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3

琴咒之二:长江后浪李博禅、张雅迪


本来, 这个系列的第二篇想写写一代宗师刘德海。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几位了不起的新人,欣喜难抑所以先说说他们。

上一篇还刚刚说过近来没有听到过好的琵琶钢琴协奏曲,琵琶界缺少刘星那样的作曲家云云。在 youtube 上看到的《晚秋》,完全颠覆了这个印象。江山代有伯牙出,是本桑自己孤陋而已(笑)。

先说《晚秋》这首乐曲本身。

该曲写于 2014 年晚秋。那年夏天,李博禅先生刚刚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平日朝夕相处的同窗好友各奔前程,李先生喜欢的一位女同学也远赴美国发展。那段时间他经历了太多离别,心中的愁绪表达在几首器乐作品里。琵琶与钢琴协奏曲《晚秋》就是其中一首。2014 年首演时,李先生写的乐曲介绍只有一句话:“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我手中没有该作品的曲谱,只能凭演奏视频介绍其特点。在下并非音乐专业出身,细节偏差在所难免,还请行家不吝指正。

《晚秋》全曲长约 12 分 10 秒,大结构上为呈现——展开——再现 ABA' 奏鸣曲式。呈现部前面,由钢琴演奏大约一分多钟音阶下行上行下行上行再下行, 有如零落的秋叶在风中回旋飘荡,心情反反复复却落不到地上。一步三回首,欲说还休。

呈现部的琵琶主部主题动机缓慢出场,旋律线悠扬凄婉,单弦长轮 “声比黄花瘦”,苍茫的秋日长空下孑然一身,孤苦无告的形象和意绪入木三分。

展开部中(视频中大约从 5 分 10 秒开始)的音乐充满了挣扎和矛盾,无调性的音高排列贴切表达作曲家心中的混乱和烦闷。

再现部在视频的 8 分 42 秒开始。呈现部中那清瘦的主题旋律这次以排山倒海之势汹涌而来,离人的积郁在呼啸的秋风中喷薄而出。秋叶漫天飞舞凌厉肃杀,恸哭中山河变色,日月无光。

最后结尾段音乐再度疾驰,全曲在干脆利落的 “断、舍、离” 中戛然而止。

一曲终了,空余怅惘,回味无穷挥之不去。

每个大段落内部,作曲家用耳不暇给的丰富技法,深入、细致地刻画了离愁别绪的种种姿态。全曲数次移调,声音色彩层次丰富。多次出现的钢琴与琵琶的对句与模进情绪饱满,似风雷互相呼应。主题旋律似愁肠千回百转,且十分入耳,可随之歌咏哭泣。展开部中的无调性音乐带来强烈的现代感,且充满了奔跑的动态,呈现了现代舞一般的肢体语言。

琵琶的演奏技法也是完全贯彻并加强了音乐的意绪。前半部分各种弱音泛音,空灵飘忽,一两处幽灵般的摘弦触耳惊心。再现部高潮迭起时,扫弦和双弦轮气势磅礴,钢琴在低音部给出强力支撑,虽然只有两件乐器,音色之丰富与音效之震撼却不输给大编制管弦乐队。

作曲家李博禅 1992 年人,创作《晚秋》时不过 22 岁,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作曲家李博禅。照片来自 “老宋小宋” 的网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2817fea0102xcye.html
李先生出生在北京,母亲是舞蹈教师,父亲从事美术设计工作。他 5 岁学习钢琴,但是自幼更喜欢创作,喜欢用音乐来讲故事和表达内心感受。他 12 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3 岁获得芝加哥国际作曲比赛特别奖,14岁创作的音乐剧《玫瑰刺》在附中音乐厅首演,15岁受邀前往巴黎参加中法当代音乐节,16岁获得意大利伊贝拉国际作曲比赛杰出作品奖,17岁获得美国JLC国际奖学金作曲比赛第一名,18岁荣获奥地利G•K国际作曲比赛高级组第一名。他是当时荣获最多国际作曲比赛奖项的中学生,也是我国年龄最小的国际作曲比赛获奖者之一。

李先生非常重感情,相信 “最伟大的音乐都是源于一颗真诚的心”,“作曲家只有把自己先感动彻底,才能感动到别人,因此他不仅要有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还要有一颗纯粹而强大的内心,不让任何东西阻碍自己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所以他不太拘泥于技法结构,更不太在乎乐曲风格流派的门户之见和外界的评价。他十分重视与演奏家们的交流合作,从演奏家那里得到许多启发。就《晚秋》来说,李先生并不会弹琵琶,而这曲子中琵琶技法的复杂精深令人惊叹,没有与琵琶演奏家的深入交流是不可能写成的。


李先生自幼随父母到各地采风,学习运用各地的音乐素材。又得阅历丰富、艺术造诣深厚的导师的悉心指点。他表示,“我深深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创作时常常带着一种民族感和使命感。中国现代民族器乐创作是一片肥沃土地,遵循前人的脚步,在学习西方传统和现代作曲技法的同时,我一直在努力探索中国民族器乐的创新与发展。相对于西洋管弦乐,民族管弦乐既要在不断融合吸纳的过程中发展前进,也需要保持自身高度的民族个性和文化自信。”

除了《晚秋》之外,他的作品还有大提琴独奏《萦怀》、音乐剧《玫瑰刺》、第一交响乐《安魂曲——纪念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孩子》、《禅》、《梦回故里》、《冥》、《凌寒梅》、手风琴独奏《目送》、管弦乐《楚颂》、室内乐《独克宗》、交响乐《邂逅》、琵琶与阮三重奏《品》等等。

《晚秋》固然是李先生当年的心情写照,同时也是一部音乐会委约作品。这就要说到另一位 90 后音乐家张雅迪,正是视频中担任琵琶独奏的那一位。


张雅迪来自吉林省辽源市。七岁开始学习琵琶,很快显出不凡天分。她的琵琶启蒙老师周显顺及夫人对她悉心照顾,2004 年她顺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六年后被保送到中央音乐学院民乐演奏系,在校期间连年获得一等奖学金。在北京,她先后得到李光华教授和张强教授的悉心指点和大力栽培。参加比赛获得许多奖项,更参加各地演出无数。

张雅迪外形纤细高挑,性格文静,但是手底出来的声音却是难以置信地铿锵沉稳。她比较偏爱爆发力强、张力强大的武曲和现代作品,比如传统曲目中的《霸王卸甲》,现代曲目中的《罗永晖:逸笔草草》、《刘德海:秦俑》等等,那些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富于现代气息的音型旋律让她得到心灵的宣泄,弹来觉得特别过瘾。难得的是,无论乐曲本身多么汹涌澎湃,张小姐端坐台上永远稳如泰山。年轻一代的器乐演奏家中,这种沉静稳重的气质和定力是并不多见的。

在北京学习期间,她并不是练琴时间最多的那个,但是很喜欢思考,练琴效率很高。

张雅迪 2014 年的本科毕业个人独奏音乐会委约李博禅作曲,这就是《晚秋》的 “正式” 来历。那场音乐会上,李博禅亲自担任钢琴伴奏 (可惜在 Youtube 上没有视频)。首演以后,《晚秋》深受两岸四地的演奏家和乐迷的喜爱,现在已经流传得颇广。

2017 年张雅迪硕士毕业以后在天津音乐学院担任教师。

本篇最后再放一个视频,是张雅迪与香港爱乐民乐团合作演出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这首曲子十分考验琵琶独奏家两手的耐力与爆发力,乐句的表达和音色的控制也考验功力,许多演奏家弹到第四段第五段时都是前仰后合且时有小失误(首先是因为高强度长时间的肌肉紧张,然后乐曲本身情感张力巨大身体忍不住会摇),张雅迪的演奏精准端庄令我惊叹不已。我也是通过这个这个视频发现的张雅迪(本来在找刘德海和小泽征尔、波士顿爱乐的那个版本,可惜没有找到录像)。指挥是何文川先生。这个版本的乐团伴奏声音刚柔并济,进退有度,或许这就是香港味道? 张雅迪身后筝、阮声部聚集一群美女帅哥,值得一看!







本篇关于李博禅和张雅迪的生平部分有参考网名为“老宋小宋”的作者撰写的人物访谈:

李博禅:把音乐献给我热爱的这片土地
张雅迪:做一名民族音乐的传承者

特此向老宋小宋致谢!





谢谢阅读,下次再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