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9

注重细节的一年: Google IO 2015 Keynote 印象

这句话我在另外一篇文章里说过,看着今年的 Google IO Keynote, 忽然想起自己在另外一篇网志中说的:想象力从来不是凭空而来,而是许多科学上的知识,工程上的经验, 对社会对他人的热情和诚意的积累。是为序。


言归正传。我看的是官网上的 live stream。供以后温习用的完整视频尚未上传。 等明后天上线了以后再贴完整视频。

360 度 Immersive 的会场屏幕

Google IO Keynote 会场。照片来自 ANDROIDPIT
今年的会场设置特别值得一提。 硕大的会议室里,四壁全部装上屏幕。 然后,今天的不少内容都有带给大家 immersive 的视听感受。 正式开始前许多 I 和 O 在屏幕上坠落,又令人想起 Ghost in the Shell 的开场动画, 只不过颜色不同。 有两位与会者在会场中间的控制台上玩图像风格十分 retro 的 Ping Pong 游戏, 游戏中的乒乓球一来一往环游整个会议室,非同寻常的感受。 Keynote 快要开始的时候, 出现制作十分精良, 三维视觉效果十分强烈的开场动画。先有浩渺宇宙中的安卓星系,然后镜头锁定地球,急速拉近, 环绕屏幕中出现一只红色的小球在各种机械中穿行, 配以简洁的 techno 风格的音乐,真是未来感和浸入感都十足。不由觉得上周末刚刚看过的 Eurovision 决赛的视觉设计比较落后。Google 一言未发,就体现技术领袖风范。 Keynote 开始之前这一段创意和 feel 都很强的序幕, 不可错过。近三个小时的 Keynote 里林林总总讲了很多东西,这里挑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来说。


2015-05-21

ESC 一年一译之 2015: Rhythm Inside 内在节奏

5 月 23 日的 update 决赛表现我贴在下面。 Loic 的声音不像半决赛时那么紧张, 但是很明显声带颇疲劳,许是那一天之前练太多遍。 后面和声五人中有一位是比利时的 a capella 合唱团 Witloof Bay 的成员, 男高音, 声乐教师 Nicolas Dorian, 那位光头男士就是。今年这首歌的舞台和声部分就是 Nicolas 编写的。 别的和声演员也都是他找来,都是声乐专业人士,表演舞台音乐剧的。 Loic 的和声阵容个个都是声乐教师的级数, 可以说是十分豪华。Witloof Bay 参加过 2011 年的 ESC, 在半决赛取得第十一名,没能进入决赛, 太可惜。那一年我是最喜欢他们的表演,尽管当时现场音准有点点问题, 还是派头十足, 我喜欢。  


大概有三,四年了吧,每年看 ESC, 我会找一首比较喜欢的歌词, 把她译出来。今年就参赛作品而言, 我最喜欢南荷兰的后工业主义(我自己胡乱上纲上线的)音乐 Rhythm Inside 《内在节奏》。译了两遍,修改历史都在这里:

http://tieba.baidu.com/p/3663697262

这里贴一下自己比较喜欢的版本。歌词里的 Rababa,发音很像西班牙语的 hablar, 所以我把它译作“谈判”。是十分牵强附会啦,但是有更好的译法吗? 写了第二稿以后,其实也还并不是十分满意。 但是,非常先锋实验性的中文文法我并不擅长,估计再改也改不出什么,就先贴出来算了吧。



今天修改的时候, 不知怎么想到不久前译过的席勒的《潜水者》, 抄一节,是为序:

“吾王万岁!让他欣悦吧,
那在玫瑰色的光芒中呼吸的人!
但那下面阴森恐怖,
凡人还是不要试图冒犯神明
不要靠近不要窥探,
他们用暗夜和恐惧殷殷遮盖的一切。”

—— Friedrich von Schiller


2015-05-19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八: 第二维也纳乐派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一:古典主义音乐之都维也纳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二:塞尔维亚型男才子 Željko Joksimović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三: L'amour est bleu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四:意大利歌剧传统 (上)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五:意大利歌剧传统 (中)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六:意大利歌剧传统 (下)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七:德国艺术歌曲 das Lied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八: 第二维也纳乐派



半决赛明天就要开始了, 这是我这辑跟音乐有关的读书笔记的最后一篇。法国柏辽兹德彪西等等没来得及写,只能遗憾了。 自浪漫主义中后期以降,俄国的伟大作曲家和演奏家太多,以后有机会再专门写。今年 ESC 在维也纳举行,就让这辑笔记自维也纳始,至维也纳终。

这辑笔记的第一篇中提到过,维也纳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鲜明的旋律线, 代表着清晰,易懂,受到声乐启发和影响的音乐主题”。 这跟德语发音中,音节与音节之间界限分明,节奏硬朗不无关系。 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经历了全盛时期以后,在欧洲思想界启蒙主义的影响下,音乐家们开始试图打破古典主义时期种种音乐形式的桎梏,追求更为丰富和自我的表现手法。法国十九世纪的印象主义音乐, 强调以各种乐器的音色和音质,而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表现音乐的肌理, 乐句和乐句之间常常不像德语发音那样有很清晰的轮廓,而是如法语发音般暧昧含混,渐入渐出。法国莫奈,塞尚等印象主义大师光影婆娑的画作就是当时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极好视觉呈现。而在德语区, 则兴起了以表现人灵魂最深处的情感,矛盾和挣扎为主要内容的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文学,艺术和音乐。以 Arnold Schönberg, Alban Berg, 和 Anton Webern 为代表的表现主义音乐家以完全不同于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方式完成了德语区后浪漫主义时代音乐的现代性转变。他们的音乐作品如此重要,以至于被人们称为第二维也纳乐派。 而 “第一” 维也纳乐派的代表人物则是海顿, 莫扎特和贝多芬。 本篇介绍一下 Schönberg 勋伯格。

Arnold Schönberg

2015-05-17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七:德国艺术歌曲 das Lied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一:古典主义音乐之都维也纳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二:塞尔维亚型男才子 Željko Joksimović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三: L'amour est bleu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四:意大利歌剧传统 (上)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五:意大利歌剧传统 (中)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六:意大利歌剧传统 (下)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七:德国艺术歌曲 das Lied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八: 第二维也纳乐派



下周就是今年欧洲歌唱大赛决赛周了! 在维也纳,彩排已经进行了两遍。据说评委打分是在彩排阶段进行的,那么也就是说,参赛各国的一半成绩已经尘埃落定。真的很期待下一周快快到来!

今天终于说说我所在的德国。 首先关于德国与欧洲歌唱大赛 ESC:大家可知德国是 ESC 历史上参赛次数最多的国家,包括这届在内,总共有参加了 60 次是全勤,全欧洲绝无仅有的 ESC 劳动模范哦!但是成绩就比较差强人意。得第一名的只有两次,分别是 1982 年 17 岁的 Nicole 演唱的德语歌曲《一点点和平》( ein bischen Frieden ) 和 2010 年 19 岁的 Lena 演唱的英语歌曲 《卫星》( Satellite ) 。 但是倒数第一就有七次,1956 年还得了零分。 至今为止的 59 次成绩中, 有 35 次是在前十名。德国今年的国内预选赛出了一点点小事情,我有写过。 这次代表德国出赛的 Ann-Sophie, 伦敦出生,后全家移居汉堡,她有在纽约学过表演。祝她好运吧。

说完动态,言归正传。这次要说的是德国 19 世纪时十分兴盛的艺术歌曲。因为这些歌曲卓越的艺术成就,国际音乐界甚至有一个专门的德语词来代表它们,即德语词 das Lied,复数 die Lieder。

2015-05-16

今天出门遇 Gauck

的车队。XD

照片来自 dpa

就如平时每一个星期六,今天一早我送儿子去音乐学校上课,顺便去市政厅门口的那个周末露天菜市场买菜,等他课程结束以后接他回家。 回家的时候路过 B27 旁边的 Regierungspräsidium 时, 两位全副武装的警察拦住我,叫我下车。 我心想,这条街又不是步行街,我这是犯了哪一条啊? 是立刻有下车,但是问了一句:为什么今天要下车?平时不用哦。 警察告诉我说:今天联邦总统在这里。 看我一脸茫然的样子,他又补充了一句: 是德国联邦总统正在这幢楼里。我 “哦” 了一声,又问,是 Gauck 伐? 他们说是。
“那今天他来这里干什么?” 我问。
“颁奖呢。”
“什么奖啊?”
“Theodor Heuss 奖。”
“Theodor 什么?”
“Theodor Heuss。”
“这 Theodor Heuss 奖是表扬什么的啊?”
“我也不知道。”
我又问另一位警察, 这 Theodor Heuss 奖是干什么的。另一位警察表示,这个嘛, 需要 nachgucken, 就是待考证的意思。 我心想,警察叔叔好像不太敬业哦,怎么可以不知道被保护的对象正在颁一个什么奖。

我一边走一边问,为什么 Gauck 来颁奖, 我们就不许在这条街上踏单车了呢? 一位警察说可能是因为影响视线,另一位警察说,你看这幢楼门前停了几辆高级公务车,被单车撞一下擦一下什么的,很贵的哦~~ 都是废话!!  我估计这二位捕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拦我下车, 就是上面这么指示的,照办而已。再看看  Regierungspräsidium 门口那几辆黑色的 Mercedes 轿车, 我不懂汽车,看不出它们有多么贵重,反正前几年中国国内还没有开始反腐的时候,中国的乡长出行可能排场比这个都要大得多。 德国领导人的低调节约真令人钦佩。

2015-05-14

玫瑰,图书, 选举,小孩:2015 加泰罗尼亚圣乔治节 Sant Jordi Day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一: Sagrada Familia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二: 新城掠影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三: 乱云飞渡统与独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四: 今人古巷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五: 咫尺千年

玫瑰,图书, 选举,小孩:2015 加泰罗尼亚圣乔治节 Sant Jordi Day
 
秋游巴塞罗那之一:  Plaça de Catalunya,La Rambla, La Boqueria
秋游巴塞罗那之二:  el Gotic 哥特区
秋游巴塞罗那之三: 蓝天,碧海,白帆
秋游巴塞罗那之四: 旅游大巴上的街景以及 FC Barcelona 巴萨足球俱乐部
秋游巴塞罗那之五: Sagrada Familia 圣家堂
秋游巴塞罗那之六: Tibidabo 蒂比达博山
秋游巴塞罗纳之七: Passeig de Gràcia 格拉西亚大街和 Casa Batlló 巴特罗之家


每年的 4 月 23 日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圣乔治节(Sant Jordi Day)。 当地传说是一位勇士从恶龙手中救出美丽的公主,送给她一朵玫瑰花,公主就送给勇士一本书, 代表智慧和力量。 人们就在每年的 4 月 23 日庆祝公主得救。 女士们会在这一天收到玫瑰花,并且好像要送书给人家,以示礼尚往来。加泰罗尼亚人民有把这个本地情人节的附加特产 “智慧和力量” 输出给这个世界, 4 月 23 日后来成了世界读书日。

今年圣乔治节那一周,我的东家刚好在加泰罗尼亚某小镇上大搞闭关读书活动。当地友人告诉我说,读再多书都不可错过圣乔治节的玫瑰花。那天傍晚放学之后,我就叫了一辆计程车,到附近当地人聚居的小镇比拉萨卡(Vila-seca), 幻想可以收到大把玫瑰花。这篇网志里的所有照片都可以点击放大。

先上两张主题照片:玫瑰和图书在比拉萨卡的圣乔治节:




 

2015-05-12

多事之周(下):欧洲统一数字市场,反 TTIP 游行,幼儿园教师罢工

记得去年容克在德国为欧委会主席竞选造势的时候,有位德国年轻人问他对美国大型科网公司对欧洲用户的数据为所欲为这件事怎样看,他的回答令我瞬间心动。他大致是说,我们欧洲人曾经是很擅长发明创造的,伽利略定位系统都是我们发明的,但是,近年来我们欧洲人在技术进步这件事上睡觉啊!不要老想着怎样拖美国人后腿吧,让我们奋发图强,尽力赶超美国,有朝一日让美国人也不得不用我们的技术标准,这样大家就不会那么难受了是伐?

时隔大半年, 上周五月六日那一天,容克亲自在欧委会宣布关于欧洲统一数字市场(Digital Single Market)的方案出台,视频见这里 (容克的英语口音十分可爱,值得一听)。 这一方案将使欧盟 28个成员国形成统一的数字商品、资本、内容和服务市场。这个方案的发布和实施,在我看来绝对是欧盟史上为数不多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欧洲数字市场目前跟美国相比,不是十分发达。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欧洲各国市场本身规模太小,在网上开展任何业务,如果只是做本国的生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一个跨越国界的欧洲统一数字市场势在必行。 然而,目前为止,欧洲各国对数字商品的监管是各行其是,数字商品或者服务,在欧洲必须面对许许多多的法规条例,这大大阻滞了欧洲数字化进程的发展。一个例子是类似德国 GEMA 之类十分落后不合时宜的娱乐作品版权“保护”组织,在网上到处横刀立马扎寨收钱,不仅仅普通德国人无法从 youtube 之类的欧美视频分享网站上看到大多数欧美明星的表演,而且就是对在网路上销售音乐谋生的生产者也是“欲要从此过,留下买路财”,搞到德国人民就像中国人民那样必须学会翻墙扮外国人才能在网上正常观看娱乐节目。另外一个例子是,假如你是 app 开发者,要在 Google Play 上卖你的 app,所有增值税必须按买家国籍的法规计算,并在买家所在国家报税。很自然地,你的 app 的买家来自世界各地,然后每年的报税季节惨祸就发生了。你一个小小的 app 开发者,没有一整个 legal department 帮你处理报税琐事,理论上说,你就必须向每个买家的所在国的税务部门自己报税。 说实话哪个开发者有时间和精力做这些事啊? 人家还要留着一口气继续写代码的好伐?到头来大家还不是一笔糊涂账了事。 好在大多数开发者在 Google Play 上是挣不了几个钱的哈哈,不是大宗交易,各地的监管部门也就睁眼闭眼。 也不是 Google 故意要刁难开发者,而是各国监管部门规定这么做的。我们就不必放眼世界了,光是欧洲内部四十多个国家的互相报税就可以把普通开发者活活整死了。 所以呢,我们这些开发者倒是真的翘首期盼一个统一的欧洲数字市场,最起码将来报税的时候,对于所有欧洲国家的买主,我们只须向同一个机关报税就可以了,简直就要高呼 “谢主隆恩”。

2015-05-11

多事之周(上):史上最严重德铁罢工,德国无人驾驶汽车美国上路

上星期在欧洲发生许多跟欧洲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刚好上周公事私事都比较忙,来不及写。虽然有几件事情已经过去,但是觉得这些历史事件还是有必要作个记录。

德铁工会组织的罢工我不是第一次写,但是这次,严重程度史无前例。德国火车司机工会 GDL 在上周的罢工长达六天。 在这六天里,德国西部有大约三分之二的火车停运,东部就更为严重。因为在西部的铁路工人有不少是德国公务员编制,而德国法律有规定,公务员是不能罢工的。跟美洲大陆不同,欧洲的铁路网密度极高,铁路运输业十分发达,许多人的工作通勤使用火车,也有许多货物运输依赖铁路。所以这次罢工对德国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高达每天好几亿上千万欧元 (对不起,昨天引用的数据资料个人觉得有问题,还是引用德铁官方给的数字吧)。德铁对上周的罢工有作出应急方案。在官网上有公布应急车次时间表。

我在近几个月也是每天依靠火车通勤。在上周,我通勤用的火车,由每小时四班减至每小时一班。下班回家时,更是三个小时只有两班车。站台和火车上拥挤不堪,景象像是在中国大城市里的火车站。列车靠站后,竟也有不少人,不等人家下车完毕就往火车上挤。所以说人口密度越高,越能检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阿拉德国乡下人,平时没有见惯上海东京地铁站那样的世面,坐车人数骤增几倍时,也有争先恐后的野蛮行为出现。莞尔。 另一方面,车上大多数德国人的循规蹈矩还是令人叹为观止。二等舱里人都快挤成纸片,而且稍稍一想就能知道,这一星期里不可能有检票员自讨苦吃, 可大多数人就是规规矩矩不去头等舱。头等舱里的座位都空了不少。一定要等火车司机用喇叭高喊:“请大家再往车厢中部挤一挤,头等舱里也可以去!”,人流这才向头等舱移动。这时,车上人再多也知身在德国,哈哈。

这次罢工的起因远不是工人要求加工资减工时那么单纯。我这里综合一下德国各大媒体和小道消息的报道,作下简述。在德国,除了火车司机工会 GDL 之外,还有另一个铁路工人的工会 EVG,即“铁路与运输工会”。 这两个工会组织所代表的群体存在部分重叠,两家工会近年一直有互相争夺对德铁事务的话语权。这次罢工里,这两家工会开出来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德铁坚持要跟两家工会达成一致的劳资协议,不愿区别对待。在我个人来说,我十分理解德铁的做法。否则的话,别的先不说,光是两个工会劳资条件的互相攀比互相抬价就是无休无止的麻烦事。在目前来说,铁路与运输工会 EVG 的规模比 GDL 大得多,而 GDL 的主席 Claus Weselsky 又据小道消息称,是位野心家,有意借罢工做大 EVG。所以,这场罢工背后,是精彩程度绝不输给英国大选的工会组织内部的权斗倾轧。

Claus Weselsky,摄影师:Martha Doerfler,照片来源:维基百科德文版

这次德国史上最严重的铁路罢工,每天影响数百万民众的出行,不仅造成铁路网近乎瘫痪,被迫改用公路的通勤人群和货车也使德国公路网不堪重负,拥堵比平日要严重得多。那么德国民众是怎样看待这件事呢?我作为每天坐两趟火车的普通乘客,觉得 EVG 和 GDL 的权斗直接牵扯无辜的我们,非常过分。德国电视一台晚八点的新闻里放映的民众心声, 也是痛斥 GDL 的居多。我相信多数乘客,就算对德铁没有好感,也对发动这次罢工的工会没有什么同情。这次罢工中,没有赢家。

2015-05-07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几天前微软发布了它的虚拟现实设备 Hololens,今天又有消息说 Oculus Rift 将会在 2016 年上市,本网志就来凑个热闹,粗浅地说说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 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概念简析


所谓虚拟现实,简单说就是用特定的技术手段呈现的影像使人脑产生身临其境的错觉,在某些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或者多媒体技术的学术会议上,又称为 immersive experience。当然除了视觉上的模拟,完整的虚拟现实还包括仿真听觉,表面力反馈等等技术提供听觉和触觉上的虚拟,但是考虑到人脑接受的信息有大约 80% 是来自视觉,本文将介绍范围局限在虚拟现实的视觉仿真方面。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是两个比较难以清晰分离的概念。就我自己的理解而言,增强现实着重于揭示现实场景中的间接信息,影像中应该不太包括无中生有的计算机生成的对象。 比如,在实时街头影像上叠印如下信息:某幢大楼里都有哪些机构;离你最近的公共厕所在哪里;下一个街区的某个地方就住着你的好友张三, 张三有跟你分享过他热爱西班牙火腿的消息,如果去拜访他,不妨带上一些 Serrano 火腿作为礼物;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增强现实图例,图片来自互联网

2015-05-05

欧洲女人之生养小孩

上周末有在某网页上许愿说得闲要写一下很多人感兴趣的虚拟现实装置。今天写了一晚上的工作报告,颇觉得疲倦,就随便说些这几天的杂感。VR 过几天一定写,还请关心这件事的同学稍安毋躁。

每周六我都有送儿子去一个学前音乐教育班,没什么压力的,无非就是唱唱跳跳。 那个上课地点离一个露天农贸市场很近。 儿子在音乐班玩耍,我去买菜,然后开开心心一起回家。 我去接送他上学时, 常常遇到一位十分友善热心的妈妈。 她一家都是来自奥地利的移民,以前每次都是一个人带着两个小孩来。 她自己踏单车,两岁多的小儿子放在单车后座上,六岁多来上音乐课的大儿子则是自己踏着他的小单车跟着妈妈来。 一个人带这么小的两个孩子出街一定很辛苦,但是她每次都是那么笑容满面加从容不迫。 她带小孩的态度也是颇 easy。 去年她的小儿子还未断奶,小宝宝饿了要奶吃,她从从容容找个角落坐地上喂奶,遮挡妥当,一边还要跟别的家长谈笑风生。 后来她的小儿子摇摇晃晃开始学走路,在音乐学校里到处乱走,她也并不是太紧张。小宝宝开心起来满地打滚,起来以后,有时看到好吃的就用手抓着咬,她就是笑着看,也不横加阻止。 再后来,小宝宝走得稳一些了,喜欢自己上下楼梯。 好几次我看得心惊肉跳忍不住去抓牢他小手,那小宝宝看着我甜甜笑, 她妈妈说他很勇敢,会得自己上下楼梯。他有时满大厅乱跑也会跌跤,跌倒了也从来没见他哭过,爬起来笑笑继续乱跑。再后来那位妈妈肚子又大了,预产期在今年四月。 上几周还有看到她单独带着两个小孩来,我问起,她说是过了预产期了,也不知小孩什么时候发动要出来。 我真替她捏一把汗。 她单车踏着踏着肚里宝宝发动了怎么办? 身边还有两个不太懂事的小孩必须照顾呢!然后她消失了两周,是她的老公送小的来上音乐课。 上周末又看到她。她胸前挂着刚刚出生的小宝宝,单车后座坐着随时都会满地乱跑的二公子,后面还跟着踏单车的大儿子, 一个人,一辆单车,三个小孩来上课。我简直要给她跪下了,是五体投地那种跪。看看她,人清瘦了好多,脸有倦容,但是还是笑得那么灿烂温柔。中国人可以想像吗?说实话我真心疼她。

2015-05-04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五: 咫尺千年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一: Sagrada Familia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二: 新城掠影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三: 乱云飞渡统与独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四: 今人古巷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五: 咫尺千年

玫瑰,图书, 选举,小孩:2015 加泰罗尼亚圣乔治节 Sant Jordi Day
 
秋游巴塞罗那之一:  Plaça de Catalunya,La Rambla, La Boqueria
秋游巴塞罗那之二:  el Gotic 哥特区
秋游巴塞罗那之三: 蓝天,碧海,白帆
秋游巴塞罗那之四: 旅游大巴上的街景以及 FC Barcelona 巴萨足球俱乐部
秋游巴塞罗那之五: Sagrada Familia 圣家堂
秋游巴塞罗那之六: Tibidabo 蒂比达博山
秋游巴塞罗纳之七: Passeig de Gràcia 格拉西亚大街和 Casa Batlló 巴特罗之家


书接上回。 前面有说过,哥特区的小巷中, 不少很不起眼的居民楼, 可以推门进去, 然后里面罗马人造的大柱子迎面而来。 加泰罗尼亚人建造那些居民楼的时候, 对于那些几千年前的极为零星的断柱残垣, 既不像中国人在文革时期那样粗暴铲平;  也不像德国人那样, 一点点罗马人的古物就圈一个大场地大张旗鼓地加以隔离“保护” (题外: 不久前有带儿子游览德国最古老的城市 Trier。那里到处都是罗马人的遗物。 市政工程部门常常动不动就碰到地下的罗马人东西, 然后就动弹不得苦不堪言。 Trier 的那个罗马人大浴场,最令我叹为观止的不是那个古迹本身, 而是德国人竟然圈了那么巨大的一块绿地来给那个遗迹作陪衬……)。 巴塞罗那人选择跟那些古物耳鬓厮磨, 和谐共处。 造民居时不小心又挖出罗马人的柱子? 没关系, 古物可以岿然不动, 民居也继续按原图纸造, 碰到古物的地方稍稍留出地方就可以了。  民居中常常有这样的景观: 厨房或者卧室的某个角落, 忽然冒出柯林斯柱头, 而且是两千年前罗马人的原作。 有照片为证 (照片可以点击放大, 文字全部可以阅读):






2015-05-02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四: 今人古巷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一: Sagrada Familia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二: 新城掠影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三: 乱云飞渡统与独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四: 今人古巷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五: 咫尺千年

玫瑰,图书, 选举,小孩:2015 加泰罗尼亚圣乔治节 Sant Jordi Day
 
秋游巴塞罗那之一:  Plaça de Catalunya,La Rambla, La Boqueria
秋游巴塞罗那之二:  el Gotic 哥特区
秋游巴塞罗那之三: 蓝天,碧海,白帆
秋游巴塞罗那之四: 旅游大巴上的街景以及 FC Barcelona 巴萨足球俱乐部
秋游巴塞罗那之五: Sagrada Familia 圣家堂
秋游巴塞罗那之六: Tibidabo 蒂比达博山
秋游巴塞罗纳之七: Passeig de Gràcia 格拉西亚大街和 Casa Batlló 巴特罗之家


书接上回。 在哥特区信步行走,窄窄的古巷之中,不经意就有许多惊喜的发现。 有时是内部陈设精美的店铺, 有时是空间不大,里面的展品却很有特色的博物馆,有时就是普通民居公寓, 楼下的入口可以推门进去,样貌很普通的楼墙里面,赫然矗立罗马人遗留的神庙大柱子,令人莞尔。

巴塞罗那哥特区店铺里的内部空间处理,是我见过的欧洲各地的店铺中最具设计感最最美丽的, 比以擅长设计著称的瑞士店铺更为精美。 就算我并不热衷购物,看到那种小店都不禁驻足赞叹。 只可惜时间实在太紧,没可能走到里面去细细欣赏,也没有拍下特别漂亮的照片。 下次再来巴塞罗那, 依我的喜好,光是哥特区就可以逛上好几天。

下面放几张店铺照片,都不算是我看到的最精美的小店,随手拍到的而已。 有些店面,玻璃橱窗反光太厉害,没法从外面拍到好的照片。


据柯君说,前些年巴塞罗那旧城改造,许多哥特区里历史悠久的小店被迫迁出。 当地人民愤而发起老城保护运动, 这运动确实有保护到一些店铺。 比如下面的这间蜡烛店。 店门上至今贴着去年本地报纸上的一篇题为 《我们得救了》 的文章, 大概是提醒人们要爱惜美好的旧物。 我对柯君说,可惜的是,在中国,过去一个世纪里不知破坏掉多少精美的文物, 新造的伪文物伪古迹又通常粗鄙不堪,人文气息荡然无存……好在中国的文明水准在近几年有很大进步,民间出现许多自然保护和文物保护组织。

下面这幅 “我们得救了” 照片上,有柯君的灿烂笑容:

2015-05-01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三: 乱云飞渡统与独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一: Sagrada Familia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二: 新城掠影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三: 乱云飞渡统与独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四: 今人古巷
巴塞罗那浮生半日之五: 咫尺千年

玫瑰,图书, 选举,小孩:2015 加泰罗尼亚圣乔治节 Sant Jordi Day
 
秋游巴塞罗那之一:  Plaça de Catalunya,La Rambla, La Boqueria
秋游巴塞罗那之二:  el Gotic 哥特区
秋游巴塞罗那之三: 蓝天,碧海,白帆
秋游巴塞罗那之四: 旅游大巴上的街景以及 FC Barcelona 巴萨足球俱乐部
秋游巴塞罗那之五: Sagrada Familia 圣家堂
秋游巴塞罗那之六: Tibidabo 蒂比达博山
秋游巴塞罗纳之七: Passeig de Gràcia 格拉西亚大街和 Casa Batlló 巴特罗之家


书接上回。 吃饱喝足以后柯君赶来带我去不远的 Barri Gòtic 哥特区逛。

巴塞罗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 最初是来自北非的迦太基人在这里建立了主要用作军事基地的城市。 公元前 15 年, 罗马人在这里建城,最初也是主要用作军事后勤用途。 两千年前,罗马人在巴塞罗那规划的街道,建造的城墙和输水道就具备了高度的文明水准。下面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到。 照片下面是哥特区的城区规划图, 白色城墙围起来的内部区域就是哥特区,当年的城墙在今日只剩下几处断壁残垣。新城沿着哥特区的原有街巷逐步扩建, 自然延伸。 照片可以点击放大,可以看清上面的全部文字。



我们从一条街口信步走入哥特区。 当时哥特区的石墙小巷之间很少有游人,这大都市的最中心竟有难得的静谧,令人徒生思古之幽情。 很快看到这样一扇门, 我觉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