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3

Regina Schwarz: Was froh machen kann 《快乐之源》

今天陪儿子读课外书,读到诗人雷吉娜·施瓦慈 (Regina Schwarz) 的一首小诗。施瓦慈女士善于感受平凡日常生活中的温柔美好, 为儿童写的诗多天真细腻,我自己非常喜欢。前几年译一本德语诗歌合辑时也曾介绍过她的两首诗。今天再分享刚刚读到的一首:


快乐之源


收到你的礼物时, 姥姥的笑脸,
你若有所思时,心中那个念头。
一个宝藏的地图,
溪边你最喜欢的地方。
你克服过的困难,
令你开怀大笑的人 。
肚子上温暖的阳光,
你喜欢的人,也喜欢着你。

—— 雷吉娜·施瓦慈



Was froh machen kann


Omas Gesicht, wenn du ihr etwas schenkst,
der Gedanke, den du gerade denkst.
Der Plan von einem Schatz,
am Bach dein Lieblingsplatz.
Wenn dir etwas Schwieriges gelingt,
und einer dich zum Lachen bringt.
Die warme Sonne auf dem Bauch,
wenn du wen magst und er dich auch.
          —— Regina Schwarz



今天令我感到最快乐的是,和儿子一起读了很久的德语课外书,给他洗了一个澡,然后陪他入睡。

延伸阅读:
Regina Schwarz: Wen Du Brauchst 《你需要怎样的人》 中译
Regina Schwarz: Du 《你》 中译

2017-07-21

面试

平时做项目,有时客户会要求签单之前对几个候选工程师/技术顾问进行面试,然后在合同中指定这一单由哪位来做。就面试这件事而言,我谈不上身经百战,但也算有点经验。

作为工程师/技术顾问,我也希望合作方聪明能干、容易沟通、大家能在差不多的思维水平上共同理解并解决某个问题。我个人偏爱面试方问一些比较实际、具体的技术问题。自己最喜欢的一次面试经历,倒并非是争项目,而是一次求职。

那次求职,第一轮是视频面试。一位工程师先问了数据库规范化和逆规范化的一些概念,规范化的优缺点,以及我在工程中会选择哪种范式?又问了一些基本的 Linux/Unix 操作命令,诸如 “你用什么 Linux 命令测试某个 web service 是否在正常运行中?” 最后出了个题目,让我在线编程解决一个小问题。整场视频面试我都觉得有话可说,虽然直说不懂怎样配置 iptable,还是顺利通过,被送到下一轮。

第二轮面试,一天之内由四组面试官车轮考试。 其中三组是工程师,一组是主管经理。当时我实在太想获得那个职位,准备其实还算充分,但是面试前几天一直心神不宁,太多憧憬和幻想,也担心落选后的去向。

第一场编程考试的第一题是写程序测试任意一个字符串是否为回文。其实简单到编程初学者都能解决。我在家练习的时候还做过一道差不多但难度更大一些的题。一边写代码还一边跟老公聊天,十分钟之内轻轻松松写出算法效率最高的一种解法。但是面试那天莫名其妙多用了一个 index,明显的 bug,5 秒钟就该发现的问题,5 分钟还未纠正。待到幡然醒悟,自知大出洋相,心慌意乱,后面真正考验编程功力的题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

接下来三组面试官的问题也是聚焦技术层面,多是一些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式问题,看看我能说出多少种方案。面试中,考官们常常借题发挥,就我提出的某种方案深入问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者我的取舍理由。

整轮面试从上午 9 点不间断无休息考到下午 1 点,基本上我的技术知识面、思考方式、实际工作经验和沟通能力都有被他们以点带面考察到。最后我落选了,但觉得很公平。毕竟人家是业界最强门派,应征者中高手如云。我不光输得心服,还觉得他们那样复杂严格且马拉松般的面试既为那间公司选拔人才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也为每位候选人提供了比较充分的展示能力的空间,非常可取,值得别的用人单位借鉴。我自己在那次面试得到的教训就是,得失心不可太强,平常心对待,可能发挥会好一点。那次失败经验令我以后在面试之前都比较放松。倒不是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想放松就可以放松(这我估计到老都很难做到)。而是经历过业界最严格的遴选程序后,对以后的面试多了点平常心。

2017-07-17

[友情转载] 初遇慕尼黑 · 两篇

桑引: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 以下正文 --------------------------------------

也许是因为明天就要离开,也许或是其他。不舍这个夜晚,尚无睡意。

慕尼黑是个太有魅力的城市。古老的建筑保护或修缮的相当完好,新的建筑也在这浓郁的旧世纪风格中非常的自我克制遵循着历史的惯性。之所以称之为旧世纪,主要还是我对这些建筑没有任何的学识,不敢冒昧的冠以“中世纪”、“哥特”、“巴洛克”等经常听到但不明觉厉的词汇。

恰逢这里的冬季。

某天醒来,窗外的屋顶已经披了层白雪。想象这么一副画面:地面交织着铁轨,上面行驶而过蓝色的电车,电线很干净利落的挂在铁轨的上方;路边是连片的各色高墙,黄色为主,大概六层,很均匀的窗格嵌入其间。玻璃好干净,偶尔透出里面暖黄的灯光。屋顶是瓦片式的两个斜坡,本是红色, 那时只剩红边,虽是被白雪覆盖,却像批上了温暖的绒毯。

这里的天气没有中国东南的湿冷。风不大,但也不是好脾气。走着走着,会突然瓢泼大雨,也忽而雪,大颗的。好在密度不高,打在路人黑色灰黄为主的衣服上,黑色,反而成了天赐的碎花,可以用手轻轻拾起。当然也会突然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映衬着发黄的落叶,大都洒落在道路两边,又是一种毯子,又是一种色彩。

住在这个城市的人啊,看起来就让人觉得幸福。让那些莫名的幸福指数见鬼去吧,他们的身影和笑容,可以融化旅人的疲惫。很自然的让自己享受其中。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城市对吸烟的开放,颠覆自己对西方国家的认知。室内一定是禁止的,路上却有边走边吸的男的女的。各类商店的门口,也很容易看到烟头。中心城区人行道间或是公交车站的垃圾桶已经不少,上面一般都会有灭烟头的圆环台面。广场上可以看到坐地的乞丐,也有在闹市路边找路人行乞的。不过很好打发,摇摇头或是摆摆手,那人便会若无其事的离去。


2017-07-01

朱光潜:谈理想的青年

(桑注:哲学家朱光潜先生学贯中西又文笔流利。治学扎实深入有系统,所以很多事情他有高远的视野和胸襟,看得清楚讲得透彻。 这篇上世纪中期写的文章, 至今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他一生与青年为友,热心为青年朋友指点迷津。贴出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希望朱老先生的智慧能令大家——不只是青年——在这纷扰的世事中少点彷徨苦闷,多点改造世界的热情和毅力。与大家共勉。)


朋友:

你问我一个青年应该是什么样一个标准,做努力进修的根据。我觉得这问题很难笼统地回答,因为人与人在环境、资禀、兴趣各方面都不相同,我们不能定一个刻板公式来适应于每个事例。不过无论一个人将来干哪一种事业,我认为他都需要四个条件。

头一项是运动选手的体格。我把这一项摆在第一,因为它是其他各种条件的基础。我们民族对于体格向来不很注意。无论男女,大家都爱亭亭玉立,弱不禁风那样的文雅。尤其在知识阶级,黄皮刮瘦,弯腰驼背,几乎是一种共同的标帜。说一个人是“赳赳武夫”,就等于骂了他。我们都以“精神文明”自豪,只要精神高贵,肉体值得什么?这种错误的观念流毒了许多年代,到现在我们还在受果报。我们在许多方面都不如人,原因并不在我们的智力低劣。就智力说,我们比得上世界上任何民族。我们所以不如人者,全在旁人到六七十岁还能奋发有为,而我们到了四十岁左右就逐渐衰朽;旁人可以有时间让他们的学部事业成熟,而我们往往被逼迫中途而废;旁人能作最后五分钟的奋斗,我们处处显得虎头蛇尾。一个身体羸弱的人不能是一个快活的人,你害点小病就知道;也不能是一个心地慈祥的人,你偶尔头痛牙痛或是大便不通,旁人的言动笑貌分外显得讨厌。如果你相信身体羸弱不妨碍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援甘地为例,那我就要问你;世间数得出几个甘地?而且甘地是否真像你们想象的那样羸弱?一切道德行为都由意志力出发。意志的“力”固然起于知识与信仰,似乎也有几分像水力电力蒸汽力,还是物质的动作发生出来的。这就是说,它和体力不是完全无关。世间意志力最薄弱的人怕要算鸦片烟鬼,你看过几个烟鬼身体壮健?你看过几个烟鬼不时常在打坏主意?意志力薄弱的人都懒,懒是万恶之源。就积极方面说,懒人没有勇气,应该奋斗时不能奋斗,遇事苟且敷衍,做不出好事来。就消极方面说,懒人一味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经不起恶势力的引诱,惯欢喜做坏事。懒大半由于体质弱,燃料不够,所以马达不能开满。“健全精神宿于健全身体”。身体不健全而希望精神健全,那是希望奇迹。

(桑注:相信朱先生这一段是对多数普通人而言。古今中外也时有天赋秉异身残志坚的奇人异事。比如太史公受宫刑之后著史记,霍金身体限于囹圄而思想远至天外。但不是人人都有太史公或者霍金的意志和境遇。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强健的身体确实催生强健的精神和意志。本桑跑步回来,常觉得头脑特别清楚,此时写文或者编程多感顺畅。如果连续多日睡眠不足,则明显感觉记性不佳,反应减慢,做任何事都很难得心应手。工作高效的专业人士多注重锻炼身体。本桑公干在外常住旅馆。傍晚时分,好一点的商务旅馆里的健身房每每人满为患,使用跑步机还要排队。也听过有人脑力工作之余每日游泳两公里,外出公干时绝不住没有游泳池的旅馆。)

2017-06-27

简介几个重要的网上教育平台:Coursera,Udacity 和 Udemy

相关旧文:Salman Khan 和他的 Khan Academy

常常有遇到朋友或者同事询问网上课程,感觉很多人还并不了解当今的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 即网上大课堂是如何运作,且还没有搞清楚平台和课程之间的关系。我自己使用几个风格各异的网上教育平台也算有些时日,今日就来简单介绍下三个极具代表性的教育平台:Coursera,Udacity 和 Udemy 的主要特点以及她们的异同。

当今为数众多的网上的教育平台,在技术框架和用户互动模式上其实大同小异。授课方准备的教学材料不外视频,电子讲义,延伸阅读或者深入自学用的链接,以及课后习题以及电子考卷。这些材料可以上传到教学平台上,授课方可以指定某门课的学习期限,比如 10 周内学完,或者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和节奏,不设学习期限。必须定期完成的课程,通常教师们会把教学材料以星期为时间单元组织分割好。每周的教学视频、讲义、课后作业、和测验都能方便地在网上找到。每段教学视频通常只有数分钟,这样方便工作生活忙忙碌碌的学生利用时间碎片看视频。每周的教学视频总时长因课程而异。通常不会超过两个小时。


2017-06-26

两款较新的 Android Wear 手表印象,以及 Nokia 手机之王者归来

大概三年前买了当时世界上第一款 Android Wear 智能手表,三星的 Gear Live,还写过一篇功能介绍和体验报告



买来不久,她的充电搭扣就断掉了,充电时必须用自制的工具将表身和充电器固定在一起。外出公干时,这套自制工具当然也是带着走,感觉有点不便。而且感觉表身确实有点笨重。她对我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我是很欣赏的。所以不便也好,笨重也好,我倒是天天戴着她,不离不弃。

今年在各大技术网站上看到许多新的 Android Wear 手表,于是就想买一块新的。看了各大厂商的性能参数,绝大多数新产品没像三星的 Gear Live 那样内置那么多种类的感应器,大家都对市场进行细(粗)分:上班用的智能手表里大多省掉了 GPS 定位器,方位感应器(compass)和光学脉搏感应器;而运动用的智能手表则强调轻小,屏幕也小,用来读电邮之类的信息基本上不实际。看来看去,从功能上来说,竟然没有一款新的智能手表可以跟开天辟地第一款 Android Wear,即三星的 Gear Live 相提并论!

那好吧,反正价钱都不贵,就买两只也好:一只上班用,用来配职业装或者时装;另一只运动时用。那些非运动型安卓手表,硬件配置大同小异,普遍就是高通的 snapdragon 2100 芯片,512 兆内存,4G 的文件存储空间,GPS 和脉搏感应器大家都没有。那就看谁更美貌咯。Moto 360 第二代还是个美人儿,只是为何屏幕底部还是缺了一块。LG Watch Style 也是简洁清秀,深得我心,可惜没在德国发售。再接下来就比较喜欢华硕的 Zen Watch 3:



至于说运动时用的智能手表,三星的 Gear Fit 2 有内置 GPS 感应器和精度较高的光学脉搏感应器,然后尺寸又轻又小,外观漂亮,就买了她。



但是这两款手表实际试用以后,都不尽如我意。


2017-06-21

算法专家主导世界的时代

前些天看到中国的舆论监管部门关停不少内容极度庸俗无聊的狗仔八卦新闻源。因为我平时很讨厌在访问中国的新闻网站时被各种明星名人的琐碎私事淹没(比如明星结婚或者离婚时大曝双方隐私),所以明明是言论自由的拥护者,却对这波关停行动大有好感,觉得“有关部门”做得对,这是肃清社会风气的一项善举。

跟朋友提起这件事,朋友却觉得担心,这种简单粗暴的封口政令会不会慢慢扩大范围,以后针对别的话题的封口政令会陆续有来,这样是严重损害公民的言论自由。依朋友看,对付那种庸俗无聊信息源的办法大致有两个,一是信息内容如果确实侵犯他人隐私或者造谣诽谤的,完全可以起诉走法律程序;二是可以通过算法控制这些信息在网络上的曝光率。


2017-06-08

简评 2017 年中国各地高考作文题

全国卷I(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我会选择 “空气污染” 和 “食品安全” 这两个词来发点议论, 主旨大致会是这样:祖国的发展从一定阶段开始可以慢慢从主要追求财富、产量,过渡到着重提升国民生活品质。这既包括物质品质: 清新的空气、安全可靠的食品等等;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国民精神文明水准:诚信立身诚信立国、勤俭节约、终身好学不倦等等。

至于说要求中学生在 60 分钟内写的一篇文章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窃以为,要么就是太过高估了中学生的能力, 要么就是太过低估了 “中国” 这二字的复杂度 —— 这是几本书都未必能说得明白的对象。这题目似乎可以这样改一下: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初步了解中国的某一个方面。

全国卷II(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海南)

从所给出的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个人感觉第四句和第五句还是颇可写的。 从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可引申出现代社会中多元价值的重要性:各种价值观念不同,生活处事习惯不同的人在一起互相取长补短,可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由此句可以引申:在个人要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在国家社会则要对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和事物勇敢正视,积极移风易俗。当然不能忘记要毫不留情地声讨祖国的防火墙。如果连维基百科和谷歌之类的网站都封锁,则不但是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而且也是无心“正视”,是不可望,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 不敢当。