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早几年就对空气质量有如下规定, 每升空气中粉尘 (Feinstaub) 不得多于 50 微克, 每年超标的天数不得多于 35 天。 绿党当道的德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斯图加特无法达到这个标准, 去年 11 月,粉尘超标天气就已经全年累计达到 52 天。 从今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设置粉尘警报 (Feinstaubalarm), 粉尘超标时那个警报将会被触发。 市民通过什么渠道收到警报呢?
- 街边的公告板
- 本地电台的公告
- 斯图加特市政府网站的粉尘警报专页
- 社交网站上的斯图加特市政府官方账号
警报被触发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 其实什么也不会发生。 在斯图加特这个民以车为天的城市,市政府不敢像北京或者巴黎那样限制市民开车出行。 但是,市政府确实有教导市民说: 取暖不要烧壁炉, 出行尽量坐公交, 或者跟别人拼车。 其实这些训导, 就算没有空气质量警报的时候也是适用。 所以这个警报存在与否其实没有不同, 又是噱头而已。
话说市政府的训导中有一条是号召大家上下班跟邻居或者同事拼车。 但是, 邻居不往同一处上班怎么办? 同事住得很远怎么办? 拼车其实是个不坏的主意, 但是首先必须找得到可以往同一个方向出行的人才行啊。 市政府可没有教我们怎么做, 但是我知道, 如果大家都用 Uber, 就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拼车服务。 在我看来, Uber 首先是一个车座供求信息对接的服务。 有了这个车座的大量实时供求信息, 拼车才足够可行, 不管是有偿还是像邻居同事之间那样的无偿。
但是, Uber 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遭到围堵。 两方面的原因都有。 欧洲国家工会组织势力强大, 相对美国中国来说比较注重保护计程车司机的利益, 不太愿意让类似 “计程车牌”, “计程车司机执照” 这些人为的昂贵行业壁垒在有力竞争出现时自行消解。 而 Uber 确实在公关手法上给人傲慢蛮横的印象,完全不知或者不屑跟计程车行业工会和计程车司机建立建设性的关系, 面对或许过时的法律规章只是一味践踏, 而不是通过机智低调的运作来废除或者改进那些法规。 现在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欧洲的民众至今未有一个可靠, 普适的拼车信息平台; 众多车座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汽车仍然在污染着欧洲的空气 (研究表明碳氢化合物燃烧/汽车尾气排放是最大的空气污染源); 而 Uber 则在欧洲处处碰壁或者迟迟无法展开业务。
个人意见, 说 “拼车司机不像计程车司机那样通过冗长昂贵的培训和考试所以不安全”, 是不成立的。 毕竟那个司机自己也在车上, 而大多数人都是珍惜生命的。 我不认为 “邻居” 或者 “同事”, 或者一个陌生人, 作为拼车司机一定就比计程车司机开车有更大风险。 这世上没有完全零风险的事,不能说因为拼车有风险就因噎废食。 德国人拒绝 Uber 却可以为了保护环境提倡拼车, 所以 “乘客安全” 可能只是表面说辞, 归根究底还是计程车行业和 Uber 之间的经济利益纠纷, 以及德国立法部门的自尊受到伤害。
我以前写过一篇 《Uber 的公关困境以及可能的解决之道》, 提出了怎样帮助计程车司机认清形势及时转行的一些具体设想。 回复网友留言时我有说到: 欧洲有个很麻烦的地方, 几乎全社会都理所当然地认为下岗再就业培训是政府的事,不应,甚至排斥企业来做这件事。 这是欧洲自身的思想问题。在 Uber 来说, 其实他们有在全球花很多钱补贴司机, 但是在我看来贴错地方,短期的小甜头远不如教给他们一些新的技能那么重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而且,做免费培训花费的钱可能远比现在天天贴人人贴要少得多。
记得斯图加特刚刚推出 car2go 服务的时候, 斯市的计程车司机也是有罢工抗议过。 戴姆勒和市政府顶住压力没有取消这项服务。 后来的事实表明, car2go 很受市民欢迎, 服务车辆一再增加, 服务范围扩大到郊外的市镇。 其实斯图加特市政府也可以出钱请人开发本地适用的车座供求信息发布平台, 类似 Uber 的 app 和网页。 但是我现在已经可以想像, 这项服务推出以后本地的计程车司机又要抗议。 就看到时候, 对绿党而言,是空气中的粉尘更有威胁还是计程车司机工会更强悍。
Uber 固然必须端正他们的态度,该表现得恭敬的时候还是必须恭敬。 但是欧洲政界也必须警觉, 不要让计程车司机工会或者联盟的利益骑劫了广大欧洲民众的拼车权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