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周刊》 2015 年第 10 期封面人物从左到右: Tim Cook (Apple ),Travis Kalanick (Uber), Sergey Brin (Google), Marissa Mayer (Yahoo), Mark Zuckerberg (Facebook) |
最新一期的德国《明镜周刊》,封面故事标题是《明日国度》,说的是硅谷的领袖们正在如何制定世界新秩序,如何掌控我们的未来。
故事从 Travis Kalanick 和他的车辆共享方案 Uber 说起。 近几年Uber 在世界范围内极速扩张,所到之处,传统的出租车行业难以招架,纷纷要求本地法律或者行政上的保护。 Uber 其实已经远远不止什么技术革新,她正以蛮力扫荡各地旧有的 regulation 和对车辆的观念,她最终想要革新的是人类的物流方式,当然还有政治。Kalanick 的愿景是,未来,至少在大城市里,社会上的车辆通过先进的调度手段实现充分共享,人们不再需要私车。 这当然是一种理想主义,是优化人类物资调配的理想。但是实现这个理想的阻力强大。出租车司机们的群起抗议只是一个开始,各大汽车制造商当然不会坐视私车市场的萎缩,他们正极力倡导另一种依托私车的生活方式。Uber 跟他们,将会有一场对消费者的洗脑与反洗脑,在立法机关内游说与反游说的艰苦拉锯。Uber 的真正对手是政治。 所以我前面不说 Uber 是个 app,而称它为“车辆共享方案”。(题外话: 这个对未来人类物流的 vision 本桑也有,本网志有多次发过物流议题的文章,比如一年多前写的 《无人驾驶技术的意义》 等等。)
时间已经走到全球化和数字化同频共振, 振波如风暴般势不可挡的 21 世纪。 但是,地球上大多数地方的政制架构和政客脑中的治理观念还停留在 20 世纪, 甚至更久以前。 一旦在类似 Uber 这样的新生事物上有什么争议,立法机关内的争吵往往旷日持久,如果要改动跟当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状况严重脱节的法律法规,一切都是那么迟缓,regulation 永永远远跟不上瞬息万变的,由一群技术精英全力推行的“以技术手段优化人类社会”的大形势。Kalanick 那样的人,就选择无视现有法律法规。他有一个理想,他有一个愿景,理论和事实能够证明他做的这件事是对人类社会的结构性优化,他相信历史站在他一边, 他就勇往直前地去做。 21 世纪是这样一个世纪, 政治上的是非对错谁说了算?技术精英们早已不耐烦让思考和动作都迟缓的政客们来告诉他们,更不能忍受思考能力和见识都不如他们自己的政客或者大众来规范或者指挥他们。他们的方案和行动, 因为有当代技术手段的支持,更基于理性基于事实,也容易在实践中验证优劣并快速作出调整。 他们正安静并且迅速地制定规则,这些规则不一定以法律或者规章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做事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意识形态等等方式无孔不入地渗透人们的生活,把人类社会带到他们所看到的更好的境地中去。 这样的做法,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害怕甚至冒犯, 但是,朱光潜先生早在 1930 年代就说过这样一段话:
习俗对于维持社会安宁,自有相当价值,我们是不能否认的。可是以维持安宁为社会唯一目的,则未免大错特错。习俗是守旧的,而社会则须时时翻新,才能增长滋大,所以习俗有时时打破的必要。人是一种贱动物,只好模仿因袭,不乐改革创造。所以维持固有的风化,用不着你费力。你让它去,世间自有一般庸人懒人去担心。可是要打破一种习俗,却不是一件易事。物理学上仿佛有一条定律说,凡物既静,不加力不动。而所加的力必比静物的惰力大,才能使它动。打破习俗,你须以一二人之力,抵抗千万人之惰力,所以非有雷霆万钧的力量不可。因此,习俗的背叛者比习俗的顺从者较为难能可贵,从历史看社会进化,都是靠着几个站在十字街头而能向十字街头宣战的人。这班人的报酬往往不是十字架,就是断头台。可是世间只有他们才是不朽,倘若世界没有他们这些殉道者,人类早已为乌烟瘴气闷死了。
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肤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肤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比方英国民众就是很沉滞顽劣的,然而在这种沉滞顽劣的社会中,偶尔跳出一二个性坚强的人,如雪莱、卡莱尔、罗素等,其特立独行的胆与识,却非其他民族所可多得。这是英国人力量所在的地方。路易•狄更斯尝批评日本,说她是一个没有柏拉图和亚理斯多德的希腊,所以不能造伟大的境界。据生物学家说,物竞天择的结果不能产生新种,须经突变(sports)。所谓突变,是指不像同种的新裔。社会也是如此,它能否生长滋大,就看它有无突变式的分子;换句话说,就看十字街头的矮人群中有没有几个大汉。
当今社会,好就好在,像 Kalanick,Sebastian Thrun, Sergey Brin,Larry Page 等等那样的突变分子有了先进技术手段支持,有了巨大的资本支持,他们可能不必付出血的代价也能成功改造人类社会。但是,偶尔也有伟大的牺牲在当今发生,比如 Aaron Swartz 的誓死不向保守势力低头。
Kalanick 只是《明日国度》中的五位主角之一。 第二位是 Ray Kurzweil。 67 岁的 Kurzweil 是 Google 的总工程师,有过许多重要发明比如平板扫描仪,语音合成器等等, 拥有 19 个名誉博士头衔。 他曾经作出过许多惊人预言,比如无人驾驶汽车等等,这些预言后来都一一实现。他与硅谷的许多其他技术精英有这样一个共识: 他们相信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无穷可能性。越来越多的技术突破正以越来越大的前进步伐,越来越小的周期发生着。 人类正到达这样一个奇点,性能越来越强大的计算机和越来越完善的人工智能算法将促成生物,材料科学等别的领域的巨大进步,带给人们高度智慧的机器,大幅延长的寿命和更加逼真便捷的虚拟现实环境。 而更重要的是, 人人都在线的现实, 使得人人都成了潜在的消费者, 潜在的意见提供者和接受者,他们更能相信一个更好的未来。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将更易强劲地展开。 未来几年将有十多亿人接入网络。这些人的消费习惯,行为和思想足以改变世界。Peter Diamandis 预言说:“在十年之内, 当今世界 500 强企业中的 40% 将变得无关紧要。”
文中第三位主角是德国工程师 Sebastian Thrun。 他现居美国,曾经是 Google 的研发机构 Google X 的负责人。 他现在是一家在线教育机构 Udacity 的主席。 其实他向来的兴趣都在机器人等高技术领域,而且也并不是与 Google 之间有嫌隙。 为什么转去做教育事业了呢?回答是, 他想改变世界,想做一件对世人更有影响的事。他和其他的一些硅谷精英认为当今国家的教育体系严重过时,充斥着浮夸无用的东西,那些常常是社会进步的障碍。 (题外: Aaron Swartz 也是这么想, 我老公也是这么想。) 世人可以拥有更高品质,更平价的教育,不管出身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好的现代教育。 他想竭尽他的力量,对这个世界产生最大的正面影响。 所以选择全力投身教育事业。而这个领域, 恰恰是最最守旧,官僚作风最最严重的领域之一。 Thrun 已经作好了斗争准备。 有一次 Thrun 到德国参加活动,德国总统高克特地赶去见他,听他畅谈未来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和影响。高克听了说:“Thrun 先生,您令我害怕 (Sie machen mir Angst.)。” (题外, German Angst, German Angst, German Angst, 德国已经几乎被 Angst 埋葬!) Thrun 希望, 在德国,辩论中, 人们可以谈到更多未来的可能性,少谈点恐惧。因为,当今的科技进步已经停不下来也不会倒退,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把这些科技变革往好的方向控制。他说:“改变世界的不是那些说不的人, 而是那些思考方式积极乐观的人。” 他又说,像他这样的硅谷技术先锋既狂妄又谦虚。狂妄在于,他们坚定地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谦虚在于,他们承认, 他们并不是对任何事都胸有成竹,他们不停地试验试验再试验,他们有实际行动。 Thrun 不相信事先详尽的计划,而相信一个有抱负的目标,一个使命。(题外: 而德国不少领域的现状是,做任何事都需要报备详尽的计划书……)而现行政治体制,在这样的世界观里是一个阻滞。 Thrun 说:“规则是用来加固现有的社会结构。我们尝试,绕过规则。” 正如本文上面说到的,政客们忙着不停地发布新的法令,但是他们永远太迟太慢。 Thrun 说:“现在几乎任何事情都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但是各国的法令令各地的规则不同,这不再合适。” 很多硅谷人跟他有同样的想法:“政客们还活在 20 世纪,他们尚未理解 21 世纪。”
第四位主角是 PayPal 的创始人 Peter Thiel。硅谷精英们其实更在意这样一个世界观: 通过更多的个人自主和更少的国家干预实现所有人的富裕和满足。 对任何权威持怀疑态度。政府的监管和约束在他们的世界观里没有什么意义。 这种“加利福尼亚意识形态”植根于美国 1960 年代在旧金山一带的嬉皮运动。
第五位主角是 Airbnb 的创始人之一 Joe Gebbia。正如 Uber 正在颠覆传统的物流业, Airbnb 正在颠覆传统的宾馆住宿业。他们共同倡导一种全新的“共享文化”。 Uber 倡导共享汽车,Airbnb 倡导共享房屋。在 Airbnb 上可以便捷地在世界各地找到可以短期租用的空屋空床位,这正使不动产得到前所未有的有效利用,也为短期出行的人们省下很多昂贵的宾馆过夜费用。
跟二十世纪的世界统治者华尔街精英们不同,对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统治者硅谷精英们而言,追逐金钱不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他们认为那样做没有灵魂。他们正在努力通过技术手段重塑这个世界的经济模型,使得世界经济活动更为公平和高效。正如我以前说过的,真正的技术永远体贴人性,技术进步的 21 世纪里我们可以向往更多的个人自由,生活便捷, 和社会公正。
作为普通人,我们怎样应对这样的新形势呢?我的建议,每个人多多少少了解一下当下的技术。不一定,也没必要人人都做程序师或者科学家,但是,不论我们以什么为生或者兴趣特长是什么, 多多少少学习一点科学技术,给自己储备一些判断力,增添一点理解力总归没有坏处。几个月前美国的一个科普活动上,奥巴马都有坐下来向一位中学生学习编程,并当场用程序画了一个正方形。这无非是做个姿态, 那个程序画出来的正方形也并不帮他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但是,我认为他在事后的讲话是很有意义的。 他说,花一个小时就可以学一点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当代技术,我们为何不学一点呢?
最后,这期的封面照片我有话要说。照片选用 Sergey Brin 首当其冲,做领袖中的领袖,在我看来没有问题,他有真才实学,他当得起。但是,他那张照片我认为并不很好。首先,照片上他表情太凶。我看过他好几个讲话视频,不,他言行举止并不是像这张照片上那么霸气外露的样子。大家可以去 Youtube 随便看。谁说德国“严肃”媒体不煽情不媚俗。其次,大概一个多月前 Google Glass 已经宣布退出消费者市场。不排除重新设计以后会卷土重来,但是封面上的这副眼镜真的十分过时,明镜的图片编辑有点脱节。也许图片编辑想用这副眼镜来表现这群人的 tech freak 特质, 但是,他们本人还不够有说服力吗?一定要用一些 cheesy 的道具来表现吗?假如我是摄影师为这期 Spiegel 拍封面, 我不会要求他们用任何科技产品做道具。 还有,Brin 以前确实戴着那副眼镜到处跑,但是,他早已不再这样,去年开始就不再这样。总之 Brin 的这张照片不能表现他的当下(近三个月内)的内在状态和外在面貌,我不觉得明镜做得好。
最后的最后,关于 Brin 的一点八卦。先是旧闻, 去年传得沸沸扬扬的,他跟 Google Glass 一位 27 岁的市场部女经理闹绯闻。那位年轻女经理,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香港人,热爱八卦的我在 Youtube 上看过她讲话,蛮活泼的样子。据说这桩绯闻也是导致 Google Glass 暂时退出市场的原因之一,这个传言无从查证。 然后是前天的新闻,Brin 刚刚以每股 562 美元的价格卖出 33332 股 Google 股票, 套现 18, 743, 916 美元。Google 当日的市值为 391.07 billion USD, 也就是三千九百一十多亿美元。 Brin 卖出的这些股票,不会兴起什么波澜。 我更不认为他看淡 Google 前景,会离开 Google。 毕竟那里是他的研发园地,离开 Google 他上哪里找那么多的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陪他一起玩?大家如果 google 他的名字,跳出来的头衔乃是“Computer Scientist”, 而不是别的什么。
延伸阅读:
today read a piece of news, which is actually not new, about Uber:
ReplyDeletehttp://tech.slashdot.org/story/15/03/19/0241230/uber-shut-down-in-multiple-countries-following-raids
But there is a comment caught my attention:
"Not true. Where licenses are available, there are in the order of 50 bucks. If they are expensive, they are because no new licenses are given and you have to purchase one from someone who already holds one - and that can get expensive. But it's certainly not true that local authorities are making big profits from this that they can't live without.
Around these parts, we have a very different idea of how society is supposed to work. Whereas countries like the US are run by free-market radicals who believe that everyone should be left to fend for themselves, we here in Germany any many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some notion left that sometimes, the weak and needy need to be protected and helped. For that reason, we have a lot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like concerning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that people like you would no doubt consider far-left.
The reason the taxi market is so heavily regulated is that taxis are considered part of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Taxis have to accept every passenger but also get certain privileges like being allowed to park where others aren't. And because they are part of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y also have to make extra sure that no harm comes to the passengers, and this includes a proper insurance for their passengers and having their car checked more often for technical issues.
This isn't some evil plot to rip off a poor poor American company, this is about basic safety standards.
It's probably also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e way Uber handles the (non)employment of their drivers is annoying everyone here, as well. If you are employed, you pay unemployment and pension insurance fees, and if/when you lose your job or you are too old to work, the insurance will pay for your needs. If you don't have such insurance, like the Uber drivers, the state will have to pay. While there sadly are many companies that handle things this way, it's not exactly met with appreciation by most people around here..."
美国维吉尼亚成为第五个禁止汽车直销的州。在德克萨斯,线上投票表明有 85% 的民众希望实现汽车直销。
ReplyDeletehttp://yro.slashdot.org/story/15/04/04/2131235/w-virginia-bans-direct-tesla-sales-with-urging-of-car-dealer-senate-president
个人觉得,历史是站在直销一边。汽车经销商似乎可以考虑退路了。在这个信息流动越来越顺畅,供求信息越来越透明的时代,其实不止汽车经销商,所有别的交易中间人,以前靠售卖垄断的信息吃饭的,都会受影响。长期来看,银行可能都没有必要继续存在,因为它很大程度上是靠售卖 “我知道哪里有钱融资给你” 这个信息赚钱。现在有各种各样的众筹方式,需要资金的一方和能够提供资金的一方,大家信息都灵得很,只要能做好金钱使用管理上的保障,可以没有银行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