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8

汽车分时共享在德国

原文写于 2013 年 8 月 26 日。 今日修改后在这里发表。
--------------------------------------------------------------------------

汽车租赁是大家熟悉的一门生意。在中国有按天,按周出租汽车的公司,近年还兴起到外国租车自驾游。 这种生意在欧洲,尤其是德国,有更为灵活和有效率的形式。

很早以前,许多德国的大城市就有所谓 “Car Sharing” (汽车分时共享) 的业务: 运营商在城市里有若干固定 resource pool(车站),一般是公共停车场的某些固定车位,那里可以取车还车。 要使用这项服务, 需要加入组织成为会员, 得到一张埋有智能芯片的会员卡, 并按月缴费。 成为会员以后,可以凭会员卡打开车门, 按汽车使用的里程和时间计费结算。 使用汽车以前, 必须通过网页或者电话预订汽车。 有可能遇到附近 resource pool 里无车可用的情况。 这种情况小城市里常见一些。 大城市里, 车多网点多, availability 一般不是问题。 车费每个月结算一次。 汽车共享公司会自动从用户入会时提供的银行帐号上扣除, 或者给用户寄当月账单要求汇款。 这跟移动电话服务的结算方式差不多。 2007 年我家刚刚搬到德国中北部某小城的时候,曾经是 Car Sharing 的用户。 当时的费用大概是,单人的月费 6 欧元,家庭月费 9 欧元(不限人数,只要是家庭成员并且有驾照就可以)。 每分钟车资 0.27 欧元(年代久远,记不清楚了,但是基本上就是这个数量级),一次开车超过多少公里,还要每公里再交若干车资。 假如你要整日或者长途用车,用 Car Sharing 的汽车是很贵的。 到 Sixt,Avis,Herz 或者 Europacar 一类的租车行包日或者包周可能会便宜许多。 这个车资的设计体现鼓励短途,短时段用车的原则,促使 Car Sharing 的汽车可以被充分共享。 当时我家附近只有一个 resource pool,那里只有一辆车,常常遇到想开车去购物却无车可用的情况,公交车又实在太少,所以后来还是买了一辆车。

戴姆勒公司于 2008 年在德国南方的 Ulm 市推出 car2go 业务,把 Car Sharing 的生意模式改进得更加方便实用。 普通 Car Sharing 必须在 Car Sharing 自己的车站提车还车 (尽管不必是同一个地点), 而 Car2go 的车,不管街头巷尾,只要是公共停车位,都可以随时泊车走人。 有些大型公共场所比如机场,大超市之类的地方,还有 car2go 专用的泊车位。 用车之前,也不必登录网站或者打电话预订的手续,会员卡就可以随时开门上车。 当然如果那辆车被别人预订了或者正在使用中,第三方会员是不能使用的。 就 2012 年的费用构成来看,连月费都不收了。 截至 2013 年 10 月, 戴姆勒有在全球 25 个城市开展这个业务,其中 3 个城市已经实现盈利。 配备的车型,各地有所不同。 在德国做得最卖力的市场汉堡,柏林,杜塞尔多夫等地,有传统燃油车也有戴姆勒新开发的电动车。 戴姆勒总部所在地斯图加特,市场启动比较晚 — 大概在 2012 年 11 月, 但是一登场就全部是全电动 Smart, 内部全部配备导航仪空调收音机(题外话:德国的汽车行业其实至今还是相对传统保守。一般的家用新车,买主必须特别说明,才可以有额外 “高级” 配置比如自动档,空调,电子车窗,额外的安全气袋等等。 你若不说,到手的新车恍如产于 1980 年代。 这跟许多日系车 “自动” 配备各种最新科技设施是很不一样的……)。 一开始投放 300 辆, 很受欢迎, 运营良好, 现在已经增加到 500 多辆。 充电站很容易找到。 运营方实时照看每辆车的各种技术数据。 泊在某处的车电力不足时,有专人会给那辆车充电。 用户上车发动之前,必须给前一位用户的用车 manner 打分。 也就是说,假如你把车子里面弄脏了又不处理好,必定会被下一位用户举报,留下案底,成为不受欢迎的用户。 所以,如果中国同胞在国外使用这项服务,请务必注意公德爱护大家的汽车。


照片来源:greenmotorblog
各大移动设备的 app store 里可以下载到 car2go 的 app。 这个 app 可以帮你定位附近可用的汽车,以及这些汽车的剩余电量,车内设施装备等等各种信息。 如果有需要,你也可以用这个 app 预订某辆汽车。 目前在德国是这样收费的:每分钟 0.29 欧元,中途停车等候每分钟 0.19 欧元,包钟点每小时 14.90 欧元,包日每天 59 欧元。 保险费什么的都在里面了,不用额外交。 更详尽的收费明细见这里。记得去年,中途停车等候时每分钟还只有 0.09 欧元,短时间内一口气提价一倍多。 管理层的解释是,他们希望每辆车尽可能地在路上跑起来。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中途需要停车,又不是在很偏僻的地方,下了车不如把车子 unblock,这样比较省钱。 虽然有可能这辆车会被人家开走,可是周围很有可能找到另一辆车。
在德国,提供类似 car2go 业务的商家并非只有戴姆勒。 BMW 的 Drive Now 也是一个选择。 听杜塞尔多夫的朋友说,Drive Now 配备 Mini Coopper, 比较吸引爱时髦的年轻人。 Drive Now 的网站上还说有提供 i 车型 (BMW 家的全电动车)。 据说 BMW 和戴姆勒已经达成合作协议,各自的 car2go 和 drive now 会员可以使用对方的汽车, 不用额外手续。
必定可以建造一个 Lyapunov 函数,使得在某城市投放的汽车数量达到最优: 既可以保证某个区域内有车可用,又不会投放太多, 造成资源闲置。 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汽车分时共享模式很适合在人口密集的地区推广。 好处实在是很多。 简单说: 对个人而言, 可以省下买车养车的钱,同时获得自己驾车的自由和方便; 对社会而言,这样的服务对更多人提供了自己驾车的自由, 还可以减少汽车生产,减少停车场地的需求, 还促进环保。 缓解拥堵倒是未必能。 在路上的车,不管是私家的还是共享的,都是在路上。 缓解拥堵的出路在于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设施。 硬币的另一面是,私家车减产,或者销量下降,是不是各个利益相关部门愿意见到。 许多地方的就业很倚重汽车工业,德国是这样, 我家乡周边也有规模不小的车厂正在修建。 我觉得,当地的决策部门或者发改委之类的部门, 眼光能不能再放远一点。 我有个感觉,汽车工业其实可算夕阳工业 (还会发文讨论这件事)。 中国东部这样人口密集, 公路运量压力大, 而土地质量良好,适于农耕的地方,尤其不要再煽动民众必须拥有自己的汽车,不要再把肥美的耕地变成汽车公路了!!!
记得 2010 年世博会的时候,德国的不来梅市有到上海宣传 Car Sharing。 我当时就觉得,德国人实在是不太了解大多数中国人的心态。 刚刚富裕起来没多久,还没有炫耀够享受够,怎么可以没有自己的汽车? 这个宣传有点徒劳呢。 现在呢,德国人学乖了,大的汽车制造商都万分重视中国市场, 各大汽车制造商都有成立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研发设计部门,以迎合中国人好大喜功爱炫耀的心理。 可以理解的。 我自己时不时也是某个大型造车机器上一颗小小螺丝钉,可算是利益相关体的一员。 可是问心,我倒宁可德国人在中国大力推广 car2go 这样的生意, 推广没有候车室的火车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