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比较喜欢看古装影视剧。 只是近十多年来在网上或者中国电视上看到的古装剧不得我心,极少看而已。 但是去年,无论是家里亲戚还是网上声音都说, 有一部电影一部剧是近年少有的良心之作, 一定要看看。 好奇心驱使下, 夏天回家探亲的时候在一间 3D 电影院看了 《捉妖记》, 前几个月一边熨衣一边在网上看了十几集 《琅琊榜》。 可以简单说下观感。
《捉妖记》 故事说的是妖界内讧,好妖的后代流落人间, 被一个捉妖天师和她的老公在逃难路上悉心照顾的事。 动画特效什么的网上已经有很多人说过。 我想说的是,这场电影跟近年国产喜剧片比还是很不错的,剧本比《泰囧》, 《武林外传》 什么的好很多, 但是跟全盛时期的港产电影相比还是略输文采,到现在我不记得 《捉妖记》 全剧对白有什么特别 witty 特别精彩的地方。 但是记忆中王晶导演, 周星驰以及李嘉欣等众多顶级美女一起主演的 《鹿鼎记 I 》 和 《鹿鼎记 II》,《武状元苏乞儿》, 还有 《九品芝麻官》, 《审死官》 等等电影, 里面警句太多了, 整部戏的辞藻不论文白都精彩, 随便一个路人甲的台词都诙谐幽默得 effortless。前些时候放假在家, 每天睡前翻几页朱生豪译的 《莎士比亚全集》 看。 刚刚读完喜剧 《一报还一报》,《无事生非》 还未读完。 我读莎剧的时候就心想,九十年代中早期那些经典港产电影的编剧脚本都是些什么才子才女啊? 朱生豪亲自教出来的吗? 《捉妖记》 的故事和对白很不错了, 但还是少了一些淋漓酣畅行云流水的感觉。 而且 《捉妖记》 里提到一些诸如动物保护,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议题时, 个人感觉有点用力过猛, 表现手法太过正儿八经, 很直接的说教感觉。 港产无厘头喜剧是把沉重话题嘻皮笑脸解构给人看,不经意中就讽刺很多现实社会中的荒谬和丑恶, 我相信今天再看 《审死官》, 《算死草》, 不少人会看出一身冷汗吧? 宫崎骏的电影中也有很强的天人应该和谐共存的意识, 但是人家表现手法感性得多, 不记得有什么说教。 看 《捉妖记》 记时, 我确实是有大笑好几次, 而且最后一幕比较煽情,亲戚和我都是擦干眼泪再走出剧院的。 但是那些笑点, 怎么说呢, 多少有点牵强, 或者似曾相识。 比如网上很多人叫好的男主角生小妖那一幕, 我有想到 《国产凌凌漆》 里面 “古人刮骨疗毒……” 那一幕。 白百何不知该剪哪里一脸无辜加无知, 不知为何我反而觉得袁咏仪故作老练说 “挡着人家视线啦!” 效果更显女主角的稚气清纯。 当然 《捉妖记》 有令我大笑好几次, 真的很难得了。 前几年也是因为好奇去看了 《泰囧》, 从头到尾我一次都没有笑出来。 电影版的 《武林外传》 也是同一个亲戚陪我去剧院看, 看完我俩一边走出剧院一边骂无聊, 编剧好差劲。 而这次看完 《捉妖记》, 我俩相视而笑, 都说这两个钟头没有浪费, 很久没有这么好看的电影啦! 假如还没有看过的同学, 可以进剧院或者买个 DVD 支持一下。
但九十年代中早期的港产喜剧片,反反复复看到第 N 遍都是可以令我从头笑到尾,笑到喘不过气来 (我看的都是普通话配音的版本)。 我觉得一部电影或者一部剧,好坏最最关键的还是剧本,尤其是对白。 电影时间短一些, 对编剧的文学功底要求更高些。 真的很怀念九十年代中早期港产电影中的密集对白,几乎每一句对剧情都有推动作用, 而且几乎句句精彩。 剧本之外, 次重要的是音乐。 音乐是描绘剧中气氛, 带动观众情绪的最有力工具。 假如没有了久石让的音乐,宫崎骏的电影也会失色很多。 港产经典电影里的音乐, 胡伟立,雷颂德等人的音乐很出色。 其他的音乐人名字不太记得了, 但是做得都很到位。 某天我在 Youtube 上重温 《逃学威龙》, 她的音乐把我那个口味十分挑剔要求很高的老公都有吸引来。 《捉妖记》 里的音乐和音效就显得有些单薄,我印象不深。 然后里面姜武跟小妖那段歌舞,完全是硬生生加出来,跟剧情完全无关,比较莫名其妙。 但是看看港片, 《武状元苏乞儿》 里面红衣舞女的一段舞蹈, 《逃学威龙 III》 里梅艳芳和张敏的一段舞蹈, 以及梅艳芳和周星驰的一段舞蹈, 都是对剧情有重要推进作用或者揭示人物性格, 我觉得将歌舞也用来推进剧情的编剧们更智慧一些。 剧本,音乐, 演员的表演做到位以后, 精美的美术服装摄影动画什么的都是锦上添花, 但是不能指望美术服装摄影动画来弥补剧本,音乐以及演员表演的薄弱。 剧本,音乐以及演员表演做得够好,别的方面差一点不会十分降低一部电影的艺术水准。 个人觉得, 经典港产电影中, 虽然场景道具可能不是最精致,摄影机也不是现在的 4k 8k 高清加 N 维的技术, 但是艺术水准仍然高高在上,看过的人都会无限怀念, 原因就在这里。 其实这个道理不仅适用港片, 大家看看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电影, 有许多都是技术落后时代拍的黑白电影甚至默片。 人家剧本,音乐和表演有够好啊! 默片也是有音乐的, btw。
至于说演员,男主角长得 ok, 但是我实在没什么印象了。 女主角白百何不是第一眼就惊艳的显性大美女, 但是很耐看, 那个相貌我记得住。 但是剧中表现就真的就有点……Ok 那些文艺言情的部分, 小眼神小表情她还表现得不错, 但是说到喜剧部分的表现力, 太多九十年代港产大美女的珠玉在前, 喜剧部分白小姐真的欠生动些。 吴君如和曾志伟的角色设定比较平面化, 似乎他们也只能演得那么夸张。 整场电影里印象比较深的角色是闫妮演的官太太。 她的表演放到九十年代经典港产喜剧里也是不逊色的。 无论是毛舜筠的妓院老鸨还是叶德娴的女警官, 我相信换成闫妮演也一样可以看。 但是我完全不能想像梅艳芳的宋夫人,邱淑贞的建宁小昭或者张敏的赵敏那样的角色换成白百何来演。 西方的经典喜剧我也看过一些, 不得不说港产喜剧中几位主要演员的表演水准是世界级的。
《捉妖记》 的整体品质水准, 基本上可以说接近九十年代经典港产电影, 是一部成色很足, 尽职尽责的娱乐片。 希望国人继续努力, 有朝一日在剧本, 音乐和演员的表演上赶超我上面提到的那些港产电影。
我看电视剧完全的没耐心。 《琅琊榜》 去年我有看到十几集, 已经是个奇迹。 前些时候也是名气很大的 《甄嬛传》 只看了五六集的样子,感觉编剧除了让剧中人物们算计孕妇的肚子似乎就没有别的阴谋了, 感觉平淡所以没有看下去。 《琅琊榜》 好一点吧。 但是编剧还是有点不够强。 剧中的男主角胡歌基本上是个算无不准的全知全能的神, 感觉平淡, 没有再追完全剧。 还是看了十多集, 所以这剧还是有一些可取的地方。 首先男主角长得很漂亮, 胡歌是阿拉上海小囡,他那样的长相在江浙上海地区还是比较典型, 我小学中学时有几个男同学长得基本上就是那个模样, 只是胡歌长得尤其漂亮, 身材也比较高大。 角色设定是城府很深的一个人精,他的表情体态控制比较得当, 不必花很多力气, 呆呆站在那里, 看上去就是比较内敛压抑的样子。 女主角刘涛在第十二集中的表现非常经典。 独白眼神动作, 感人至深, 至少有感动到我。 这个剧本呢,就对白等等的细节来看还是不错的, 第十二集刘涛那些独白写得尤其好, 说得多一分则嫌腻,少一分则嫌太压抑很做作。 但是论到阴谋什么的还是感觉少了点想像力和戏剧性。 这部剧的美术服装人物造型古朴凝重大方好看, 配色深沉老练不浮不艳是真的很有品质。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我大力肯定的。 网上很多人说 《琅琊榜》 “有情怀”,较之 《甄嬛传》 之类的 “单纯” 宫斗剧多点厚度。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三十年前香港 ATV 和 TVB 的古装剧, 好像许多都是说的家国情怀。 八十年代那些港产进口古装剧, 里面很多的忠肝义胆, 侠骨痴情, 我估计是有深刻影响到整整一代人的价值观吧。 假如说中国到今天为止礼义廉耻还未丧尽, 八十年前的港产剧和九十年代的港产电影,应该有很大的功劳吧。
我小时候喜欢的帅哥包括身手潇洒气质又高逸又沉稳的姜大卫, 现在不知所终的刘伟民, 非常漂亮却好像一直没有做过男一号的黎汉持, 长得并不算最漂亮演戏却感染力十足的刘松仁, 还有 “不穿龙袍都像太子” 的伍卫国等等。 脑中一直有那一批小生的形象身手和气质, 现在的小生真的很难有几个看得上的。 有一天我那九零后表妹跟我聊天, 她这么跟我说: “小时候喜欢一个人很容易, 现在人大了, 很难喜欢一个人。” 小小年纪的她讲出这样的话吓我一跳,没错那我应该是很老了, 思想更是老派到新拍电视剧里的小生都很难喜欢上。
三十年前古装剧里的美女就更多了, 数都数不完。 最喜欢米雪和 ATV 时代的刘雪华。 中国历史上几个名女人比如武后慈禧什么的, 后来台湾大陆都是反反复复有人演, 但是我最喜欢的演员好像都是当年的 ATV 出来的。 大美女冯宝宝的相貌气质, 演武后到现在都没有见过更好的。 个人以为潘迎紫面相不如冯宝宝大气, 刘晓庆范冰冰不评价。 谢谢冯小姐给我们留下这么好的武后形象。 当年的 ATV 眼光实在是太好了。 刘雪华演的慈禧是我最喜欢的慈禧形象, 那时她脸圆圆,大眼睛灵动活泼不知多可爱。 那个眼神,必须凶的时候也够凌厉。 刘小姐不光是天生丽质而且演技也极好。 大陆也有个刘小姐在电影里演慈禧的,个人觉得刘雪华比她漂亮太多。 只是刘雪华后来在台湾发展, 太瘦了没有 ATV 时代好看, 她还是圆脸比较好看点。 有趣的是, 这两位都演过慈禧的刘小姐, 一位六十多岁了还十分热衷扮 16 岁, 另一位在 48 岁的时候演一位中年妈妈, 朋友问她怎么接演那个角色, 她说, 我都四十八了不演妈妈难道演女儿吗? 我是更喜欢后一位刘小姐啦。 米雪的经典电视剧作品实在太多了, 今天我写累了就先贴两张她的玉照:
上面是她在三十年前 ATV 拍的 《秦始皇》 里的剧照。 有她的那两集, 是教科书级别的第一流言情剧, 极富艺术性。 编剧是刘松仁, 那两集剧本功力深厚。 今天的小朋友们真应该用心观摩一下这经典中的经典。 我那
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女明星,不管港台的大陆的, 就算演戏的时候已经超过 25 岁,眼睛总是清澈明亮顾盼生辉。一众港台大美女就不必说了, 若干年前在天涯论坛看到一个高楼怀念七十年代末到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的大陆女演员, 那个帖子里的黑白照片把我看呆了,真的是美女如云。 当时的女演员眼神气质真是太美了, 穿着军装或者并不时尚的衣服照相, 却完全没什么土气或者俗气, 个个正气凛然, 清新美好。 只可惜当时没有顺便记下那些美女的名字, 后来那个帖子找不到了。 只记得那个帖子里有说她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出国了, 不少在北美。 现在新生代花旦中的多数, 先不说把脸削成千人一面的锥子形是不是够美, 她们的眼神少有令人 “眼前一亮" 的感觉。 现在还活跃的大陆女演员里有几位美女我还是挺喜欢的。 何晴, 她的眼睛非常美且有味道; 周迅的眼神也灵动, 而且不必费很大力气装活泼就很灵动。 还有前辈秦怡, 绝对是过目难忘的大美女。
另外不得不说的还有武打设计。 二三十年前的港产古装电影或者剧集, 打斗场景中动作的起承转合前因后果都有精心设计过,人的动作和他所处的环境有很好的配合, 人一开打, 就会在环境中引起一连串的各种机械运动, 然后那些机械运动反过来又影响到人或者被人利用, 环环相扣, 有很多机巧和极为精准的 timing 在里面。 看那些打斗场面, 不光有视觉上的满足, 而且还有智力上的满足, 就像看一场一年一度的世界 domino 设计大赛一样。 这里少少举几个例子, 比如电影 《黄飞鸿》, 《新龙门客栈》, 《审死官》 里面那些动作设计。 可是近年产的古装武侠剧, 打斗场面越来越简单弱智, 基本上就是演员吊着钢丝飞来飞去, 所过之处爆炸不断, 就是这样。 武指越来越懒得, 或者干脆不懂设计那些环环相扣的精巧机关。 我要看漂亮又聪明的武打场面还不得不去二三十年前的影视剧里找。 可叹可叹。
至于说中国大陆的古装剧,大约三十年前也是出了一批精品。 那时根据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拍摄的电视剧, 每一部都是用心之作, 剧本演员美术音乐方方面面都扎实, 尽了当时的财力物力精工细琢, 87 年 《红楼梦》 的服装指导甚至是沈从文。 那些电视剧的总体制作水准恐怕还在同时代 ATV 那些历史剧之上, 只可惜当时拍得太少了。 后来大陆不断翻拍的四大名著和金庸剧什么的, 恕我多有得罪说句个人意见, 几乎没有一部是能够看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堪的倒退, 原因可以写一部博士论文深刻挖掘。 我就此打住。
谢谢阅读, 下次再见。
PS:
刚才提到一些美女, 人有点兴奋, 这里就很无聊地列一个我心目中的 《红楼梦》 理想 cast (不完全)。 我倒并不是特别喜欢 《红楼梦》, 但是那本书里女主角特别多, 容易将心中的女神一网打尽我可以大饱眼福。 全是个人偏见而已, 一定有人看了哈哈大笑, 我无所谓, 恭请自便。
贾宝玉: 林青霞
林黛玉: 苏明明。 我是看了台剧 《八月桂花香》 以后爱上她的。 当时据说她已为人母, 但是演 16 岁的日本少女气质清纯全无勉强。 她演苦命的角色极具说服力, 好的林妹妹给她演。
薛宝钗: 张莉。 就是八七央视版 《红楼梦》 中演薛宝钗的美女。 导演眼光好的!
贾琏: 张敏
秦钟: 李嘉欣
柳湘莲: 王祖贤
贾母: 秦怡
王夫人: 潘虹
薛姨妈: 叶德娴
贾元春: 冯宝宝
贾迎春: 钟楚红
贾探春: ATV 时代的刘雪华 (台湾琼瑶奶奶毁人不倦,把我的宝贝美女饿到皮包骨头……)
贾惜春: 周慧敏
秦可卿: 何晴
王熙凤: 梅艳芳 (无限怀念梅小姐)
尤二姐: 关之琳
尤三姐: 张曼玉
史湘云: 舒淇
妙玉: 袁咏仪
李纨: 郭蔼明
薛宝琴: 翁美玲
香菱: 蓝洁瑛
袭人: 邱淑贞
晴雯: 米雪
紫鹃: 周迅
鸳鸯: 李若彤
平儿: 蔡少芬
刘姥姥: 周星驰
可惜呢,不曉廣東話,很多笑話都打折扣了。
ReplyDelete我倒是愿意学。 可是,人不是在欧洲就是在中国,生活中很少用到的话,很快就会忘记的。 而且我觉得广东话的发音比较复杂。 近年香港发生那么多事,我都不太敢从香港转机回家探亲,尽管有些地方我十分想去但是还没有去过,也很向往香港的美食。 被人当街叫蝗虫并不是件美妙的事,一想就害怕。 就算想去玩,也得找个香港本地朋友陪我出去玩,不过还得看朋友有没有空出来,很麻烦,还是不去了。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