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7

有所求·无所怨: 记刘星以及易有伍的音乐



第一次听到刘星的音乐,是 13 岁还是 14 岁,记不确切了。

当时一度头脑发热喜欢参观各种音响器材展示会,对各种名器心向往之。可是很快发现,当时父母的月薪加起来都买不到外国名厂的 1 米线材,对器材的幻想就此终结。但是,由此认识了发烧界不少有名试音唱片。刘星作曲编曲,易有伍录音制作的 《一意孤行》 是其中令我最为念念不忘的一张,从13、4 岁听到三十多岁都完全不觉厌倦,且常听常新,一次又一次从头喜欢。

就说她的音乐本身。

刘星是民族乐器演奏专业出身,但是热爱作曲,又积极借鉴西方当代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所以这张 《一意孤行》 里有比较中国的悠扬旋律线,通过不羁的编曲和演绎,传达出苍茫、旷远、寂静以及内省的意境。 而那些曲子的编曲和演奏,听上去都不是为了专门炫耀编曲或者演奏本身而存在,而是完全配合音乐感觉的传达,不动声色中,把听众暂时带离这个尘世。 在中国,这样的音乐其实为数不多, 这张 1991 年发行录制的 《一意孤行》, 在今天听来都深具实验性。中国的 New Age 音乐界后来也陆续出过一些比较有名的专辑,有些销量还颇不错,但是跟刘星的比起来,始终比较简单。

刘星本人的文字感觉也有点像他的音乐:冷静不羁的叙述下面深带感性,可以见到他的真诚。以下是他自己写的 《一意孤行》 唱片文案 (本文开头链接的视频 《悦谈》 片头出现的音乐就是 《一意孤行》 的曲一 《闲云孤鹤》):

-----------------------------------------------------------------------------
01、闲云孤鹤 
人生所能给你的,是将幻想注满生命。孤独与失落是生命的助长剂,痛苦与快乐是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听不见远处山脉在吼叫,只见眼前闲情逸致处处生。我之悲哀,难说不是人之悲哀。

02、无所不至

有一种无法想象的压抑,你无法也无力逃脱,它让你窒息,让你头脑发木,让你孤独无望地慢慢腐烂下去,直到你失去思维,失去神经,失去区别你和他人不同的任何一点。直到你再也没有力气拿起笔,再也没有一滴血供应你的大脑。如果你相信来世,那就等着吧。

03、孤芳自赏
我不过是对自己说,孤独只是一种感觉,勾勒怎样的嘴脸才能反映心态?只怕连最后的自尊也丧失。

04、虚怀若谷
世事万变皆不变,实则不实,虚则不虚。城府再深,深不过谷。忽闻沁心怡人之山歌,伴着涓涓流水,自远处缓缓而来,有所求,无所怨。

05、一息尚存
一个人慢慢走向大海,冰冷混浊的海水渐渐侵蚀了他的身躯,以至他的灵魂。他无力摆脱,仅有脆弱无力的挣扎。用那枯瘦的四肢驮着巨大的头颅,带着绝望的灵魂,嘶哑无声地呐喊。没有知觉。

06、轮回
在这混沌的人海中,难寻自我。我怎么想不起来,上辈子我是怎么过的?

07、行云流水
说不出,想不出,感觉不出。看不出,唱不出,走遍天涯走不出。想给予自己却拥有太少。不明白为什么匆匆忙来到这个世界。拾不起,放不下,失不去。

08、即兴曲 I
牵强附会之势,美已泛滥。何时间始懂得,唯自然为最美。

09、遥遥长路
在这漆黑冗长的夜,我在走,不停地走。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没有人。我弹着琴,我流着眼泪。我在走,不停地走。我想放声歌唱,可喉咙却紧闭,我心里悲伤,脸上却露着笑容。无论我怎么走,还是回到原来的位置。我茫然的走。我不停地走。

10、一意孤行
我知道你存在,但不知到哪去找。我知道总有一天你会来,但不知道被安排在哪一天。你看着我疲惫地活着,无动于衷,甚至没有半点暗示。我就这么艰难地,向那遥远的,一点微弱的光亮移动。直到有一天,当我心力不支告别人世的那一瞬,你来了。

11、即兴曲 II
只觉得日益空旷,日益狭窄。剩下萎缩的意志,干涸的渴望。还有枯燥的节奏。


-----------------------------------------------------------------------------

但其实刘星本人更强调音乐本身是可以不倚赖文字而自成一个独立宇宙的。 1993 年的 《无字天碟》 是更为现代更为实验的音乐声响,大量无调性 “怪声”,我少年时并不喜欢。 跟我那爵士乐迷老公在一起十一年,兼见识过自勋伯格以降的现代音乐以后, 重听 《无字天碟》 却骤感惊艳。 音乐唯其抽象,才有无穷可能性。 我爱上 《无字天碟》 的复杂、单调、丰富、纯粹、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

刘星在音乐上是极有主见、颇为恃才傲物、不屑迎合大众市场的吧。所以他的音乐,听起来骨子里都有点遗世独立的风范,而且不是矫情装扮的。 他是完全真诚地在试探自己, 表达自己。 修辞立其诚,做音乐何尝又不是。 从这一面看,他的音乐又可以说是虚怀若谷。

少年时,刘星九十年代作品中我最喜欢他的 《无所事事》。 记得那张唱片中的音乐,大多是他音乐学院学生时代的作品,颇有几曲是描绘他的学生生活,比如 《周二聚会》、《边巴》 等曲目。 就算是年轻时写的主题音乐叙事小品,他的音乐也从一开始就显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 比如第一曲 《天地之间》,参与唱片制作的古筝演奏家也算是久经考验,但是这曲子他练到手指都打架,说是从来没有弹过这种节奏的作品,很不适应。 《天地之间》 在我耳里的感觉是孩童般的灵动和自在。 那张大碟中也有一些缠绵悱恻的弦乐作品,是特别入耳,很容易就被感染到的,小时候真的特别喜欢 《无所事事》,更甚 《一意孤行》。 喜欢感性音乐,又还不适应当代实验音乐的同学,假如对刘星的音乐感兴趣,不妨从比较容易欣赏的 《无所事事》 开始听。

他的唱片,我中学时还买过 《远去的村庄》、《树》、和 《湖》。 

近来写文或者工作,背景音乐多用 《无字天碟》,感觉被陪伴却又没有被打扰。

从上面那个 《悦谈》 节目中了解到,刘星后来在上海成立了半度音乐公司,致力于发扬光大中国的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许多年过去,刘先生初心不改令人敬佩。 下次去上海,一定要去半度听一场音乐会,买来他们至今出版过的所有唱片。

认识刘星的音乐,毕竟是在发烧器材展览会的会场里。为刘星制作过 《无所事事》、《一意孤行》、《云南回忆》、《无字天碟》、《远去的村庄》 等等唱片的香港雨果唱片公司老板易有伍先生不可不提。

大家可以去香港雨果唱片公司的网页上看看他们的唱片目录。 我敢说,全中国没有任何一间别的唱片公司为弘扬优秀的中国音乐,介绍优秀的中国音乐家做过那么多的实事。 老易的工作量和产品品质都令人肃然起敬,老易绝对当得起 “人民艺术家” 的称号。说香港是 “文化沙漠” 的人绝对应该感到惭愧,“中国文化圣地” 还差不多吧?老易经手的几百上千张中国音乐唱片就是证据之一。

少年时崇拜老易,买过他的两张签名海报。一张是 《一意孤行》 的封套, 一张是陈国平 《心意》 的封套。 这两张大海报我都请人装在镜框里,挂在我房间的墙上。可是我妈妈嫌 《一意孤行》 的画面阴冷不吉利,自作主张摘下那张海报还藏了起来。 后来我一个人跑来德国,好像跟老易的签名海报没有直接关系。 可是教训就是:为人父母不可对儿女太过强势,凡事自作主张。否则适得其反。 当然这部分是开玩笑。因为我妈妈其实为人宽容豁达,小时候我几乎是想要什么想学什么她都支持。我买了雨果的不少正版唱片,在 90 年代是一笔不小的钱,妈妈都没有反对,而是自己节俭支持我的爱好。

老易对我的影响不止是音乐。 除了录音和演奏,他还很喜欢摄影的。他制作的唱片,许多封套照片都是由他自己拍摄,比如上面提到的 《一意孤行》 和 《心意》。 我中学时买他的签名海报和摄影作品集,后来在上海念大学时,就开始学习摄影。 运气很好,大学一年级的摄影课,老师是画家周君言,另外一位传奇人物。后来我拍的照片以纪实类的为多,偏爱 35 毫米定焦镜不太夸张又深具表现力的写实能力和叙事能力,已经跟老易的摄影作品在风格上大相径庭。 但是如果追究起来,究竟是谁令我对摄影发生兴趣?一定是老易。 先是爱上雨果唱片公司的音乐,买来他经手的唱片又觉得封套很好看。就是这样认识摄影的。

最后提一句器材。 顶级摄影器材已经不便宜, 但是跟高级音响器材比起来, 一个零头都算不上。 一整套瑞士产 FM Acoustics 的高端器材,价钱贵过德国普通一线城市市中心 100 平米左右的公寓楼 (慕尼黑那种房价特别贵的超一线城市除外)。了解到她们的价格以后,知道此生无望拥有,反而心平气和,专注多听点音乐。 我现在桌上的音响 “系统” 是一套用了十多年的 Creative Labs i-trigue L3500,已经很满意。 最近买了一台小小的 Sony SRS X77 自带 Google Cast,其声音表现令我喜出望外。老易的唱片、刘星的唱片、还有别的许多音乐家的唱片,我都会继续购买,聊表敬意。





谢谢阅读,下次再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