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9

OGAE 大中華區投票開始,恭請各位踴躍投票並且廣為傳播投票消息

最新 update: 投票截止日期已经改为 2015 年 5 月 17 日, 请尚未投票的同学抓紧时间赶快投票!!


前幾天,ESC 六十週年的所有參賽歌曲已經全部公佈。轟轟烈烈的 OGAE 投票活動也即將展開已經開始。

所謂 OGAE 即法語 Organisation Générale des Amateurs de l'Eurovision 的簡寫,中文名為歐視愛好者總會,是規模最大的 ESC 歌迷機構。每年,全世界各地的歌迷都可以在本國的 OGAE 分舵裡參與投票,選出的最受歡迎歌曲,OGAE 將會頒獎給那位歌手。這是一種十分樸素,但是卻全球普適,大家都全心全意參與的民主活動。詳細介紹請看維基百科的詞條

在中國,有這樣一群小孩,他們熱愛歐洲文化和娛樂事業,熱心追踪歐洲時事,在百度的公眾論壇 “歐洲歌唱大賽吧” 裡相聚,以“讓中國聽到歐洲的聲音”為口號,分享各種歐洲歌曲和趣事,不辭辛苦傳播歐洲文化和價值。那個論壇裡,來自全世界的,以中文為母語的網民和睦相處,熱烈交流意見和想法。現任壇主法法同學不過二十出頭,但無論是說話還是處事都比較大方得體,頗具大將風度。論壇裡的孩子們聰明好學,不時有超級 polyglot 出沒,看他們講話,討論事情,或者耍寶拌嘴有時會很好玩,一把年紀的桑阿姨我都能學到不少知識,聽到許多好玩的見聞。印象很深的有一位多才多藝的小妹,翻唱各種語言的往屆 ESC 歌曲 (我有聽過她唱意大利語和斯洛文尼亞語),鋼琴伴奏是她自己編配自己彈的,口琴也吹得很好,樂感超級棒。還有一位小妹,前年學校裡考試之前,對牢手機翻唱一首愛沙尼亞語歌曲,成功減壓,她的樂感和發音也都好。另外一位小弟,來自新疆,也是任何語言都能輕鬆翻唱,令人驚艷的音色和歌藝,許多歌曲唱得比原唱都好。來自台灣的一位同學,擅長電腦製圖和視頻製作,常常在論壇裡發佈他自己的作品,而且他還有自學了西里爾文字。 來自香港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同學,跟大家積極分享各種見聞和見解。還有來自中國的一位同學,愛好編輯製作電子刊物,連續兩年以一人之力為論壇中的年度刊物提供技術支持 (全部稿件,包括文字,圖片,音樂,都由壇友提供),後生可畏, 我很佩服。但是,最最 impress 我的是他們對 ESC 那種強烈的熱愛。執著到他們那種程度, 是頗需要一點精神和堅持的。

我知道那個論壇也不過是一年多以前的事,在我去玩以前,他們就有被德國媒體報導過。

OGAE 的投票對他們而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OGAE 正式會員國資格的取得,好像是對投票參與人數有一定要求。可惜的是,ESC 在中國真的是一個極為小眾的愛好。去年在那個百度論壇上參與投票的只有 60 人,前年 33 人,大前年 29 人。我今天寫這篇廣告文, 就是希望能幫這些對 ESC 誠意十足,又熱情善良,在很多個我又累又悶的日子裡逗我開心給我打氣的孩子們爭取到多點的投票人數; 為他們爭取 OGAE 的會員資格做一點點事情。

據他們的外交官 Vincent 預告,投票貼將於本週六發布。之前大家可以去聽一下已經發布的全部四十首參賽歌曲,youtube 上都有,這裡我不一一貼出。有意參與中國區投票的同學,必須在百度註冊一個帳號才能跟帖。繁體字沒有關係,百度會自動轉換成簡體字。

下面是一些重要鏈接(到了週六我會加上投票帖的鏈接。 已經加上投票帖的鏈接。):

十分感謝你有耐心讀到了這裡。 假如你覺得,這群小孩有他們可愛的地方,中國的民主意識可以一點一滴地培養,我在這裡誠心誠意拜託你,假如有心情,到時候去他們的投票帖裡跟帖投票。假如你自己沒有時間聽完那些歌,那麼幫忙在各大社交網站上廣為傳播這篇文章,給那些其實也是十分寂寞 ( 14 億人裡只有 60 個) 的孩子們多些存在感,也是幫到很大的忙,再次謝謝!

2015-03-16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六:意大利歌剧传统 (下)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一:古典主义音乐之都维也纳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二:塞尔维亚型男才子 Željko Joksimović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三: L'amour est bleu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四:意大利歌剧传统 (上)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五:意大利歌剧传统 (中)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六:意大利歌剧传统 (下)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七:德国艺术歌曲 das Lied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八: 第二维也纳乐派



1810 年左右,一种叫做 bel canto 的歌剧音乐风格在意大利浮现。Bel canto 的意思是“优美的歌”,延伸意有 “优美的声音”, “美声” 的意思。中国声乐界说的 “美声唱法” 估计源自这个词。Bel canto 集意大利正谐歌剧之大成,源自这样一种传统: 歌剧的主要目的在于娱乐,剧中的音乐应该是富于旋律的, 不多愁善感的,有即兴发挥的空间,当然最最主要的是必须要流行 (好像 ESC 的精神也是差不多的哦)。

Bel canto 乐派中有三位重要的作曲家: Gaetano Donizetti, Vincenzo Bellini, 和 Gioacchino Rossini。 意大利劳模 Donizetti 一生写了 70 (!!) 部歌剧,100 多首歌,几部交响乐和其他体裁的作品。Bellini 写了 10 部歌剧。 Rossini (罗西尼) 在 18 到 37 岁之间写了 35 部歌剧。 37 岁就功成名就的他移居巴黎,直到去世。罗西尼一生热爱酒色,留下无数八卦韵事,其言行举止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有一次,一位贵族给罗西尼送去了自家后院种植的熠熠生辉的成熟葡萄。罗西尼这么回覆:“您的葡萄当然是动人的,但是我并不把酒灌在药丸里喝呢。” 那位识情识趣的贵族读了回覆以后立刻命人再送了几支自己珍藏的 Chateau-Lafitte 过去。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位话题作曲家罗西尼。
Gioacchinio Rossini

2015-03-15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五:意大利歌剧传统 (中)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一:古典主义音乐之都维也纳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二:塞尔维亚型男才子 Željko Joksimović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三: L'amour est bleu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四:意大利歌剧传统 (上)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五:意大利歌剧传统 (中)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六:意大利歌剧传统 (下)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七:德国艺术歌曲 das Lied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八: 第二维也纳乐派



上次说到 Monteverdi 和他伟大的宣叙调。 意大利歌剧中还有一种重要的歌曲形式,就是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咏叹调。意大利文里,aria 意味着“空气”,泛指一个歌调或者一段旋律。那么,在歌剧中,咏叹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跟我们熟悉的歌曲 (song) 有很大不同,歌剧咏叹调通常是时间上比较长, 内容十分充实,音乐手法或者技巧上高度复杂的声乐作品。在这些声乐作品里,人物的性格和戏剧情节的推进由音乐本身来呈现。一首典型意大利歌剧咏叹调与我们当代印象中“歌曲” (比如 ESC 比赛中的那些三分钟歌曲) 在形制上的区别,就好比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和普通民居房屋在形制上的区别,虽然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

2015-03-14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四:意大利歌剧传统 (上)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一:古典主义音乐之都维也纳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二:塞尔维亚型男才子 Željko Joksimović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三: L'amour est bleu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四:意大利歌剧传统 (上)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五:意大利歌剧传统 (中)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六:意大利歌剧传统 (下)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七:德国艺术歌曲 das Lied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之八: 第二维也纳乐派



意大利每年年初都有圣雷莫音乐节( Festival di Sanremo ),近年的冠军代表意大利出征每年 5 月的欧洲歌唱大赛。今年的冠军 II Volo 是个三人男声组合,听起来是歌剧的 tenor 唱腔,他们今年的参赛歌曲 Grande Amore 有一点点意大利咏叹调味道。歌曲很好听,三位男生分别出生于 93,94,95 年,可是人小气场大,这支歌甚得我心,目前也是各大赌博网站的赔率第一名,希望他们好运,到时候不要大热倒灶。先请大家欣赏一下这支歌的 MV (德国的观众因为 GEMA 的关系,需要翻墙。 说句废话: 这支歌很好听,可是这 MV 拍得实在……那个蜘蛛人一出现,本桑瞬间出戏,眼角嘴角疯长蜘蛛网,直到全片结束):



现在言归正传,让我挂一漏万地介绍一下意大利的深厚歌剧传统。

2015-03-11

日全食·闪光灯

今年 3 月 20 日,整个欧洲将可以观察到十几年一遇的日全食。前些时候在一些媒体上看到,说是这次日全食将引起欧洲能源界“前所未有”的大恐慌。当时觉得不过是媒体哗众取宠而已。但是日前在德国当地某中文报纸上看到一位“能源专家”撰写的深度文章,强调 3 月 20 日确乎是个极为巨大的挑战。实在忍不住说几句。

我第一次看到那样的恐慌报道就心存疑问。首先,欧洲当下电网中到底有百分之几的电力是来自太阳能?短短几个小时的阴影,真的可以使短时间内的电力调配变成不可能的任务吗?欧洲平时难道就没有阴天?阴雨密布好几天的时候,这“脆弱”的欧洲电网是经受了怎样的考验啊?总之,当时读了那些日全食电力恐慌报道的感觉,就像去年在 slashdot 上读到某人宣称成功制造了一种低温核聚变装置,还请了核电领域内德高望重的教授写文背书,实在是很不靠谱。随后到几个比较有公信力的科技网站上查找相关报道,人家根本提也不提这件事,倒是详尽预报了日食过程,祝大家到时候观星愉快。后来总算在一个个人网志上读到一篇我看起来比较有科学态度,尊重数据和事实的文章,下面是链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下,全文并不是很长:

Trust yet Verify: Power shortages because of solar eclipse?

那位网主的论点是否成立,大家可以自己判断。我觉得比较可靠。 对于这件事,最后要提一句的是昨天读到的中文报纸上,专家说届时将有几乎近 10 个核电站的电力突然从欧洲电网中撤出……唉,他说的那 “几乎近 10 个核电站的电力” 我觉得应该是欧洲可用太阳能的总量,凡是阳光照得到的地方都算上了, 而并非平日实际利用了的太阳能。实际利用了的太阳能应该小得多。今日颇累,而且也不知上哪里去查找那些基本的能源数据,就不提供数据链接了。欢迎同学们提供可靠数据来源。

2015-03-06

许多政客尚未理解 21 世纪

《明镜周刊》 2015 年第 10 期封面人物从左到右: Tim Cook (Apple ),Travis Kalanick (Uber), Sergey Brin (Google), Marissa Mayer (Yahoo), Mark Zuckerberg (Facebook)


最新一期的德国《明镜周刊》,封面故事标题是《明日国度》,说的是硅谷的领袖们正在如何制定世界新秩序,如何掌控我们的未来。

故事从 Travis Kalanick 和他的车辆共享方案 Uber 说起。 近几年Uber 在世界范围内极速扩张,所到之处,传统的出租车行业难以招架,纷纷要求本地法律或者行政上的保护。 Uber 其实已经远远不止什么技术革新,她正以蛮力扫荡各地旧有的 regulation 和对车辆的观念,她最终想要革新的是人类的物流方式,当然还有政治。Kalanick 的愿景是,未来,至少在大城市里,社会上的车辆通过先进的调度手段实现充分共享,人们不再需要私车。 这当然是一种理想主义,是优化人类物资调配的理想。但是实现这个理想的阻力强大。出租车司机们的群起抗议只是一个开始,各大汽车制造商当然不会坐视私车市场的萎缩,他们正极力倡导另一种依托私车的生活方式。Uber 跟他们,将会有一场对消费者的洗脑与反洗脑,在立法机关内游说与反游说的艰苦拉锯。Uber 的真正对手是政治。 所以我前面不说 Uber 是个 app,而称它为“车辆共享方案”。(题外话: 这个对未来人类物流的 vision 本桑也有,本网志有多次发过物流议题的文章,比如一年多前写的 《无人驾驶技术的意义》 等等。)

时间已经走到全球化和数字化同频共振, 振波如风暴般势不可挡的 21 世纪。 但是,地球上大多数地方的政制架构和政客脑中的治理观念还停留在 20 世纪, 甚至更久以前。 一旦在类似 Uber 这样的新生事物上有什么争议,立法机关内的争吵往往旷日持久,如果要改动跟当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状况严重脱节的法律法规,一切都是那么迟缓,regulation 永永远远跟不上瞬息万变的,由一群技术精英全力推行的“以技术手段优化人类社会”的大形势。Kalanick 那样的人,就选择无视现有法律法规。他有一个理想,他有一个愿景,理论和事实能够证明他做的这件事是对人类社会的结构性优化,他相信历史站在他一边, 他就勇往直前地去做。 21 世纪是这样一个世纪, 政治上的是非对错谁说了算?技术精英们早已不耐烦让思考和动作都迟缓的政客们来告诉他们,更不能忍受思考能力和见识都不如他们自己的政客或者大众来规范或者指挥他们。他们的方案和行动, 因为有当代技术手段的支持,更基于理性基于事实,也容易在实践中验证优劣并快速作出调整。 他们正安静并且迅速地制定规则,这些规则不一定以法律或者规章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做事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意识形态等等方式无孔不入地渗透人们的生活,把人类社会带到他们所看到的更好的境地中去。 这样的做法,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害怕甚至冒犯, 但是,朱光潜先生早在 1930 年代就说过这样一段话:

欧洲歌唱大赛六十周年专栏号外: 2015 德国选拔赛——拷问公平

晚上看了德国今年的选拔赛。事先声明,近两周我事情很多,今天之前完全没有关心德国的选拔赛,连赛前呼声最高的那支外卡歌曲都没有听过, 对别的歌手和歌曲更是一无所知。今天晚上看比赛,完全不带任何成见和个人感情。看这个比赛,也不过是因为一些事, 心里觉得非常累,刚好有这个娱乐节目想调剂一下心情而已。

歌手舞台上的表现和歌曲素质下面再说。First thing first, 先说下结果公布时的戏剧一幕。这个选拔赛完全由观众投票决定胜负。最后胜出的是一位名叫 Andreas Kümmert 的男歌手。颁奖时他却说,他没想去维也纳参赛,他认为第二名的 Ann Sophie 更适合 ESC 的决赛,所以把第一名让给她。 看得出来 Ann 在台上一时也不知该怎么办,但并不很开心。 主持人问了一下,你们确定这样做吗? 犹豫了一下她还是接受了 Andreas 让出的机会,但只是过去拥抱了他一下,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最后复唱胜出歌曲的时候,她几乎是哭着唱完的,而凭直觉我并不觉得她脸上是开心的泪水。那是一种被人耍了的感觉。我相信这感觉不光是 Ann 有,别的输掉的歌手们都有,他们更伤心。我,一个感情上颇为 detached 的看客, 而且今晚也没有投票,但也有觉得被耍了。假如 Andreas 从一开始就没想代表德国去维也纳参赛,那他今晚出来现是干什么?

现在,请让我把比赛规则简单介绍一下。今晚一共有八组选手参赛。 首先,他们各唱一首歌,观众进行第一轮投票, 这一轮是选人, 选出四组选手,进入第二轮。第二轮中,四位选手各唱另外一首歌,观众再投票。这次是选歌。 观众可以在这四组选手唱过的八首歌中投票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歌。选出两首歌,进入最后一轮单挑对决。第三轮投票当然就是选出最后赴维也纳的那支歌曲。

2015-03-03

由切肤之痛想到当代版权授受改革之必要

前些时候为了一本德语诗歌选集中译本的出版意向向德国的那家原出版社询问在中国的出版许可证事宜。今天得到答复。

Arena 出版社十分友善。她们首先感谢我喜欢她们的书。 然后告诉我说,这本书的许可证事宜十分复杂。因原书是一个选集,涉及到近 140 位过世或者健在的作家,它的版权许可也是一家一家去询问而来。当然有些原出版社或者原来的作家十分慷慨,向 Arena 赠送了某首诗的版权, 但是作为我来说,必须一家一家去询问/谈判许可证事宜,哪怕人家是赠送,这近 140 份许可证我必须全部通过一家一家的谈判购买/收集到,才可以在中国和香港合法出版那本书。这绝对是对我的毅力考验。更棘手的是,假如里面有某首诗,原出版社已经将它的许可证 exclusive 卖给中国的某间出版社,那么我就是无权翻译了的。当然那本儿童诗集里这种情况不会很多,中国人读的德语诗,翻来覆去也就是里尔克策兰那些极少数人。但无论如何必须要注意到这点。Arena 出版社的女士们十分温柔善良,她们说十分理解这件“许可证收集”工作的艰巨和昂贵,愿意为我提供必要的查询帮助。

我读了那封电邮以后欲哭无泪。我有全职工作,家里还有老公小孩需要照顾,工余译完那本书已经快要搞到精神和体力都透支。现在,还有这座许可证筑成的大山堆在我的跟前。 我又不是企图追逐多大的经济利益。诗友关天林名言,这年代,“哪里有诗歌,哪里就没有知音。”, 我不过就是看到那本书的艺术和人文价值,纯是一腔热情想向中国热爱诗歌的父母和孩子们推介一点优秀的文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