确曾是好的,但那已是陈年旧事。 今时今日,专利却常常仅仅被用来扼杀进步, 庇护巨企, 养肥律师而不是发明家。 Zip2 之后, 当我认识到, 获得专利不过是意味着你为日后的官司买了一张保票, 我就尽可能地避免专利。

然而, 在特斯拉,我们曾经感到必须拥有专利, 只因出于这样的担心: 大型汽车制造商会抄袭我们的技术,然后用他们巨大的制造能力,销售渠道和市场推广力量令特斯拉没有立足之地。 我们大错特错。 不幸的现实恰恰相反: 电动车的产销行动 (或者任何另外一种不燃碳氢化合物的汽车的产销行动)在各大汽车厂商中微乎其微,几乎并不存在, 平均算来, 远远小于他们汽车总销量的 1%。

充其量, 大型车厂正在制造一些电动汽车,然而车型和数量都极为有限。 有些厂商根本就不生产零排放的汽车。

鉴于每年新车产量已接近一亿辆, 全球现役汽车约有 20 亿辆, 特斯拉的造车速度不可能快到能够应对碳能源危机的挑战。 但同时, 这也意味着电动车市场潜力巨大。 我们的真正对手不是别家电动车聚成的涓涓细流, 而是每天全球各地工厂里下线的燃油汽车汇成的滔天巨浪。

我们相信, 特斯拉,以及别的电动车制造厂商,以及整个世界,都会得益于一个共享的, 迅速发展的技术平台。

历史一再证明, 当意志坚定的竞争对手出现时,专利实际上不过是脆弱的防范。 一个公司, 技术上的领袖地位并不体现在拥有多少专利, 而是体现在对全世界最有才华的工程师们的感召力。 我们相信, 将开源理念运用到我们的专利上, 将会加强, 而不是削弱特斯拉的领袖地位。


译后记: 令我感动的是马斯克的开源精神。 我相信人类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始终需要许多知识传播的自由。 Aaron Swartz 那样的人, 是侠之大者。 至于他文中强调的拯救碳危机什么的,我都觉得有点牵强。 电能终归还要靠别的能源来转化。 有多少电池里的电能是通过燃烧碳氢化合物得来的呢? 如果一样是烧碳,那还是烧汽油, 热能直接转换为动能的效率更高一点呢。 而且,电池的生产难道不耗能? 不少种类的电池还富含有毒有害物质。。。。。不必把电动汽车说得那么崇高吧?

今天刚刚看到一段话:

全球只有一个问题, 就是人口太多了。 不要担心我的汽车烧了多少油, 还是担心这事儿吧: 这么会儿的工夫, 世界上又有 10 个孩子出生了。 这才是问题关键,但没人处理。
—— 英国摄影师 David Bailey

2014-06-15

德国 Die PARTEI 在欧洲议会获得席位之后

Die PARTEI 在 2014 欧洲议会选举中的竞选招贴
德国联邦议院 (der Deutsche Bundestag) 设有著名的 5% 入席门槛。 也就是说,一个政党,只有在联邦大选中得到超过 5% 的选民支持,才可以在联邦议院获得席位 (有一些例外细则,不是这篇重点,忽略不说)。 但是今年欧洲议会大选前,德国联邦法院裁定,将不对德国党派进入欧洲议会设置入席门槛。 也就是说,大约每一个百分点的支持率对应一个欧洲议会 (European Parliament) 中的一个议席。 一个候选党派,只要得到大约 1% 的支持率,就可以在欧议会得到议席。 -- 为什么是大约呢? 因为德国在欧议院有 96 个议席,精确一些的当选支持率我猜是 100 / 96 * 100% == 1.042%,  官方算法没有查过,不保证对。

这个裁定,大大地鼓舞了德国选民 “跟随自己的心”, 投票给自己喜欢的小党 -- 假如设有入席门槛,选民投票时是还必须考虑她支持的那个小党是不是能过那个门槛? 如果她信心不足,为了不让自己白白投票,就有可能违心投给较有可能胜出的大党。 -- 今年在德国有大大小小共计 24 个党派在欧议会候选名单上,结果共有 14 个党派在欧议院获得议席,浩浩荡荡开向布鲁塞尔,一时间热闹非凡。

今天要说的是当选的小党中, 一个叫做 Die PARTEI 的政党。

2014-06-13

巴黎奇遇记

以下是一位好友的亲身经历。 当时在她而言可能是十分痛苦沮丧的事, 但是, 隔一段时间去看, 未尝没有喜感。 帮她记下来, 将来我们一起说笑。

——————————————————————————

苏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们感情十分好。 有缘的是,不久前她开始在一间德资公司做事,有机会来德国公干。 今年春天她参加了德国总部一个为期两周的培训活动。 她的东家也在德国南方,离我家不远,我有邀她来家里玩。 但是,这是她和同行的同事们第一次来欧洲,大家都很想趁周末去巴黎玩,早早就订好了旅店。 我心想, 春天的巴黎风情绮丽, 确实值得一游, 也就没有勉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