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1

终极德国榜样(下)

不在其位,鞠躬尽瘁

施密特的总理生涯结束于一场政变。 之后,他除了继续在联邦议院做事直到 1986 年, 还立即应邀参与了许多企业的管理工作。 他的企业经管知识,是从总理任期之后才真正开始得到积累。那个年代在德国,企业与退位政治家的关系还是比较纯洁。他担任的监事会董事会工作,几乎没有薪水或者薪水微薄。他完全是带着好奇心与使命感去做那些企业里的事情。同优秀企业家的深入交往与共事经历也带给他很大的满足。

虽然不在其位,他对德国的外交事务仍有无比巨大的热情,不遗余力地推进欧洲货币一体化和欧洲融合,也喜欢满世界飞结交外国政要,不断深入了解国际政经动态并著书立说。 他说他不是贪恋权力,承认渴望得到 Anerkennung (人们的认同)。 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他有尽他的努力去了解,去改善的愿望。

1983 年开始他又在周报 Zeit 任职,做到发行人,直到今天。 所以他也是个资深媒体人。 Zeit 后来成为德国发行量最大的周报,读者多为受过良好教育的 intellects。该报政治立场中间,基本没有什么煽情鼓噪,哗众取宠的做法。 2008 年许多德国媒体凶狠对待中国。 Zeit 上的大篇幅有关中国的讨论我有读过,讲到的事实跟别的媒体也没有大的不同,但是 Zeit 的腔调真的很不一样。 至少没有一种居高临下或者鄙视中国人的口吻。 他们讲到的那些观点,那些对中国现状的批评和思考, 我比较容易接受。


直到最近欧债危机,他也不是在媒体上批评批评现状就算了。 他都有联合法国政界财界的元老,一同提出具体的解决之道。欧洲银行业联盟的内部协调机制他也有提出方案。说实话像他那样的在野老人,媒体做节目的时候好话说尽哄他开心不难, 但是他殚精竭虑写出来的那些东西会不会有人真的在乎,能不能得到实施却是个疑问。 他自己未必就不明白这一点。节目上总是说, ach,他不过是个行将就木的老朽,很多事情他是有心无力了。 他热切希望德国的年轻一代能面对现实,认清趋势,把欧洲融合大业不折不挠地继续下去。

最难得的恰恰就是他这份处江湖之远仍忧国忧民的心。


Schmidt Schnauze——施密特腔调



(视频:Helmut Schmidt, Wolfgang Schäuble, Rainer Brüderle, and Oskar Lafontaine. 2012. 请注意他以 93 岁高龄,做节目超过 1 个小时,讲话完全脱稿,思路和表达都清晰连贯)

本文一开头就提到过施密特鲜明的语言风格。他的这个风格: 直接,简洁,犀利,深刻,偶尔夹带幽默,在德国深入人心,有它的专有名词 Schmidt Schnauze, 即施密特腔调,或者说施密特口吻。 这里收集一些典型的施氏腔调:
  • "Politiker und Journalisten teilen sich das Schicksal, dass sie heute über Dinge reden, die sie erst morgen ganz verstehen..." 
  • "Wer die Vergangenheit nicht studiert, wird ihre Irrtümer wiederholen. Wer sie studiert, wird andere Möglichkeiten zu irren finden..."
  • "Ohne Kenntnis unserer Geschichte bleibt die Gegenwart unbegreifbar..."
  • "Großes wird auf Gipfeltreffen nicht bewegt, aber Schlimmeres verhindert..."
  • "Memoiren sind eine Verleitung, die eigene Nase schöner zu malen, als sie ist..."
  • "Wer Kritik übelnimmt, hat etwas zu verbergen..."
  • "Fünf Prozent Inflation sind leichter zu ertragen als fünf Prozent Arbeitslosigkeit..."
  • "Ehrlichkeit verlangt nicht, daß man alles sagt, was man denkt. Ehrlichkeit verlangt nur, daß man nichts sagt, was man nicht auch denkt..."
  • "Was man bei einer Diät am schnellsten verliert, ist die Geduld..."
  • "Die Toleranz ist nicht grenzenlos. Sie findet ihre Grenze, vielleicht ihre einzige Grenze, in der etwaigen Intoleranz des anderen..."
  • "Wir haben es da mit einer Zusammensetzung von Außenministern und Regierungschefs oder Staatschefs zu tun, von denen die größere Zahl Dilettanten sind, was die Europapolitik angeht"

美男子施密特


施密特还是一位深具艺术家气质的政治家。 他喜欢弹钢琴,尤爱莫扎特和巴赫的作品。年轻时曾经录过钢琴演奏唱片。现在几乎失聪,却仍然弹一手好琴。绘画上他偏爱表现主义作品 (不要问我表现主义是什么……)。 在波恩做总理的时候,心急起来常常在内阁会议中口出粗言,办公室里的装饰画却全部是亲自从全世界精挑细选。他相貌堂堂,人前永远衣冠楚楚。 他个子并不十分高大,但是姿态永远挺拔俊朗。这里一张 1975 年欧安组织签字仪式上的照片,大家说是不是施密特坐得最漂亮。



1981 年以后,他心力交瘁,但是被记者追着问问题时,背脊总是挺拔如山,走路潇洒生风,气场无两。(下面这个视频 28 分 30 秒开始)



1982 年 10 月 1 日的弹劾大会上,可以看到他的面容已经是十分苍老憔悴。 但是他发言的时候依然台型十足。 下面这个 20 秒钟的视频,就是许多德国人难以忘怀,悲剧美感十足的一幕: “Ich habe nur die Absicht, drei Sätze zu reden, und ich bitte, mich ausreden zu lassen. Noch habe ich das Recht hier zu reden! (我只想再说三句话。请大家容我讲完。 此时此刻我尚有站在这里说话的权利!)”


他现在 90 多岁, 坐轮椅多年, 姿态自然不复当年, 可是他的招牌微笑依然迷人。 每次他在电视节目上斜睨着眼睛向他的邻座笑的时候, 我总是想,天哪,怎么一个男人 90 多岁了还可以那样漂亮? (铺垫了半天终于说到正题。)



男人的脆弱

年轻时总是试图以一副硬汉形象示人的施密特,也不是没有敏感脆弱的时候。1982 年那场政变之前,他感觉到越来越左的 SPD 与追求 liberal 经济改革的 FDP 合作越来越难。 他也心知如果根舍倒戈转与 CDU 合作,那很有可能自己被弹劾下台。 他太骄傲了。 在根舍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就把他叫来,单方面要求举行不信任投票,单方面表示要解除根舍的职务,也不先问问根舍心里究竟在想什么,两人政治上的合作关系是否还有挽回的余地。 这无非就是怕被根舍抛弃所以就先主动抛弃根舍。 其实,他心里跟根舍几乎在所有政策议题上意见一致,他太在乎根舍才会这么怕受伤。宁可最后输得轰轰烈烈,也不要听到盟友先说我不要你。弹劾风暴平息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根舍主动去找施密特表明心迹。施密特有在他的书中表示, 对当年的意气用事深感后悔,自己无论如何都应该给根舍一个解释的机会。现在还可以看到施密特和根舍偶尔一起在电视访谈中露面,一起参加各种公共活动。(题外:根舍是 1989 年两德统一时西德的外交部长。当时的总理科尔单人匹马把统一这件事快速做实,事先没有知会过英国法国等欧洲邻居的。是根舍在外交上做了大量善后工作,邻国政要才不至于恼怒到爆炸。根舍至今都是 FDP 的不老 icon,今年 FDP 大败以后,他有出来对后辈训话。)



1982 年他被弹劾以后,给自己的党魁勃兰特写了很长很长的心得报告,算是对 8 年总理工作的一个总结。勃兰特的回信只有 6,7 行。 这令施密特伤心透顶,感到 “受侮辱”。之后跟勃兰特关系转淡。直到勃兰特去世,他才惊觉失去一位朋友。

施密特有多次说过他并不恋权。这点我相信。相较于取得权力,他更在乎别人的认同(德语里的 Anerkennung ),尤其是朋友的认同。这种渴望认同的感情,恐怕是他不辞辛苦不计金钱终生努力孜孜不倦的内在驱动力之一。上天是公平的,认同他的长期努力。在他有生之年, 给予他倾情尽力追求的认同和爱 ——


高手不寂寞 

再说到 1982 年。弹劾大会的前一天,施密特感到自己大势已去。他召集外国驻西德使节,告诉他们西德的外交政策将会延续,西德仍然是可以信任的合作伙伴,请大家放心。几乎就是政治遗言,交代后事的味道了。美国大使当场落泪。

弹劾大会几天以后,FDP 有开党员大会。那是一场哭泣的大会和出走的大会,擦眼泪用的纸巾满会场飞。大家认为本党高层对施密特做得太绝,近一半与会者当场退党(从纪录片画面看,女士好像都离开了)。 FDP 自此变成所谓的“富人党”。

当年在和平运动中走上街头反对他答应美国人布署核导弹的年轻人,30 多年后纷纷在电视上表示,当时苏联的威胁是真实的和急迫的,他们理解了施密特的用心。他们盼望他还能再出来做总理。他们说,施密特有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爱心。自己国家民众的 Anerkennung, 尽管可能迟来了一些,施密特却是完全得到。

也有看不顺眼施密特的人想挖他的黑材料。可是,掘地三尺也挖不出什么。就有人说,施密特那么爱抽烟,不是公众的好榜样。甚至控告他在公共场所吸烟危害公众健康。德国法院经过裁定宣布,施密特的吸烟不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他被允许继续吸烟。在电视访谈节目,尤其是面向青少年的访谈节目中,嘉宾是不能吸烟的。认真严肃的德国人似乎只对一个人网开一面,他就是施密特。



施密特和她的太太罗绮 (Loki) 是青梅竹马的幼儿园玩伴。直到 2010 年罗绮去世,他们的婚姻持续 68 年,相识相知 80 多年。这漫长的 80 多年里,他们二人在无数次危机中同声同气,似乎是童话故事里才有的夫妻感情。70 年代红色旅频频作案的时期,他们两人的生命也随时受到威胁。罗绮和施密特说好如果他们中的一人被恐怖分子抓去做人质,另一个绝对不答应恐怖分子做交换。两人甚至立下死也不交换的书面协议。以求在真正出事内心软弱的时候,从自己写下的誓言得到精神力量。罗绮临死时,告诉施密特不要悲伤,她会以分子原子的形式永伴施密特左右(题外: 罗绮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其实施密特也是。他们在结婚之前才受洗入教,目的只有一个:他们想在教堂里举行一个漂亮的婚礼。当时的主礼牧师十分和蔼可亲。 在他们受洗前,用尽浑身解数试图使罗绮相信上帝的存在。劝说 9 天以后,知道没可能说服罗绮而放弃,但还是给他们做了洗礼并允许婚礼在教堂里举行。 罗绮的无神论立场不是秘密。 但是她过身后,人们在汉堡的标志性大教堂里给她举行了规格堪比國葬的葬礼,德国政要悉数到场致哀,包括现任总理默克尔。假如上帝真的存在,他也一定是爱这一对的吧。)施密特的前任勃兰特因性丑闻而辞职下台。继任科尔的太太晚年抑郁自杀,科尔的儿子出书痛陈父亲对家庭的漠不关心,在书中表示与科尔断绝父子关系。再后任施罗德先后有过四任太太。而施密特,一生零丑闻零绯闻,德国人说罗绮是施密特不灭的力量之源。他和罗绮有过两个孩子。大儿子幼时夭折。女儿现在伦敦 Bloomberg TV  做事。罗绮过身后,施密特新交了一位女友。新女友罗萼(Loah) 小施密特 7 岁,也是丧夫独居。他们相识已有 50 多年,罗萼曾经是他的秘书。

不久前他说,他近两年一直在做告别旅行。他去年见到了朱镕基李光耀,今年刚刚从法国回来,会见了德斯坦等很要好的朋友,该说的都说了。他当总理日理万机的时候,每次去外国旅行,回来都要写详尽深入的报告给他的外长看。现在这个习惯也没有改变。今年他又出版了一本书: Ein Letzter Busuch (最后的访问)。 说的是他去年亚洲之行以后对世界局势的最新心得。这本书出版以后又登上德国明镜周刊的畅销书榜首。

他说现在只剩俄国的老朋友还没见过。改天去访过了俄国的朋友,他就再也没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再也不旅行了。我看到他这话,几乎掉出泪水。是老人家与这个世界作别吗?上个月德国选战结束以后,他宣布说这是他最后一次出来为选战站台,2017 年他不会再出来了。我看到那条新闻,忍不住地伤心。说实话,政局变幻我并不是太关心。SPD 和 CDU 的输赢, 其实无关紧要。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都会过去。几十几百几千年以后,今天各国政坛惊心动魄的纷纷扰扰,或 power 或丑闻,跟后世的人有什么关系? Who cares? 我十分在乎的是施密特他这样一种踏实又高远的人格气质,他的才能,他的侠骨豪情——这些是可以在许多年以后也可以令人们感到亲切温暖的。而这样一个人格,已经如风中的残烛,不时用跳跃的柔光告诉人们,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施密特先生生于忧患,如今向晚,只愿他能够死于安乐。大限到来的那一天,没有痛苦,只有远远近近无数人的尊敬和爱意相送。骸骨不存的时候,还有耀眼的精神气质和人格,在世间隐约流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