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5

全文转载: 如何构建成长共同体——教师的角色

序:这个网志里,除了为数极少的短小中文诗歌,从来没有全文转载过别处的文章。 但是今天刚刚读完的这篇,觉得意义十分重大。真的希望能有更多人读到她, 所以决定破例全文转载。 文章出处是北京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2016 年第 26 期。 那一其专门探讨教育议题, 但是当时我做项目实在太忙,今天才刚刚回过头去阅读这一期。 这篇文章, 作者是吴琪, 摄影师是黄宇。 以下为转载.
===========================================

“真正的爱不是迁就,是给予孩子们成长的力量。但同时要给得温暖,让孩子总是看到希望。”




还有两年,我的女儿即将上小学。有时候,我会因此展开一段遐想。学校只是人类历史中特定时期的产物,它与我们工业社会的到来紧密相连,当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时,我们开始询问:是谁规定了我们一堂课的时长?是谁决定了基础教育的学科课程?是哪些人确立了班级这样一种学习的集体?有没有更好的教育,能够匹配学校外部世界的飞速发展?

回顾教育发展的历史,有时候我难免设想:如果我们一家人生活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字尚未出现,那我们做父母的必须通过亲自示范来教授子女生存技能。不管是对狮子还是对早期人类来说,教育都有着重中之重的地位。因为学会并掌握技能的后代才能不断繁衍生息,壮大族群。这就好比热带草原上,那些精力不集中,或是没有学会技能的动物幼崽,无法存活太久。

如果我们一家人生活在人类有了语言之后的时期,人们分享信息的方式得到根本改变,社会多元和复杂化,很多领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超出父母的能力范围。于是,不同形式的学徒制教育应运而生。学徒制教育的出现首次将教育的部分责任从父母身上转移了,这也引起人们的思考:在对子女的教育中,父母和外界的教育机构,各自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

学徒制的基础是主动学习,学徒观察并模仿师傅的技巧和策略。就这点来说,学徒制教育合理地延续了原始的学习方法,即子女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来学习。

如果我们一家人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大学是那些传统意义上不需要工作的人的专属地,这些人包括未来的神职人员、富家子弟,还有那些将毕生献给了艺术和文学的人,他们通常能受到富裕家庭的赞助。而这些人的早期教育往往是在家中完成。

如果我们一家人生活在18世纪的普鲁士,小孩子就开始需要送往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了。普鲁士王国的教育体系主张人人平等,在当时具有十足的创新意义。这种要求人人参与的免费教育,就是我们今天义务教育的发端。这样的教育体系为德国成为工业强国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原动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社会中产阶级。

当然,事实上是,我们一家生活在21世纪的北京。而200多年前由普鲁士人开创的学校教育,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学校学习早已成为我们的传统,但是对于外部飞速发展的世界而言,它却看上去缺乏回应。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对很多问题充满疑问:学校是一个封闭场所,还是一个开放空间?老师们是否仍旧满脑子集体意识,不在乎孩子们蓬勃喷发的个性?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抑或两者都不是?什么样的学生,才是老师眼里的优秀学生?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全世界都在探索的将教育作用发挥到最佳的好老师呢?

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围墙。所以从地理和建筑形态上看,它们几乎都是闭合场所。这种闭合性也深入到了很多家长的心里:学校有它强大的意志和统一性,当我们的外部社会越来越多元,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个体化时,学校看上去似乎岿然不动。

对教育缺乏改革精神的埋怨,不仅发生在中国,也同样发生在美国、日本、欧洲国家……可汗学院的创办人萨尔曼·可汗说,学校和教师都越来越不敢或不愿试错。与其他产业相比,教育显得落后,它缺乏企业式的及时纠错与反馈机制,人们即使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也缺乏科学的严谨方法去测评改革的结果。学校不像那些游戏公司,一款新的游戏上市,马上获得上百万人的反馈,立即进行修补和调整。当可汗将他的免费线上教育发展壮大时,这套系统看上去足够灵活和个人化: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学习,根据自己的水平决定进度,学生获得了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开始真正享受学习。

那么,我们传统的依附于学校的教育,就变成了一个十足落后与正在萎靡的方式吗?当我们的孩子都能借助技术和设备自主学习时,是不是教育就达到了最理想的状态?学校以及教师这个职业,今后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再谈慕尼黑枪击事件

昨天的一篇网志的开头,我已经初步谈了一些对上周五慕尼黑枪击事件的看法。 今天看到电视节目上对此的许多讨论, 各界人士大多在说枪支管制, 互联网内容管制, 电子游戏内容管制, 等等等等各种各样管制。 但是我觉得, 大家多少有忽略一点, 就是最新调查结果通报中提到的, 肇事的那位 18 岁少年, 多年来受到歧视与嘲弄, 四年前曾经在学校里被人霸凌, 从此患上恐惧症与抑郁症, 怕见生人。 他的精神疾病, 已经有好几年的治疗史, 去年还因为这个疾病住过院。

没有人是天生的全知全能, 也没有人生下来就是恶魔。 这位开枪杀人的少年, 他自己曾经就是一些社会问题的受害者。 作为一个外国人, 小小年纪就因为身份和背景受到过语言暴力的伤害。 其实很多时候语言暴力比肢体暴力更为伤人。 他受伤以后, 恐怕也很少人给予过足够的关心和心理辅导, 恐怕连他的父母都没有下足工夫去安抚他幼小的心灵, 给予他正确面对这个世界的种种残暴和缺憾的勇气和力量 。  十四岁时遭遇的那次校园霸凌, 恐怕是致命的。 恐怕从此他对这个世界的观感彻底扭曲。 药物或许可以使他暂时平静, 但是他的心或许再也难以感受这个世界上的温暖与美好。 年幼的时候别人漠视他的痛苦,后来他可能也会忽略了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造成的痛苦。 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开枪杀人,以极度错误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 “力量” 的最后一刻, 仍然是在别人的言语侮辱中度过。

2016-07-23

德国小学教育一年经验拾零

题外: 近几周在法国和德国接二连三发生随机伤人流血事件,给许多家庭造成无法弥合的伤害, 在欧洲社会引起巨大关注。 那些肇事者, 多为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 且多有中东移民背景。 个人觉得, 欧洲的教育部门真的需要做些什么,把他们往正路上引导。 否则,这样的事不会是最后一宗。

新移民融入, 个人觉得关键还是要让他们有正当正常的事情做, 让他们获得在欧洲社会中得到认同的能力。 年轻人生机旺盛,更加需要有事情让他们发泄下生命力。 为新移民组织各种各样的学习班或者社会实践活动, 在有德国专家照看引导下的新移民内部的联谊活动等等这些工作, 必不可少。 这既是对新移民年轻人的教育, 也是为社会消除一大安全隐患。 难民们不是说把他们接过来了, 给他们温饱了就没事了, 他们到了德国以后的思想和行为全要照看引导的。

个人认为, 教育始终是解决许多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 期待欧洲各国政府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题外话讲完, 现在言归正传。

=======================================

下周开始,巴符州的中小学校就开始放暑假了。 昨天收到了儿子的第一份小学 “成绩报告单”。 时间过得真快, 他第一天上学的情景细节还历历在目, 转眼一年级就要结束。 回顾一下这一年多来的, 感觉他的小学教育还是比较有些特色, 这里简单跟大家分享下。


2016-07-17

儒将卡恩

上几周公事私事都繁忙,日夜加班还有去外国出差,所以这个网志很久没有更新。 就在这段时间里, 又学出一门机器学习的课称,专门探讨集群和检索 (Clustering and Retrieval),做过一些功课以后还是对那些算法和当今一些社会现象有点心得, 待日后慢慢跟大家分享。

今天简单讲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