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读到德国作家,平面设计师君特·布鲁诺·傅何思(Günter Bruno Fuchs) 的一首小诗, 一读之下倾心不已, 就试着在网上寻找有关他的资料。 德国 《时代》 周报 1977 年第 19 期上一篇有一篇悼念傅何思的文章, 以简练却带感情的笔触回顾了傅何思患难的一生和他的主要成就。 我把它翻译在下面。—— 题外: 这篇悼文尽显德语的精炼紧凑,怀人文章里都可算上乘。 不愧是 Zeit 的文章。 维基百科说, 二战中他曾经上过前线, 在英国做过战俘。 他出版的诗集, 从字体设计, 排版, 到插图, 都由他自己手绘完成。
那个忧伤的世界之子
那个男子是如此纤柔, 他一定是吃掉喝下了防护装甲。 否则, 他怎么可能在这世上走过 48 年?
这个体重可观的人, 他的一切都是那么轻柔安静: 他讲话的声音和他的走路时的动静, 他的身体姿态和他的双手, 他的诗句和他的歌谣。 这个天生的哀歌者只有一件事是沉重的: 他的生活。 这世上的炎凉令他受尽折磨; 但他是柏林人, 他不让别人看到他的哀伤,他更爱写幽默好笑的诗文, 把他的伤痛隐藏在一个双关语后面, 把他的鼻子藏到啤酒杯里, 或者一次叫十六根柏林烤香肠, 一边还要安抚旁边吓得魂飞魄散的侍应小姐: “我吃那些香肠, 当然是出于对您的烧烤艺术的崇高景仰。”
他一直保持做一个小孩, 正是因为他们要他快快长大, 送他去前线操作高射炮。 当他 17 岁重回柏林的时候, 他已经深知战争,死亡, 和战俘意味着什么。 他永远都不会忘记。 生活给予一个小孩的种种惊喜和恐慌决定了他日后的所有作为: 马戏团里的帮工和小丑, 学校里的帮工或者矿工, 伐木工人或者绘图工, 诗人, 说书人, 出版家。 尽管,有一些老套的玩笑不是不适合他, 但是, 那些把君特·布鲁诺·傅何思册封为酒鬼的代言,酒厂的诗人的人, 是不公平的。 可能是因为他下面这些著作标题的暗示吧: 从 《饮酒沉思录》(1962),《流浪汉之歌》 (1965), 直到 《欧乐先生的克罗茨山酒吧之梦》 (1966)。
这个忧伤的世界之子是一位踏实勤奋的匠人: 他书信手迹上的一行行有如篆刻般清晰优美, 他的版画有滑稽可喜的黑白背景, 他的诗歌充满温柔的哀伤, 他的故事是如此现实而富于想像, 他的句子简练有力。 二十五年里他出版了三十本书, 之间还和别人一起创办了画廊 “锌” 和工坊 “里克斯朵夫印刷行”, 出版了刊物 《山雀提琴手》 和期刊 《无线电报》, 《Visum》。 上面这些是他日常工作的丰硕成果, 很难在当代文学里给他的作品归类 —— 如此困难, 以至于我们文学界的女士们和先生们, 那些有权授予别人奖项的人们,跟一位忧伤梦想家的作品擦肩而过, 尽管他比有些所谓诗人,那些用厚厚的奖状纸包裹他们的书桌椅的诗人, 更应该得到奖项和认可。
现在一切都已太迟。 四月十九日夜晚, 这个下手轻柔的重量级工匠在他位于魏尔玛朵夫的工作室里晕倒并死于大出血。 临死那一刻, 他正在制作一部新的诗集。 那部诗集 —— 正如他所有的诗集 —— 将由汉泽出版社于 1978 年初出版。 从他留下来的卷宗中, 我们刊出两首诗歌, 以及诗人克利斯朵夫·德绍(Christoph Derschau) 对傅何思的诗意缅怀。
邀请
我的猫
有一个窝。 但是
我还是要为她们建一个居所。 有
餐厅和
厨房。 厨房里我戴上
厨师帽。 那里大家都可以
过来。 那里
大家都能, 我不知道
多久,大家
坐下,喝酒
吃饭。
—— 君特·布鲁诺·傅何思
借调
我走向招贴圆柱。 我打开
门,坐在
里面一张椅子上。 现在
我喂哺小麻雀。 那雀巢
被某人藏起。 一个
议员。 他张贴
海报在
招贴圆柱上: 重赏! 再一次 —— 重赏!
—— 君特·布鲁诺·傅何思
注: 招贴圆柱在德国街头很常见。 我的这篇里应该可以见到照片, 贴着朗朗音乐会宣传画的那个就是招贴圆柱。 选举季,常有政客在上面张贴竞选海报。 德语标题 Abgeordnet 是借调的意思, 而这个字加一个词尾 er 就是议员的意思。 标题用一个字,点出议员的鸠占雀巢行为, 是很聪明的双关语, 可惜在中文里体现不出来。
胖子走了
(缅怀诗人傅何思)
他让麻雀繁衍
在街头画家的帽子里。
如今这山雀提琴手已经归去
永别酩酊的克洛伊兹山 ——
在他的游戏草地上逝去
我想念这个小男孩
一位戴着帽子的先生
风筝般升起
我的泪水跌落。
“夜幕已经降临,
你们有什么好奇怪呢?”
就这样我走向酒馆
浇灌我孤独的悲恸
以许多可敬的杯盏。
—— 克利斯朵夫·德绍
译后按: 傅先生, 如果九泉之下您可以知道, 一个以德语为第二外语的中国人, 以前从来都没听说过您, 读着您的小诗感动不已, 您是不是也会微笑?
再再启: 读了 Wikipedia 上的介绍和这篇悼文, 我感觉他真是个天生的艺术家,身上同时又有德国人踏实肯干, 事必躬亲的传统。 他的诗集, 从文字,到配图, 到排版, 甚至字体设计,都由自己一手完成。 这令我想到自己的老公, 十六岁时写的第一个大型 C 程序 Bouncing Ball, 是一个 Amiga 游戏。 这款游戏从模拟物理碰撞的数学模型, 到编程, 到美工, 到游戏作曲, 都由他自己一手完成。 他只是单纯觉得这件事情很好玩, 享受这个制作过程。 为此他自己学完了德国大学物理教程里的经典力学部分。 当时我公公公务繁忙没时间教他, 婆婆又不懂那些, 他一手制作那个游戏完全凭他自己的兴趣热情, 和德国中学里半天学制下他拥有的大量课外时间。 我崇拜并喜欢这样永远拒绝长大的聪明又勤奋的小孩。 傅先生是这样的小孩, 我老公也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