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7

Old Post: Made in Germany

Originally posted on 2012.08.29.  Moved here.
-------------------------------------------------------------------
a car made in Germany

Today my husband asked me: “Do you know how the phrase ‘made in Germany’ got its status?” I said: “…not really.” Then he told me the story.

2014-07-20

不安: Baraka 和 Samsara 观后



BarakaSamsara 这两部电影,是在一次摄影实习课上,老师推荐给我们的。 这两部电影没有文字和对白, 全由拍摄自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画面构成, 旨在为观众提供一个对世界各地的人的生活现状的 “closer look”。 导演兼摄影是美国人 Ron Fricke. 详细的拍摄背景说明可以看这里

老师推荐这两部电影的本意是, 这两部电影的构图等等各方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昨天终于看完了这两部电影以后,我却有一种的莫名的不安。 笼统地说,这两部电影的镜头语言是比较平实冷静的, 也没有直接涉及到战争或者重大的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 呈现的是世界各地不同人群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也有许多大自然的雄奇壮美穿插其间,总的来说是 documentary 的手法多一些。  但就是这样两部看似比较冷静的电影,视觉效果却十分震撼, 震撼中也引人思考。

2014-07-14

赢者通吃的人工智能经济时代

人工智能正在攫取精英职位    照片来源: 德国 《时代》 周报 2014 年 7 月 10 日

德国 《时代》 周报七月十日第十九页开始有这样一篇文章 《他比我们更能干吗?》, 作者 Roman Pletter。 说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对当今就业市场的冲击。 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大致内容。

文章一开头就说: 作为 《时代》 周报的读者,您大概受过良好教育,收入在中等以上,并且有一个体面的职业。 但是您是否想过,日益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令身为中产或者精英的您也要担心您的职位?  MIT 的经济学教授 Eirk Brynjolfsson 和 Andrew McAfee 的新书 《机器时代 2.0 》 中描绘了人工智能技术给世界带来的美好变革,同时揭示了这样一些新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工将可以被机器(人工智能) 取代。 只有一小部分人, 比如信息科学家和软件工程师,可以从这次变革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社会分配不公现象将会加剧。  而这一切都不是危言耸听, 而是在可见的将来都会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作者夫子自道: 他曾经以为自己作为记者,写作是一份相对安全的工作。 但是,现在最先进的专业经济类文章的写作机器, 除了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化各个企业的经济数据,而且还能够根据要求写出不同的文字风格。 Forbes 的记者们已经不得不开始同这些写作机器展开竞争。  

2014-07-13

2014 世界杯决赛前德国街头 (更新完毕)

开赛前大约一个小时的扫街片。 毕竟是四年一次的足球比赛, 而且德国又在决赛里, 假如德国得冠军, 也算是书写历史, 所以出去拍些照片,留一个 documentary。

这是我第一次带 Nikkor 85mm f1.4 G 出门扫街。 本想镜头语言丰富一些,谁知还是缺乏相应的练习, 带两架相机上街有点弄巧成拙。 首先, D300 加那个 85mm 镜头体积太大太高调, 手持这样的重型装备, 厚脸皮如我都不好意思跟人走得太近, 而我在街上是比较习惯 35mm 的感觉,很喜欢对牢人群近距离贴身扫,如果身上只有 Sony A7 我就没有任何心理障碍。 好吧,这次出去,行动有点鬼鬼祟祟,再加身上东西太多, 行动敏捷性受影响, 没能拍到我想要的 concept 和感觉。还 street 呢, 都快拍成器材测试片了。  这一辑照片, 我自己是不太满意的, 主要原因是德国民众的 euphoric emotion 没有表达到位。 Timing 上也有点不对, 蛮好比赛中或者比赛完了出去扫, 但是天黑了我的 35mm f2.8 ZA 拍 action 很不给力的我知道。 所以就没出去。 算了吧, 这次就当是作个记录。




那支 85mm f1.4 G 的成像质量我是没话说。 名不虚传的美人镜。  比赛开始以前, 这位美女很期待的样子。


基于 2000 个问题的谈婚论嫁

不久前在电视上看到说,德国有一个婚恋网站,会员在加入的时候必须做一个在线性格喜好和对配偶期望的问卷调查, 那个问卷调查上有 2000 多道题目。 答完以后,该网站的智能匹配系统会在数据库里找出正在求偶,与你性格最相近,并最符合你的期望的人推荐给你,接下来的见面约会什么的就是会员自己的事了。 这 2000 多个问题中, 除了 “你可以接受的对象最远居住距离?”, “你可以接受的最大年龄差距?”  这样的硬性指标之外, 绝大多数是有关你的世界观,性格脾气, 生活习惯, 思维模式, 行为模式等等在现代二人关系中十分重要的种种方面。 这个网站上应用的复杂匹配模型,是建立在心理学家, 社会学家,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上。

2014-07-10

崖高水暖楚格峰

从楚格峰 2600 米高处的平台上远望
上个月底的一个周末,和妈妈,儿子一起随一个大巴旅游团去德国最高峰楚格峰游玩。

All photos can be clicked to enlarge. Full resolution: 2048 px at long side. 所有图片可以点击放大。  

2014-07-06

苏黎世的天空

上个月周末天气比较好,和家人出行比较多,所以最近多一些旅游照片什么的。 所有照片都可以点击放大。 有些 documenary 的文字细节,放大看看还是蛮有意思。

虽然在苏黎世转机好多次,但是以前还没有去过苏黎世城里。 在网上看到一个周末巴士一日团,就报了名和家人一起去逛逛。 那天天气不错,但是前一天晚上儿子睡得不是很饱,所以这次的苏黎世之行,他脾气就没有上次在 Seelisberg 旅游时那样好, 要求多多,状况多多,耐心少少,所以我也没有很多机会拍到好的照片。 另外,其实苏黎世这个旅游胜地,每个角落估计都有人反复照,这篇里就我就少放点照片,多写点随感。

巴士停靠在苏黎世主火车站附近。 之前就有听说这个火车站是欧洲最漂亮的火车站之一,当然就先进去参观。 迎面就是一块硕大的时刻表。 每行开头红底白字的是远程火车, 蓝底白字的就是近郊火车。 火车误点, 改道等等重要信息都用明黄色。 显示屏上的信息还是翻牌的设计,不是 LED, 但是因为设计水准很高(瑞士人高超的设计在下面还要提到),色彩对比度很好, 我觉得比 LED 屏更可读。 值得一提的是, 德国和瑞士的火车时刻表,第一列,最主要信息都是时间, 乘客只能在后面几列寻找目的地,而这个目的地的排列是不按字母顺序的,而是跟着火车时间走,其实不是很好用啦。 这跟中国或者英国的火车时刻表不同。 中国的火车时刻表,是地点导向的 (先定位目的地,再找发车时间)。
timetable at Zürich central railway station

2014-07-05

Seelisberg One Day Excursion

Flüelen Harbour Facing the Lake Lucerne


On a Sunday last month, we had a bus excursion to Seelisberg, Switzerland with a bus travel group. The weather was very nice, so I got some good snapshots to share.

All photos can be clicked to enlarge. Full resolution: 2048 px at long side. 

Seelisberg lies at a tipping point of the Lake Lucerne. Lake Lucerne locates at the heart of Switzerland, is the 5th biggest lake of Switzerland. It is surrounded with mountains and has a very irregular shape. Four Swiss cantons are along the Lake Lucerne.  

2014-07-02

Several Photos from UK

Last month I attended a training programme in UK. The programme was filled with interesting workshops and presentations. As a result of the tight schedule, I did not have chance to get out for any small excursion, only stayed in the training facility which was booked by the organizers for five days.

The weather was bleak during the first three and half days. But we had some luck during the last one and half days. It was sunny and the sky turned out blue. So I did get several shots. Normally my preferred genre is street photography. But our training facility was located in a quite isolated Golf club, there was no street scenes for me to shoot. So, this time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es only. Since the photos are pretty obvious, I won't write much as I did in my last photo blog Stuttgart Month of Election.

All photos can be clicked to enlarge. Full resolution: 2048 px at long side. 

First of all, some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e.

UK 1
UK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