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3

基于 2000 个问题的谈婚论嫁

不久前在电视上看到说,德国有一个婚恋网站,会员在加入的时候必须做一个在线性格喜好和对配偶期望的问卷调查, 那个问卷调查上有 2000 多道题目。 答完以后,该网站的智能匹配系统会在数据库里找出正在求偶,与你性格最相近,并最符合你的期望的人推荐给你,接下来的见面约会什么的就是会员自己的事了。 这 2000 多个问题中, 除了 “你可以接受的对象最远居住距离?”, “你可以接受的最大年龄差距?”  这样的硬性指标之外, 绝大多数是有关你的世界观,性格脾气, 生活习惯, 思维模式, 行为模式等等在现代二人关系中十分重要的种种方面。 这个网站上应用的复杂匹配模型,是建立在心理学家, 社会学家,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上。


我觉得这种做法,对于存心想组织家庭或者寻求长期稳定关系的人来说, 十分靠谱。 多少世纪以来, 似乎婚姻都要靠缘分。 我却觉得, 所谓缘分是个过于 elusive 的东西。 虽然说, 因为先天基因和后天成长环境的差异,这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但是总归有相对而言跟自己世界观和性格更为相像, 更容易相处的人,在世界上某个角落存在。 过去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候,人的社交范围极为有限,相应于求偶时, 配偶 candidate 的信息也有限。 合适的人常常并不出现在自己视野, 而出现在自己视野的人,并不是很合适的人。 结果就可能令有些人不愿结婚,或者导致出现凑合结婚而婚后痛苦多于开心的夫妻。

然而, 几十年以前我们就已经进入这样一个时代: 全球互联网建成, 信息流通顺畅。 这意味着婚恋对象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 但是海量的 accessible 的对象又造成一个问题: 怎样在这些潜在对象中找出比较适合自己的一位。 文首提到的那个德国婚恋网站的做法, 在我看来就是比较靠谱的。 今时今日, 信息技术已经不但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找人的视野, 并且能够帮助我们高效率地应用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研究成果上的匹配模型。 虚无缥缈的 “缘分” 正变得前所未有地可以掌握。 诚心求偶的人通过那样的方法, 应该可以比全凭 “感觉” 找到更为合适的结婚对象, 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负责。 毕竟感觉只是一时, 而人既然想结婚,总归想走得长久一些。

当然,人的性情脾气思维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结婚以后也会有不停发展。 文首提及的匹配系统,只是为双方 identify 一个比较合适的结婚对象, 为二人关系提供一个良好的起点。 二人幸福还是要靠双方付出努力不断用心用力去经营才会有好的前景。

再当然, 再精密科学的匹配系统也无法完全排除随机事件的影响, 再先进的人工智能也有她预言不到的东西,这恐怕就是所谓的许多东西都是命定。 在婚嫁的事情上, 尽了人事之后, 很多时候还不得不听天命,许多东西的得失有无,才能坦然面对。

有心试一试那一类网站的人,也要记得答题时最好完全诚实,不要试图把自己扮成哪个类型。 你扮得了一时扮不了一世, 到头来让对方发现你在求偶这样严肃的事情上都不诚实,比什么都坏。


至于说这样子理性匹配的做法缺少了偶遇的惊喜和激情,我倒不觉得。 首先, 理性匹配为你找到的对象你之前也未必认识。 如果不认识,其实也是偶遇。 其次, 老实说,有多少婚姻是完全由不带结婚目的恋爱开始? 很多人的婚姻是通过相亲或者别的形式的带结婚目的的介绍。 既然是以结婚为目的, 就彻底科学理性一点, 结果更为可靠长久。

最后我觉得,为了求偶可以耐心答完 2000 个问题已是诚意和毅力的体现,这样的人值得作为 candidate 约出来认识一下。

PS: 这个网站我是从德国本地电视节目上听说, 当时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做家务, 没有记下那个网站的名字。 后来再要找那个 2000 个问题的网站却怎么也找不到。 在德国几个名气比较大的婚恋网站上看了一圈, 问卷题目最多的那个网站问了 80 个问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